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佳木斯:選聘黨員大學生到社區、“兩類”組織任黨建助理員和黨建指導員

2014年02月17日13:4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為加強基層黨建工作力量,拓寬黨員大學生就業渠道,實現以黨建引領促就業,以服務基層助發展的目標,我市探索開展了選聘黨員大學生到社區、“兩類”組織任黨建助理員和黨建指導員工作,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映。

一、背景

社區和“兩類”組織黨建工作,是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領域。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社區和“兩類”組織在動員社會資源、提供公共服務、維護社會穩定、協調社會關系、促進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我市社區、“兩類”組織黨務工作力量卻嚴重不足。據調查,全市478個“兩類”組織黨組織中,僅有專職黨務干部58人,佔12.1%﹔198個城(郊)區社區黨組織均沒有專職黨務干部,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黨建工作的正常開展。

2013年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創歷史新高的699萬,僅黑龍江省高校畢業生就多達23萬人,拓寬大學畢業生就業渠道成為時下的熱點話題,各地紛紛出台新政策,積極採取措施緩解就業壓力。

一邊是大學畢業生難在充分就業,一邊是基層黨建工作難在充實力量。隻要在供需之間搭建橋梁、連結紐帶,“兩難問題”就可一並解決。同時,全國開展的選聘大學生村官工作以及我市2007年創新開展的選聘軍轉干部黨建指導員工作都為選聘黨員大學生到基層黨建一線任職提供了成功的示范。選聘黨員大學生到社區、“兩類”組織任黨建助理員、指導員在我市沒有先例可循。為了充分做好這項工作,市委充分調研,大膽謀劃,趟出一條利用社會優秀資源壯大基層黨建力量的新路子,為基層黨建工作吸納優秀人才搭建了理想的平台。

二、案例

事例一:從業務精英到黨建指導員

2013年7月以來,選聘的黨員大學生陸續上崗,劉衛楠就是其中的一個。她通過選聘考試分配到佳木斯凱華汽車貿易集團黨委任黨建指導員,對她來講,這是“老東家”的“新工作”。大學畢業后,劉衛楠曾在凱華集團工作了兩年,擔任過運通尼桑4S店的管理專員,也在銷售部做過電話營銷專員。得知市委選聘黨員大學生的消息時,她第一時間報名,並如願以償被選聘到凱華黨委。凱華黨委書記郭本璽看好這位年輕人的熱情與干勁,讓她擔任運通黨支部的宣傳委員和凱華黨委《先鋒報》的主編,將展示凱華集團和黨委發展進程的任務交給她,負責參觀接待的講解工作,郭本璽相信這個經過黨組織考驗的年輕人加以時日能夠挑起凱華黨建工作的擔子。

劉衛楠擔任黨建指導員的第一項任務就是編輯《先鋒報》。這還是她在牡丹江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新聞方向)畢業后,頭一次有機會發揮專業特長。《先鋒報》作為凱華黨委的宣傳陣地,在佳木斯眾多汽車銷售公司裡頗有名望,自編印以來已經有一百多期了。“新聞要適合直接感興趣人的口味。”為了辦好《先鋒報》,劉衛楠幾乎把已經刊印出來的一百多期報紙看了個遍,她發現,以往的《先鋒報》幾乎都是從報刊、網絡上摘記下來的時事熱點,既然《先鋒報》是凱華自己的報紙,它的受眾是凱華自己的員工,就應該記錄凱華自己的事。“要辦真正屬於凱華人的《先鋒報》!”秉持這個信念,劉衛楠主編的凱華黨委《先鋒報》第131期“七•一”專刊新鮮出爐了。它圖文並茂地記錄了凱華黨委慶祝“七•一”的全程活動,大家在爭相傳閱時,由衷稱贊,這才是咱凱華人自己的報紙呢,小劉這個主編當得真不賴啊。

短短的幾個月,劉衛楠就組織凱華員工開展了黨建知識專題輔導、座談討論、觀看電教片、撰寫心得體會等活動﹔制作了黨委活動圖板和宣傳畫廊﹔編輯《先鋒報》5期﹔為黨員訂閱了10多種黨報刊物﹔“十•一”期間舉辦了黨史知識大賽,發展了5名入黨積極分子……

劉衛楠不負眾望,成功地從一名優秀的企業員工轉身成為一名優秀的黨建指導員。

事例二:小助理員的大手筆

黃朦是土生土長的佳木斯人,當得知選聘到向陽區西林街道黨工委任黨建助理員時,他激動了好久,暗暗告訴自己,在這個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地方工作,就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倍加努力。幾個月的工作鍛煉,讓這個敦厚勤奮的年輕人迅速地成長起來。現在他不僅是西林街道黨工委的黨建助理員,同時也是“西林商會”的副秘書長,這個小小的黨建助理員何來這麼大的手筆?知情的人都說,這個多出來的“頭銜”不是憑空掉下來的,是黃朦用實實在在的付出換來的。

2013年9月成立的西林商會是佳木斯市首家以街道為主體的商會組織,從成立理事會到吸納會員,從聘請顧問到完善商會章程,黃朦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走訪企業吸納會員宣傳商會理念,讓原本不善言辭的黃朦變得言談侃侃﹔撰寫文稿借助媒體擴大商會影響,讓原本不具文採的黃朦落筆有神。他安排西林商會第一次代表大會會議日程來有條不紊,規劃商會發展時體現了創新思維和時代精神。他將黨建工作融入到商會的發展中,舉辦了西林商會企業“文化周”,第一期20名商會會員單位在永豐社區設立“愛心任務欄”和商會黨建活動陣地……

黃朦的成熟與西林商會的成長同步,他全力付出換來了非公企業的認可,大家都說,這個小伙子踏實、能干,讓他當西林商會的副秘書長,放心!

 

事例三:抗洪大軍中的年輕人

2013年的洪水無情地侵襲了三江平原,黑龍江有25萬黨員干部投身抗洪一線保衛家園。剛剛到任的大學生黨建助理員、指導員們也奮不顧身加入到抗洪救災大軍中。

東風區模范七隊因大壩決口被淹,村民家中過水高達一米,情況十分危急。東風區東勝社區黨建助理員魯玉杰主動參戰,這一干就是兩天兩夜。

郊區新城社區黨建助理員韓冰與全鄉同事一起組成了防汛抗洪小組,堅守崗位巡壩護堤,24小時駐扎大壩寸步不離。

前進區楓橋社區黨建助理員段偉佳負責觀測王三五河水位,從早七點到晚六點,一小時一測量,幾天下來,幾十次測量准確無誤。

達賢社區黨建助理員蔣海鵬接到孟家崗河大壩決堤的險情通報后,淌著齊腰的積水連夜轉移受災群眾,與同事一起救出被困群眾20余人次,安置群眾80余人,轄區居民無一人傷亡。

佳木斯市民間組織發展促進會黨建指導員王靖舒與佳木斯職教集團培訓分院黨建指導員徐慧一起加入志願者隊伍,承擔起社會組織捐贈物資的接收、登記工作,兩個女孩子不叫苦,不叫累,確保了捐贈物資第一時間運抵抗洪前線。

他們隻有二十出頭,在很多時候都是受同事照顧,受父母寵愛的“孩子”,然而經過急難險重任務的洗禮,這些年輕人錘煉了黨性,體現了價值,迅速成熟起來。

三、做法

(一)政策驅動,循序漸進。市委抽調工作人員組成調研組,深入部分社區、“兩類”組織及高校,對選聘黨員大學生到社區、“兩類”組織黨組織任職工作進行調查研究。在充分調研論証的基礎上,創造性提出了“將選聘工作與公益性崗位相結合,探索開發社區黨建協理員崗位和‘兩類’組織見習崗位”的工作思路。

為了落實好市委的決策部署,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就業局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在全省未有先例的情況下,多次向上級組織人事部門匯報請示,贏得了充分的認可和支持。

結合前期工作情況,市委決定,從提出用人申請的86個社區、54家“兩類”組織中,選取20個黨建基礎較好的社區,20個社會聲譽較好、競爭實力較強的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提供40個崗位,先行先試,做出示范。下發選聘通知,明確了社區黨建助理員聘期為3年,“兩類”組織黨建指導員聘期為2年,聘用期間工資均為每人每月2000元,分別由市黨建經費、公益性崗位補貼、大學生見習補貼及用人單位共同承擔,同時享受養老、醫療、工傷、失業及生育等保險待遇,從而將黨建工作與公益性崗位、見習崗位進行了有效地融合,突破了政策瓶頸,落實了各項待遇,使得崗位吸引力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進一步確保了黨員大學生真正能夠“下得去、留得住、干的好”。

(二)公開選聘,擇優錄用。把干部選拔任用的民主、公開、競爭、擇優原則體現到公開選聘全過程,嚴格把握信息發布、資格審核、組織考試、監督覆蓋 各個環節。信息發布“五個公開”,通過網絡、電視、廣播、報刊等渠道,廣泛發布招考信息,並做到選聘政策公開、選聘數量公開、選聘條件公開、考試成績公開、錄用結果公開。資格審核逐一驗証,對考生的學歷真偽進行網上比對查詢,凡報考信息不實、弄虛作假的考生,一律取消考試資格﹔對入圍人選進行資格復審,存在問題的不予選聘,按筆試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遞補,遞補人員再進行資格復審。考題命制突出實用靈活、“量身定制”,使分數的競爭成為素質能力的競爭。監督覆蓋“陽光作業”,紀檢監察部門全程監督選聘工作各環節,全程公開更利於接受社會和考生的廣泛監督。經過筆試、面試等公開選聘程序,最終在161名考生中遴選出40名品學

兼優、素質全面的黨員大學畢業生。同時,按照“就近就便、崗位適宜、專業對口”的分派原則,採取“雙向溝通、自主選擇”的方式進行。先由申請用人單位根據入圍考生的個人情況,報送具體用人意願﹔再以短信、電話的形式了解考生的就業意願,盡可能滿足雙方需求,將黨員大學生分派到離家較近、利於發揮作用的崗位。

(三)建章立制,有效管理。市委組織部組織了選聘黨員大學生到社區、“兩類”組織任職前培訓暨崗位簽約儀式,邀請市非公黨工委、市社會組織黨工委、市就業局、用人單位等負責人參加會議。請有關人員作業務輔導,業務輔導,請社區優秀黨組織書記及非公企業優秀黨建指導員“現身說法”,讓黨員大學生們對崗位職責和成長路徑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對基層黨建工作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對面臨的新環境新挑戰有充分的心理准備。向陽區、郊區等單位確定集中學習日,請工作經驗豐富的組工干部為黨建助理員作黨務知識輔導,舉辦專題培訓班進行知識拓展培訓。制定了《選聘黨員大學生管理辦法(試行)》,《辦法》中明確規定了選聘黨員大學生的勞動報酬、社會保險以及選聘黨員大學生除做好社區、“兩類”組織黨建工作外,要按照用人單位要求,承擔社區服務、“兩類”組織生產經營等工作的要求。組建了選聘黨員大學生QQ群,搭建自我管理、交流溝通的平台,凝聚隊伍合力。建立了黨員大學生工作情況定期回訪制度,及時了解黨員大學生的崗位工作情況,社區、“兩類”組織對黨員大學生的評價,及時調整工作措施、更好地為黨員大學生服務。

四、啟示

(一)選聘黨員大學生到社區和“兩類”組織任職是基層黨建工作的一次有益探索。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而解決這些難題就要俯下身子,調整思路,改進方法,用好用足用活現有政策,真正把黨建工作融入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去,發揮好黨建工作的示范引領作用。利用公益性崗位、見習崗位開展選聘黨員大學生到社區、“兩類”組織任黨建助理員和黨建指導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層黨建工作力量不足的問題,拓寬了黨員大學生就業渠道,是創造性落實黨和政府優惠政策的有益探索, 更是一次高效合理利用政策的具體實踐,有啟發和示范意義。

(二)選聘黨員大學生到社區和“兩類”組織任職為大學生提供了成長鍛煉的平台。實踐鍛煉是年輕人才健康成長不能逾越的必要環節,近年來大學生擇業出現“機關熱”,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對“公務員”身份追逐的熱度逐漸上升,對“國考”、“省考”趨之若鹜,而隨之帶來的就是新考錄的公務員存在著工作經驗缺乏、對群眾需求了解不夠、解決具體問題能力不足等各種問題。社區和“兩類”組織是黨的最基層組織,為黨員大學生創造了面對面向群眾學習的機會,使大學生們可以從廣大質朴的群眾身上汲取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對於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為人民服務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選聘黨員大學生到社區和“兩類”組織任職需要相關部門全力配合。選聘黨員大學生到基層任職是一項政策性、系統性都很強的工作。組織部門在選聘工作中需要發揮統籌協調、牽頭抓總的作用,調動好各相關部門的積極性,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做好選聘政策制定及后續監管,共同承擔起選聘黨員大學生的管理使用工作。選聘工作開展之初,我們面臨許多的難題,如相關部門對黨建工作認識程度不夠,思想上有明顯抵觸情緒、工作積極性不高,有畏難情緒等等,工作難以正常開展,面對這種狀況,我們召開了座談會,制定了選聘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了各相關部門職責,有效解決了選聘工作中的難點問題,確保了選聘工作的順利開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秦華、閆妍)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