在梁慧麗這裡保存的除了相關文件和台賬,還有居民的遺囑、存折……
午睡后,老人們每天在小區花園裡等梁書記“報到”,就是為了跟她報個平安。
梁慧麗自己帶頭干,身邊人從跟著干到搶著干。話音還未落,已經行動起來。
正要去小區巡察,又被居民攔在門口。梁慧麗用傾聽化解居民的煩惱。
小區比較大,平時梁慧麗騎車巡察一圈需要 15分鐘。但每次15分鐘都是不夠的,下車聊上幾句,被有事的居民攔下說話,有事沒事打個招呼。(均 蔣迪雯 攝)
剛扒了幾口餛飩,梁慧麗聽說社區老年活動中心的規劃設計圖送來了,立即拉著鎮社區辦主任劉偉勇實地查看。
一樁一件,細細討論,時間已是下午1點半——原該休息的中午又過去了。
回居委會的路上,有居民老遠看到梁慧麗就招手:“小梁,記者採訪你?要說說公交車的事情!”
說著,聊著,小區500米的路,有時梁慧麗能走1個小時。
58歲的梁慧麗,已經在桃浦鎮蓮花公寓居民區當了14年黨總支書記,她事事操心,不想讓一個居民失望。
蓮花公寓位於普陀、寶山、嘉定三區交界處,是個老式動遷居民區,剛建成時居民一度用不上管道煤氣、自來水,沒有有線電視,周邊公交站點和商業網點都沒有。2800多戶居民意見紛紛,“空氣裡都彌漫著一股不滿和怨懟”。
臨危受命,梁慧麗帶著一群居委干部“披荊斬棘”,改善了小區環境,也為小區爭得“全國和諧示范小區”的美名。有居民原來打算搬家,卻因舍不得這裡的脈脈溫情留了下來。
把居民怨聲載道的小區變成大家引以為豪的家園,梁慧麗是怎麼做到的?
‘姐姐’兩次救了我的命
如果不是姐姐,我很可能已經死了。
8年前,我失了業又離婚,此后離家出走、切斷和親朋的聯系,一個人到貴州生活。去年9月,我夜裡乘車翻婁山關,從7米高山崖掉下去,一隻眼睛就瞎了。
鬼門關走一趟,我隻能回上海,在長途車上吹空調又中風。走到家門口,手裡隻剩10元錢。
誰知家門一開,人都不認識!我這才知道老母已去世,親戚把房子借出去了。
沒吃沒穿沒住,我想到去找居委,第一眼就看到面善的梁書記。核實了我的身份,她從自己包裡掏出一筆錢借給我,要我快去配藥。
我心情很復雜,這個書記是不是為了打發我,也擔心她因為我丟下母親不管而對我有看法。
但之后幾個月,梁書記和社區民警一起幫我解決戶口、落實醫保、找了工作,幫我討回房子。后來我才知道,母親離世,是梁書記跟親戚一起為老人送終落葬。
10月下旬,我在人民廣場突然昏倒,被檢查出心臟主動脈夾層瘤,隨時可能死亡。醫院讓我報聯系人,我能想到的就是梁書記。她得知消息立即趕到醫院央求醫生救我,當天又聯系普陀區相關部門為我解決救助費用。
10月31號晚上我在家,一點力氣也沒有了,又想到她:書記,救救我。
她馬上帶人到我家,把我送進同濟醫院,拿自己的錢交了住院費,又拿著身份証找到主治醫生:“我是居民區書記,我用黨性保証絕不會欠費用,請醫院一定及時救治我們的居民。”
11月8日傍晚我進手術室,打了麻醉針,意識模糊之前,我最后聽到醫生說的話是:“這個病人很困難,他們小區書記一直拜托,我們麻醉費用就免了……”不光減免費用,醫生還送了我拐杖:“因為被你們書記感動了。”
從醫院回來,家裡干干淨淨,添了幾樣家電,是梁書記帶著居委干部幫忙張羅的。她幫我協調物業,讓我看公寓的西大門。她是我的家人,我再叫她書記,那太見外了。她是我一輩子的姐姐。
——居民老朱
周末中午,梁慧麗燉了一鍋湯,照例端一份給老朱。電話一通,那頭便傳來親切的“姐姐”叫聲。梁慧麗家做了什麼好吃的,一定有一份送到老朱家。老朱大小事都找姐姐商量,連房子也委托梁慧麗處理。
這樣的待遇並不是老朱獨有。居委會二樓辟出一間不到兩平方米的空間作廚房,每年春節梁慧麗親自下廚,招呼社區裡的孤老一起吃年夜飯。年初一一早,她又和居委會干部推著整整一黃魚車年貨,挨個給孤老和困難家庭拜年。
“做居民工作,不管有多大本事,‘用情’是第一條。”為了對居民用更多情、花更多時間,梁慧麗把家也安在蓮花公寓。
1996年6月,她從國企中層干部崗位轉到社區工作,擔任普陀區中山北路街道萬民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2000年她住的“兩灣一宅”動遷時,她來到蓮花公寓居民區繼續從事居民工作,就在這裡安了家。
這些年獲得的各種獎狀,都被梁慧麗藏進了辦公室櫃子。老百姓要送錦旗,被她擋回去:“錢你們留著買吃的。”梁慧麗說:“隻要居民夸我一句 ‘小梁蠻好的’,就足夠了。”
關鍵時刻見識了她的潑辣
梁慧麗面對居民時脾氣好得不得了,卻也有“潑辣”一面。
蓮花公寓建成時,一牆之隔是一個家具廠。后來家具廠規模越做越大,對著居民窗戶的地方裝了18個大型排風扇,每天晚上“呼哧呼哧”排廢氣,嚴重時路燈能照出一團團霧霾樣的粉塵,空氣裡味道嗆人。臨近圍牆9個門洞近200戶居民,一年四季不敢開窗。
一牆之隔分屬普陀、寶山兩區。這件事對居民生活影響太大了,梁慧麗為了這件事情到處奔走。
2007年夏天一個傍晚,居民們在小區散步,粉塵又飄來了。年輕力壯的男居民忍無可忍,從家裡拿了榔頭砸起圍牆。
薄薄一堵牆很快被砸破,居民們沖進廠房,工人拿著木棍迎出來,很快聚集了一兩百人,互相叫罵,眼看就要打起來。
當時還沒下班的梁慧麗一聽到消息馬上跑過來,撥開人群沖到最前面,大喊一聲:“我是居民區書記,要動先動我!”
對方一見沖在前面竟是個女的,一下愣了。梁書記身后的年輕居民馬上擋到她前面:“不准動我們書記!”
警察到場后,梁慧麗選了幾位居民代表,昂首挺胸進家具廠“談判”,一直談到半夜12點。梁書記很沉得住氣,把居民的委屈與憤慨告訴對方,還從廠長口中問出了總公司地址,第二天一早就和居民代表一起找到公司董事長。
聽梁書記說完,公司董事長就鄭重道歉,告訴我們已在外地購買廠房、准備搬遷。梁書記把消息帶回小區,一面“盯牢”家具廠搬遷進度,督促他們早日停工,一面帶著居委干部逐門逐戶上門解釋,平息居民怨氣。
一年后家具廠正式搬遷,廠方感謝居委會配合,特意送來一批家具,還邀請居民去參觀新廠房。
——居委會民政主任林海明
不少居民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中期剛搬來蓮花公寓時,“草比人高”,煤氣、自來水、電視、公交站點和商業網點什麼都沒有。這些“硬骨頭”在梁慧麗的操持下,逐一改善。這是梁慧麗的魄力與魅力——面對那些曾跟蓮花小區發生矛盾的單位負責人從不低頭,但事后總能化干戈為玉帛。
蓮花公寓大門口曾有一幢空關多年的大樓,所屬的堡尼公司不止一次與居民發生糾紛。公司老總和梁慧麗“不打不相識”,認定她處事公正、有想法,主動要求“聽聽梁書記意見”。
在梁慧麗建議下,大樓改造成白領公寓,共享蓮花公寓24小時維修和清潔服務,公寓底樓門面則應她要求開設了小超市和老年食堂,一舉解決困擾居民的兩大難題。
超市和飯店運行一年,難以為繼。經營者找上梁慧麗,她一個電話打給堡尼公司負責人,對方爽快答應降一半房租。不僅如此,公司還出資為小區翻新景觀,花40萬元為小區建起門崗,把大樓“劃”進蓮花公寓小區。
為什麼這些人服梁慧麗?她說:“因為我每次找他們都是為老百姓解決問題,帶著公心,他們認為我是值得交的朋友。”
最會提意見卻最受歡迎
世博會舉辦前那年,鎮領導來聽意見,想給小區前幾排房子“平改坡”。領導話音剛落,小梁就接口:“這不行。我們小區每幢樓都需要改造,要做就都做,隻做幾排還不如不做。”
這真是說到居民心坎裡。這裡許多頂樓住戶家樓板開裂,豁開的縫能伸進一個手指,下雨天得用好幾個盆接雨水,“平改坡”是改善的唯一辦法。
這個建議讓鎮領導為難——不是不知道居民的困難,而是小區面積太大了,全面“平改坡”涉及巨額款項,鎮裡也沒法說了算。
不久后,區領導到小區調研。負責介紹情況的小梁,突然話題一轉提起“平改坡”,還把區領導帶到居民家裡實地察看。
區、鎮兩級政府反復評估、統籌算賬,論証認為我們小區有必要平改坡!152幢樓全部進行了屋頂“平改坡”,受益居民有幾百戶,大家高興極了。
“平改坡”施工同時,鎮裡還給我們同步實施“六小工程”。在小區裡重新劃定地面車位,增設休閑座椅和健身器材,在樓道裡裝扶手,見縫插針為每幢樓安裝晾衣架。
小梁最了解蓮花公寓,如果不是她爭一爭、堅持一下,上面的福利也許不會那麼“貼肉”。直到現在,很多老人坐在小區休閑椅上晒太陽,看到小梁經過,還會特意跑上去說:“小麗妹妹阿,謝謝儂。”具體謝什麼呢?一時說不上來,居民要感謝小梁的地方很多很多。
——小區業委會主任邱雲猛
老式動遷小區一地雞毛,梁慧麗經常面對的是鄰裡不和、夫妻吵架、道路積水、噪音擾民。對於這些事,梁慧麗從不畏懼,毫無怨言:“居民有怨言又不是罵我,我為什麼要怕?”
“梁慧麗是出名的‘會提意見’。”桃浦鎮黨委副書記王建平告訴記者,每次開座談會時梁慧麗總會提意見,不是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喝”,而是她的建議總是切中要害、反映居民共同訴求,是決策參考。
這些年,涉及公共利益的難題一個個得以解決:原先配套的居委會面積狹小,來辦事的居民一多,坐都沒處坐。她因此向鎮裡“提意見”,促成開發商出售原先居委會用房,用所得資金再追加一部分投資,新建了一幢總面積300平方米的二層小樓。居民看病路太遠,梁慧麗想出壓縮辦公用房的辦法,騰出近150平方米面積建社區衛生服務站。小區挨著真北市場,居民常常遭受市場運輸車輛的打擾,她又向市場“提意見”,協調市場管理方為小區增高圍牆、設隔離帶……
最近梁慧麗的意見又被採納——把小區閑置的井水處理房改建成老年活動中心。
凡是她提過意見的事,相關資料都會整理出來裝進一個大信封,一樁樁緊盯不放、直到解決。在她眼裡,小區就是一個“小社會”,一樣事情沒解決好、一部分群體的訴求沒有得到滿足,很容易牽一發動全身。正因為這樣,她一直提醒自己“掘地三尺”,最大限度整合和利用好小區各類資源。
記者說梁慧麗是“女漢子”,她自己挺喜歡這種稱呼:“女人做社區工作,也要像男人一樣果敢大膽有擔當。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一件都不能等、一件都不能靠。”(欒吟之/簡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