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臨漳縣委始終堅持圍繞黨建抓發展,抓好發展促黨建,大力實施基層組織建設“1234”工程,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促進了農村的改革、發展和穩定。尤其是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后,臨漳縣委勇於改革、大膽創新,探索實踐了“三制一化”黨建工作新機制(目標責任制、公開承諾制、考評獎懲制,實現基層黨建工作科學化),有效破解了基層黨建工作中“誰來抓、抓什麼、怎麼抓、抓好抓壞怎麼辦”的難題,進一步強化了各級黨組織書記的管黨意識和管黨責任,提升了黨在農村的執政水平,有力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背景和動因
臨漳縣位於河北省最南端,古時稱“鄴”,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中國佛都”之稱。轄14個鄉鎮,425個村,總人口73萬。長期以來,盡管縣委十分重視抓基層組織建設,但在一些鄉、村黨建工作中仍然存在著薄弱環節,制約著基層組織建設整體水平的提升。據2008年統計,全縣達到基層黨組織“五個好”標准的,14個鄉鎮黨委中僅有5個,約佔36%﹔425個村黨支部中僅有169個,約佔40%,而中間狀態和后進村黨支部卻達256個,約佔60%。尤其是后進村,年年抓轉化,年年有反彈,困擾著基層干部,制約著農村發展。究其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管黨意識不強,“誰來抓”責任不明確。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一些鄉、村黨組織書記認識上有誤區,總認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第一要務,黨的建設是上級黨委的事,管黨意識淡薄,管黨履職不到位,抓黨建只是喊在口上,寫在紙上,效果體現在匯報上,存在著重經濟、輕黨建,重口號,輕落實的現象。二是工作思路不清晰,“抓什麼”目標不具體。一些鄉、村黨組織抓黨建工作“千人一面”,就抓黨建抓黨建,存在著概念化、教條化的問題,沒有圍繞中心任務,結合社情民意,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具體目標,找准有效載體,有的放矢、與時俱進抓黨建。三是推進措施不得力,“怎麼抓”機制不完善。一些鄉鎮黨委抓黨建配套制度不健全,推進機制不完整,沒有把基層組織建設作為社會工程,抓系統,抓長期,“上邊緊一陣兒,我就抓一會兒”,抓短期、搞突擊,缺乏規范化、系統化、制度化,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得不到有效鞏固。四是考核手段不科學,“抓的怎麼樣”獎懲不到位。部分鄉鎮黨委抓農村黨建工作,隻滿足於配備班子、完成任務、維護穩定,村級班子的戰斗力、發展力難以量化,考核機制不科學,獎懲措施不到位,基層黨組織抓黨建動力不足,農村黨建工作平態化等等。針對這些問題,臨漳縣委組織部審時度勢,對症施治,探索推行了“三制一化”基層黨建工作機制。
主要做法
臨漳縣委以夯實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提高黨在農村的執政水平為落腳點,全面推行“三制一化”黨建工作新機制,進一步激發了各級黨組織書記和村干部的工作活力。
(一)制定目標,明確責任,全面落實目標責任制。每年初,鄉鎮黨委、村黨支部、黨員干部按照三個步驟制定工作目標:一是集體研究,擬定黨建責任目標。鄉鎮黨委按照縣委黨建工作目標,結合鄉鎮實際,制定本鄉鎮的黨建工作目標﹔各村黨支部按照縣委、鄉鎮黨建工作目標,結合村情實際,制定村黨支部黨建工作目標。鄉、村兩級黨組織重點圍繞領導班子建設、黨員隊伍建設、經濟發展、后進村整治、民主管理、社會穩定等工作制定目標,並召開領導班子會研究,初步形成黨建工作目標。二是民主決策,確定黨建責任目標。鄉、村黨組織通過召開黨員或黨員代表、群眾代表、“兩代表一委員”參加的目標評審會,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對目標修改完善,並報上級黨組織審批后確定本年度的黨建工作目標。三是落實責任,簽訂目標責任書。鄉鎮黨委書記與縣委、村黨支部書記與鄉鎮黨委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鄉、村再把工作目標層層分解,制定和完善推進措施,落實到每名鄉、村干部,真正做到“千斤重擔大家挑,人人頭上有指標”。
(二)公示目標,廣泛監督,全面落實公開承諾制。一是公開承諾。鄉、村黨組織採取設立公開欄、發放明白紙、會議通報、喇叭廣播等方式,向黨員群眾公開承諾,定期向群眾通報黨建工作目標完成情況,擴大黨員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二是接受監督。承諾是基礎,監督是關鍵。每季度末,鄉、村黨組織書記將承諾內容完成情況,向黨員群眾進行匯報,並明確下季度的工作重點。同時,建立質詢制度、直報制度,黨員群眾對黨建工作承諾內容隨時可以提出質詢,鄉、村黨組織書記要及時給予答復。縣委成立公開承諾監督辦公室,公布監督熱線和電子郵箱,以便於黨員群眾監督。三是強化督導。縣委採取明查暗訪、隨機抽查等方式,深入到鄉鎮、村檢查工作進展情況﹔把每月5日確定為黨建工作例會,聽取鄉鎮黨委工作情況匯報。鄉鎮黨委每月召開一次調度會,調度各村黨支部工作目標落實情況﹔每周召開一次鄉鎮包村干部會議,了解掌握鄉鎮干部駐村工作情況。
(三)量化考核,民主評議,實行激勵獎懲制。年終,縣委對鄉鎮黨委、鄉鎮黨委對村黨支部進行考核考議。一是“雙述雙評”。鄉鎮黨委書記向縣委和所轄村黨支部書記、黨員群眾代表進行專項述職﹔村黨支部書記向鄉鎮黨委和村黨員群眾進行專項述職,並對鄉、村黨組織書記進行滿意度測評。二是走訪座談。對鄉鎮黨委、村黨支部工作完成情況,上級黨組織採取走訪座談、查看資料、實地查看等方式,印証“雙述雙評”情況,充分聽取黨員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三是綜合評定。根據考核評議結果,對鄉鎮黨委、村黨支部和村干部進行綜合評定,鄉鎮黨委評出“五個好”、中間、重點聯系鄉鎮三個檔次,村黨支部、村干部評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等次,與績效補貼、評先評優挂鉤,對工作不積極、不作為、亂作為的實行“一票否決”。
(四)嚴格程序,規范運行,促進基層黨建工作實現科學化。鄉、村黨組織通過推行目標責任制、公開承諾制、考評獎懲制,進一步規范工作程序,完善工作推進措施,初步形成“於法周全,於事簡便”的系統黨建工作法,使農村黨建工作達到“一優三增”目標,即優化農村黨建工作運行機制,增強農村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
主要成效
“三制一化”工作機制的推行,強化了鄉、村黨組織書記的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意識,調動了抓基層黨建工作的積極性和內在動力,推動了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
——強化了責任意識,鄉、村黨組織書記狠抓落實,創先創優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黨要管黨,各級黨組織書記是黨建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抓好黨建是本職,抓不好黨建是失職,出了問題是瀆職。由於責任目標明確,充分調動了各級黨組織書記的積極性,2013年,各鄉鎮黨委書記與縣委、425個村黨支部書記與鄉鎮黨委分別簽訂了工作目標責任書,2794名農村干部向黨員群眾做出公開承諾。鄉、村兩級黨組織落實民生工作22項、600余件,14個鄉鎮黨委均召開第一季度“授旗評星”會議,共為120個村黨支部授予了先鋒旗,評選表彰了1200余名“五個模范”優秀共產黨員,進一步在全縣樹立了憑實績用干部、靠發展提拔干部的鮮明用人導向。
——規范了運行體系,基層黨建形成了抓源頭、重過程、促落實的良好局面。各鄉鎮黨委結合農村工作目標,明確了責任要求、推進措施、獎懲辦法,使基層黨建工作實現了由“隨意性”向“統籌性”轉變,由“無緒”向“有序”推進。全縣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從2008年開始有序推進,2010年實現了全縣425個村全覆蓋,並將73個村打造成為“一室多能”、“一所多用”的黨建示范窗口。通過倒排后進抓整頓,在三年的時間裡,使126個后進村得到轉化提高,253個村黨支部達到了“五個好”標准,佔56.9%﹔8個鄉鎮黨委達到了“五個好”標准,佔57.1%。
——加強了基層組織,促進了全縣經濟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基層黨組織整體戰斗力的提升,使全縣整體面貌發生了喜人的變化。近三年來,全縣共新上千萬元以上項目180多個,竣工項目101個,無論新上項目還是竣工項目數量,均為前十年的總合。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69.4億元,比2007年增長1.5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65億元,是2007年的2倍多﹔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266元,比2007年增加1621元。糧食生產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基層組織建設、城鎮化建設分別被市委授予先鋒旗,榮獲“創先爭優工作先進縣委”,全省組織系統“紅旗集體”等榮譽稱號。
體會和思考
臨漳縣委通過實施“三制一化”工作機制,實現了農村干部管理規范化、推進措施系統化、工作成果效益化,帶來的有益啟示主要有三點:
1、探索創新是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重要法寶。探索創新是工作開展的動力之源。隻有與時俱進,改革創新,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才能常抓常新,永葆先進性。臨漳縣委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結合農村實際,探索推行“三制一化”工作機制,做到了基層組織建設工作與農村新形勢、時代新要求緊密結合,使黨的基層組織發揮出更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証。
2、遵循規律是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永恆主題。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系統工程,必須把握規律性,抓住系統性,適應多變性。臨漳縣委針對長期以來在抓黨建工作中存在的難題,探索推行“三制一化”黨建工作法,集目標責任、承諾公開、考核獎懲於一體,形成了系統性的黨建工作抓手,做到了權力與責任的統一、工作目標與落實責任的有機結合,實現了解決新問題與推動新發展的辨証統一。
3、狠抓落實是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根本保証。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基層組織建設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黨在農村執政的根基。臨漳縣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堅持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調查研究,探索創新、破解難題,把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真正落到了實處,夯實了黨的執政根基,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從而為促進全縣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証。
相關專題 |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第三屆全國基層黨建典型案例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