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平
黨的十八大報告作出了“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部署。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如何全面加強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有效地發揮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優化管理、維護穩定”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現行社區發展面臨的困惑及對策
(一)社區發展面臨的困惑。《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明確規定:“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這就表明,社區不是政權機關,不是政府派出機構。 但現實是社區承擔的職能過多。一是社區居委會事實上扮演著政府下屬行政機構的角色,社區居委會職能的行政化傾向,限制了社區居委會自治功能的發揮﹔二是駐區單位(院所、學校、企業)黨組織和黨員參與共駐共建社區意識淡薄,加之沒有充分的政策法規依據,服務社區較少﹔三是社區大量的工作都是政府交辦的工作,產生了服務職能缺位的問題,使居民對社區缺少認同感、歸屬感﹔四是在社區隊伍建設上,存在著人員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創新能力不足、工作疲於應付等現象。
(二)建立新型社區採取的對策。目前現行社區既存在著職能泛化的現象,又存在著工作上的各自為政現象。一方面各級組織和部門都把工作推進、落實到基層﹔另一方面各個地方力圖走出社區工作的新路子,創出社區工作的新特色。於是,社區自治組織的職能逐漸淡化,附加職能越來越多。這種發展進程中的異態短期內難以克服,隻能在不斷的探索創新過程中使之逐步走上規范。從體制上看,應將基層政府的行政機構與社區機構區分開來,將行政管理事務與社會管理事務區分開來。從管理上看,社區自治應包括三個方面內容:首先,社區必須成為社區管理和建設的權力主體﹔其次,社區必須有相對獨立的管理范圍和管理權限﹔再次,社區必須建立橫向的居民參與網絡。從工作上看,應實行社區工作准入制,規范政府行為。
二、加強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幾點措施
社區黨組織作為服務居民和自主管理的核心,黨建的內容主要是黨的思想、作風、組織和制度建設。一方面要消除黨建盲區和空白點﹔另一方面要突出“為民”為宗旨,“富民”為中心,“安民”為保証,“樂民”為動力,“便民”為重點的工作重心。同時,要構建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建立和完善社區黨建的工作協調機制﹔注意轉變領導方式、組織方式和活動方式,不斷提高黨組織的影響力、滲透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實現服務架構網格化。按照“便於管理、界定清晰、規模適度、全面覆蓋、動態調整”的原則,以自然居住小區或相對集中的樓棟為單位,將社區黨組織管理與服務區域劃分若干個單元網格。網格劃分不留空白,不交叉重疊。在組織設置上,在各社區黨組織下設黨支部組織架構的基礎上,將兩新組織黨員以單元網格為單位理順黨員關系,調整或新建單元網格黨支部,努力構建“區委-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單元網格黨支部”四級網格化管理與服務的黨建工作體系,做到層層有格,按格定責,事在格中。
實現服務隊伍多元化。著力打造結構優、能力強、作風好的服務隊伍,以社區黨組織換屆為契機,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社區工作站事業編制專職干部,改善班子結構,提升整體素質。發揮在職黨員優勢,組織在職黨員根據崗位職責、專業特長到居住地社區亮明身份、認領崗位,開展政策宣講、法律咨詢、助貧扶困等經常性的服務。組建網格服務隊,推行黨支部書記、志願服務力量和社會參與力量相結合服務隊伍模式。
實現服務陣地標准化。按照科學規劃、重點突出、分步推進的思路,抓好社區服務陣地建設。建立區級固定投入保障機制,每年從財政列支經費,用於改造社區黨組織辦公和黨員活動場所。積極推進標准化建設,統一建立黨員學習室、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室、黨建宣傳欄、黨務公開欄等設施。建立全覆蓋的黨員服務中心(站),健全來訪接待、首問責任、預約辦理等制度。建立“便民、就業、家政、養老、衛生、文化”等六大服務平台,明確服務流程,依托街道服務大廳和社區工作站,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
實現服務保障常態化。圍繞以人為本、務求實效、群眾滿意的要求,建立科學長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機制。把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作為創建黨建示范社區(標兵)、黨建達標社區的主要內容,設置服務思路、服務體系、服務內容、服務陣地、服務隊伍等5項具體要求,每項要求都明確一定的分值,採取黨組織自評、黨員和群眾測評、上級黨組織考評的辦法進行考核,所得成績作為評選先進的重要參考指標。推行社區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專項述職制度,每年年底,召開黨建工作專項述職會議,對社區黨組織書記抓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情況進行考核,考核成績可按照一定的比例計入班子年度考核總成績,按照一定的比例計入個人年度考核總成績,把抓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軟指標變成硬杠杠,在社區形成主動進位、推進服務型黨組織的新局面。
三、現行社區黨組織工作現狀及成效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充分認識到政社不分、社區工作的繁雜與無序等現狀。在積極探索政社分離運行新模式的基礎上,一方面繼續加大社區陣地建設投入和資金扶持力度,另一方面不斷強化提升社區黨組織及隊伍建設。同時,社區自身建設在各級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街道的關心指導下也得到長足發展。
(一)陣地建設全面提升。在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西區所轄社區已基本完成辦公場所及辦公設施的配套更新,達到標准化社區水平。各社區均建有辦事大廳、勞動保障站、衛生服務站、警務室、黨員活動室、圖書閱覽室、健身室、市民學校、文化活動室、小區休閑廣場、宣傳欄,做到了有制度、有設備、有人員、有活動內容。社區黨組織活動室、家庭小黨校等都訂閱了黨報黨刊、設置了學習園地、心得體會欄。社區活動陣地和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已成為了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及黨的重要會議精神的有效載體,成為了黨員群眾學習活動的重要場所。
(二)黨建工作特色凸顯。建設高素質的社區工作者隊伍,一方面要提高社區負責人的綜合能力,一方面必須加緊提升隊伍整體素質。近年來,在社區“兩委”班子人員少的情況下,市、區政府為社區居委會補充了公益崗位協管員、見習大學生,公共服務崗位工作人員等,有效地緩解和充實了社區工作力量。從目前的情況看,全區所轄社區“兩委”班子建設總的形勢是好的,每個社區在推進“一居一品”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醫財西和學院巷的黨建型社區、冷湖路和中華巷的文化體育型社區、海晏路和尕寺巷民族團結型社區。各社區自身建設呈現出積極、健康的發展態勢,為促進西區和諧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三)黨建模式創品牌。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級各類新型經濟組織(企業、經營戶)、社會組織不斷增加,黨的組織和黨員隊伍也在不斷擴大,如何把各級黨組織團結起來,發揮好廣大黨員的作用,是各級基層黨組織需要破解的難題。2010年底,虎台街道黨工委聯合所轄五個社區開創了“1+5+N”黨建新模式,全面推進黨建、綜治、民族團結、計生、民政、就業、安全生產、信訪、司法、人民調解等工作。同時,積極發揮廣大黨員的技能、特長,建成了行業特色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和客座教授隊伍,為駐區黨員群眾開展黨課、生活常識講堂、高考志願填報、技能培訓、就業指導等活動,初步實現了資源共享、共建互動、服務群眾的目標。
(作者單位:西寧市城西區虎台街道辦事處)
(青海《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