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建立城鄉基層黨組織互幫互助工作機制的探索與實踐

侯希平

2014年02月14日08:3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哈爾濱市阿城區委為了實現城鄉同步發展、共同富裕,探索建立了城鄉基層黨組織結對幫扶、互幫互助的工作機制,既推動了干部工作作風的轉變,又實現了對群眾的更好服務。

一、明確“五聯要求”,建立互幫互助工作模式。一是黨建工作聯動。按“黨群部門聯系黨建工作薄弱村、政法部門聯系社會穩定問題村、經濟部門聯系經濟發展貧困村、涉農部門聯系特色規模專業村”的思路,區委確定了組織、紀檢、民政等部門黨組織與農村黨組織的共建機制。二是科學發展聯謀。聯建部門黨組織深入到結對共建村進行調查研究,幫助理清發展思路,指導制定和完善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著力在共謀農村發展上下功夫。在開展“千名干部下基層,服務三農奔小康”的活動中,這些部門黨組織共為幫扶村提供了棚室蔬菜種植、藍莓種植等致富思路12個,創效益100多萬元。三是活動陣地聯建。採取“財政撥一點、幫扶單位幫一點、村裡籌一點”的方式,加大村辦公場所建設力度,在實現全區108個村都有辦公場所的同時,規范設置了固定公開欄、宣傳欄,配齊了辦公桌椅、檔案櫃、電教設施、電話等辦公設施。條件較好的村還配置了電腦、文體活動器材、健身器材,修建了籃球場。四是黨員隊伍聯管。採取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挂職鍛煉等方式,幫助結對共建村加強村級干部隊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培養。農村基層黨組織擔負起培養鍛煉機關干部的任務,把農村建設成為機關干部實踐鍛煉的重要基地。同時,按照流動黨員網絡化管理模式,在流動黨員集體外出、務工地點相對固定、條件具備的地方建立了三個流動黨員黨組織。五是民生實事聯辦。幫扶單位每年幫助結對共建村解決一兩件民生實事,每年定期組織黨員志願者到結對共建村開展政策宣講、黨課輔導、法律咨詢、醫療服務等服務活動。2013年以來,共協調幫扶資金90萬余元,慰問困難群眾739名,辦實事273件。

二、搭建“三個平台”,拓寬互幫互助工作渠道。一是搭建結對幫扶平台。通過“1+1”“1+N”等模式,組織全區城區機關單位黨組織與108個村、50個社區黨組織結成對子,先后幫扶村(社區)困難群眾1500多人,捐資70多萬元﹔為群眾提供法律援助254次,與困難黨員群眾結對781對,其中已脫貧106戶﹔資助貧困學生296人,資助金額19.7萬元。二是搭建學習交流平台。向結對共建村(社區)捐贈價值37.9萬元的電腦、桌椅等辦公用品﹔贈送書籍雜志3.66萬冊。一年來,共同開展活動1227次,參加黨員1.7萬人﹔共同過組織生活507次﹔開展黨建經驗交流285次﹔幫助指導村建立健全規章制度195條﹔共同開展文娛活動755次,參與人數達2.5萬人次。三是搭建服務指導平台。幫助完善新農村建設規劃68個,提出合理化意見建議217條﹔提供技術咨詢1610人次、致富信息532條﹔幫助培養實用人才1136人、發展創收項目45個﹔開展就業創業及實用技術培訓275次,培訓黨員群眾9600人次,基本實現了服務共贏促發展。

三、健全“四項機制”,提高互幫互助工作水平。一是建立“1+N”的區級領導聯點制度。實行區級四個班子成員分別挂鉤聯系鄉鎮(街道)督導,負責該鄉鎮(街道)全年各項工作的指導、檢查和督查。目前,區級四個班子的25名領導干部均有自己的幫扶“責任田”,每個月至少深入聯系點兩次以上指導工作並現場辦公,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二是建立區直部門黨支部聯村幫扶制度。區直機關單位與全區158個村(社區)挂鉤,形成多部門“共同參與、分工負責、上下聯動、左右互動、協調配合、齊抓共管”的幫扶工作格局。三是建立區直部門、鄉鎮黨員與各村黨員聯幫制度。圍繞區委中心工作,下派工作組、黨建指導員、新農村建設指導員與包點的鄉鎮、村干部組成包村工作組,負責協調村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和新農村建設工作,指導督促檢查各級干部包點的工作情況。對重點工作則組成聯合工作組,將具體的工作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組到人,對未完成任務的干部將進行問責。四是建立推進落實、監督保障的多項制度。組成聯合督查組,對幫扶項目進行平時抽查、季度督查和年終考評,推動幫扶活動健康開展。目前,各級黨組織共新建制度179條,完善制度366條。

(作者系中共哈爾濱市阿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高巍、權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