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民 楊學聰
40多年來,不論是當戰士、當干部、當領導,還是退休,他都始終以雷鋒為榜樣,關心公益,奉獻社會。他先后贍養照顧了18位孤殘老人﹔連續15年帶領東城區七條小學“學雷鋒義務打氣隊”服務路人﹔為各種公益活動捐款達到5萬余元……。他用自己的行動印証了一個軍人的情懷與操守,詮釋了一位共產黨員的精神世界,感染和帶動周圍的人投身於社區建設。他就是北京軍區總醫院原副政委、被人們親切地稱為“京城活雷鋒”的孫茂芳。
1970年,孫茂芳從南京軍區調到北京軍區總醫院,負責軍民共建工作,在愛民活動中,他發現醫院所在的北京東城區東四街道南門倉社區有許多困難老人和殘疾人,便帶領醫生護士成立了30戶家庭病房,上門包戶開展服務活動,從此開始了助人為樂、敬老愛老行動。
在他的服務對象中有一位名叫王炎的老人。這位老人脾氣古怪,對別人戒心很深。孫茂芳始終像對待母親一樣關心照顧她17年,老人臥床不起時,他陪床3年半,為她洗腳、端屎端尿,直到老人90歲時為她送終。老人臨終立下遺囑,要把價值上千萬元的四合院和十幾萬存款贈送給孫茂芳,被他婉言拒絕。他對老人說,“我有責任照顧您一輩子,但無權要您一根草。”
一位名叫高志雲的孤老,4個兒子先后去世,孫茂芳承諾做老人的兒子,每天陪老人看2個小時電視,節假日用輪椅推老人外出觀光。老人牙口不好,孫茂芳讓老伴每天做些軟和飯菜送到老人家中,一送就是11年。
由於在醫院工作的特殊性,孫茂芳接觸到很多病困家庭。河北農民衛福安賣掉房子,帶著6歲的女兒來北京看病,孫茂芳讓他們住在自己家裡。此后,他干脆在家裡設立了一張“救急床”,幫助200多名來京看病的外地人解了燃眉之急。此外,他還熱心幫助殘疾人和困難人群,先后資助11位生活困難的殘疾人和32名特困學生。
為了幫助這些家庭,1998年起,孫茂芳堅持每月從工資中拿出500元建立家庭助困金,並逐步把這筆支出增加到每月1000元。至今,他用於各種助困的資金達39萬多元,家庭助困金不足時,就要用家裡的日常生活費去補充。
如今,孫茂芳已經年過七旬,助人為樂仍然是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曾有人問我這樣做圖什麼,我說圖的是讓老百姓內心裡感受到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解放軍好!”孫茂芳學雷鋒的初衷很簡單。難得的是,從21歲入伍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到成長為干部、領導,再到退休,他追尋雷鋒的足跡從未停步。
有人說他傻。他心甘情願,“我認為,老百姓可信可托的‘傻子’越多,社會就越和諧,人民就越幸福。我願意當一輩子人民可信可托的‘傻子’,我還要帶動更多的人去做這樣的‘傻子’。”在他看來,當兵、當官,都要服務人民,退休了,也要當人民的兒子。“學雷鋒的道路沒有終點。隻要腿還能走,嘴還能講,學雷鋒就一天也不放鬆。”
相關專題 |
·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孫茂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