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減負、搭台、提效,重慶市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招招務實——

讓“最后一公裡”服務更溫暖

記者 王建新 崔 佳

2014年04月01日08: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制圖:宋嵩

  上面“千線”,下面“一針”。新形勢下,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的任務更為繁重,這對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積極貢獻。不久前,《關於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意見》已由中辦正式印發,這為如何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提供了具體指南。從今天起,《黨建周刊》推出系列報道,關注各地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新探索、新實踐,敬請關注。

  ——編 者

      

  初春時節,重慶銅梁縣巴川街道玉皇村果蔬基地已是一片嫩綠,溫暖的陽光下,村民們正忙著在獼猴桃果園裡除草。“去年,這種優質獼猴桃全村種了300畝,后年就可以挂果。”村黨支部書記柏小林告訴記者,去年市裡實實在在給基層“減負”,現在他們不用成天被追著蓋章、填表報材料了,能騰出更多精力服務群眾,帶領村民謀發展了。

  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如何加強?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重慶市制定下發了《關於切實減輕工作負擔加強工作保障強化村(社區)服務功能的意見》,下大力氣減輕基層工作負擔,強化基層工作保障,充分發揮村、社區的自我管理、教育、服務功能。

  清理村居事務,為基層“鬆綁”

  強化村和社區服務功能,從何處入手?重慶在調研中發現,“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繁瑣的行政事務大量消耗村、社區干部的時間精力,最根本的服務群眾職能反而得不到有效發揮。由此,“減負”成為突破口!

  減負前,江北區觀音橋街道建北社區黨委書記孫燕曾仔細整理過原來需要社區辦理或委托辦理的行政事務數量,結果發現竟多達201項。“社區專職工作人員隻有10人,加班加點都忙不過來。”孫燕坦言,以前,30多個部門都要在社區挂牌子,沒地方挂隻好收起來,誰來檢查,就把誰的牌子拿出來挂上。

  “壓力山大”、“不堪重負”,採訪中,許多村、社區干部談到過去承擔的繁瑣事務,苦衷多多:有些事情根本就不該村、社區做,像摩托車安全、商品質量檢查等,他們沒有執法權,費力不說,也做不好﹔各部門要求建台賬,抱出去能鋪滿會議室一大桌子,有時候一天有幾個部門同時要報表﹔紅章成了“萬能章”,該的不該的都讓蓋一個……

  減負、鬆綁,勢在必行!去年以來,重慶對村和社區承擔的各類事務一項一項組織徹底清理,既從源頭上對136個市級部門延伸到村(社區)的各類事項進行全面清理,又組織38個區縣從終端上對10997個村(社區)承擔上級交辦事項進行反向清理。結果讓人吃驚:全市大部分社區承擔事務在100項以上,有的多達200多項。

  對此,重慶打出治理組合拳:其一,大力“減負”,對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的,中央和市級政策文件有明確要求的,屬於村、社區責任范圍內的事項,予以保留,否則取消。其二,嚴格“控增”,建立村、社區工作事務准入制度,市級相關部門對延伸到基層的工作需逐項申報,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召集相關部門集體會審后,統一編制事務目錄。其三,強力“規范”,清理整合對村、社區的各類考核評比﹔規范村、社區的挂牌和各類台賬報表﹔規范印章管理使用。

  通過清理,目前全市村(社區)負擔普遍減少40%以上。記者在建北社區看到,現在就挂3塊牌子:社區黨委、居委會、便民服務中心。孫燕告訴記者,這一段,社區正協調轄區城市供水“一戶一表”改造,由於有時間和精力深入居民,推進順利,“我們本來就在最基層,服務群眾才是根本。”

  健全服務體系,把平台建好

  榮昌縣安富街道通安村便民服務中心,挂著衛生室、圖書室等牌子。30多平方米的服務大廳內,綜合服務、社會事務、黨員服務等5個窗口一字排開。2月19日上午,村民李春明來這兒辦理小孩上戶手續,她填好入戶申請表,將有關材料一齊交給專干李傳莉,當天李傳莉就送到了街道派出所。“手續辦好后,派出所會通知我,我取回來后再送到李春明家裡去。”李傳莉說。

  重慶強力推進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包括對村(社區)干部辦公室面積作出硬性規定,確保把主要場所用來服務群眾﹔明確基本服務項目,主要提供代理服務、民意收集、政策咨詢等﹔明確拓展服務功能,開展農資購銷、家政養老、水電費代收等服務。目前,全市已有1500多個村(社區)建立起了比較規范的便民服務中心。

  而更重要的,是健全服務體系。在建設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的同時,重慶著力完善鄉鎮(街道)公共服務中心,健全區縣行政服務中心。依托這三級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網絡,村(社區)對群眾反映事項能夠辦的當場辦理,辦不了的逐級提交鎮街和區縣相關部門辦理,並限期反饋辦理結果。目前,三級服務網絡聯動機制正在形成。

  強化基層服務功能,人是關鍵。去年下半年,重慶抓住村(社區)換屆契機選好配強基層組織帶頭人,明確提出“四選八不選”標准,特別強調不選陽奉陰違、優親厚友、吃拿卡要、與民爭利、長期外出不能正常履職的人。目前,全市已有10877個村、社區完成換屆選舉,新當選的村(社區)“兩委”主要負責人中,本地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成功人士和本地大學畢業生佔67%。

  同時,重慶將村(社區)工作經費補助納入財政預算,在現有基礎上提高25%。還落實待遇,提高村、社區工作人員補貼標准,讓他們安心基層,更好服務群眾。

  提升服務效能,讓群眾滿意

  負擔輕了,條件好了,村(居)民自治怎麼開展?服務群眾如何做實?

  在定位上,回歸服務本位,引導群眾自治。

  有段時間,南岸區南坪街道東路社區31號樓的清潔工因收不上來清潔費提出辭職。“有些居民立馬找來,讓我們定個方案,解決問題。”在社區黨委書記魏麗看來,這是居民的慣性思維,也是社區工作者的固有方式,“之前沒精力,總想替大家決策,發個通知完事。”現在社區負擔輕了,魏麗嘗試改變:她把居民代表與清潔工組織到一起,召開議事會集思廣益。最后選出一名口碑不錯、有威望的老居民,幫忙代收費,清潔工最終留下了。

  減下來的事務誰來承擔?南坪街道成立社區公共事務中心,之前分散在13個社區的大部分行政事務,被上收至街道。目前已上收低保、黨群、計劃生育、民政、就業、養老、醫保等八大類、60多項行政事務,佔社區原行政事務工作量的八成左右。

  在內容上,找准服務需求,拓展服務功能。

  “減負后,我們不是沒事干了,更不是不干事了,而是解脫出來進家入戶走訪群眾,面對面做群眾工作。”九龍坡區黃桷坪街道五龍廟社區黨委書記李朝英說。

  五龍廟社區治安巡邏工作原來由社區干部自己承擔,后來經社區居民集體議事決定,並報經街道批准,由政府購買服務,聘請專業保安人員,社區公廁也聘請了專門保潔人員,效果明顯好轉。“社區黨委現在著力抓好社會單位的統籌協調和對居民的網格化組團服務。”李朝英告訴記者,去年以來,經與轄區單位積極聯系,為社區解決了十幾名居民的就業問題,為19名空巢老人安裝了“愛心呼叫器”,目前正准備開展社區學校建設工作。

  在方式上,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效能。

  萬州區建立了群眾工作信息管理系統,連接全區83個部門、52個鄉鎮(街道)、635個村(社區)。區群工辦設立指揮中心,負責系統的統一指揮和管理。每條群眾意見都有處理意見,並附有辦結時限,一旦逾期,系統將自動出示“黃牌”“紅牌”。重慶總結萬州做法,開發了服務群眾工作信息管理系統,具備對群眾反映事項的收集、交辦、督辦、反饋、評價、考核等6項功能。目前正在部分區縣試運行,完善后將交付各區縣使用。

  “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事關傳遞黨的溫暖‘最后一公裡’。”重慶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曾慶紅表示,必須既重視發揮每一個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又推動上級服務下級、機關服務基層,上級機關和下級基層一起服務群眾,從根本上鞏固黨的執政基礎。


  《 人民日報 》( 2014年04月01日 18 版)

(責編:楊麗娜、趙晶)
相關專題
· 黨建周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