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 嫻
2014年01月29日08: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余留芬(左)同酒廠人員觀察酒精度數測量情況。 |
採訪余留芬“有些難”,約了好幾次,她都在為村裡的事四處奔走。終於見面了,說的第一句話是,“年底了,爭取多賺些錢,讓村民過個好年。”
眼前的余留芬,面帶憔悴,眼角的皺紋明顯。45歲的她,為了岩博村,貢獻了一名女性人生中最精華的12年。
“沒有余支書,我們還隻會種土豆”
從省城貴陽到盤縣淤泥鄉,280公裡﹔從淤泥鄉到岩博村,還有5公裡盤山路要走。全村315戶人家,從八擔山海拔1300米的山腰開始,散住到海拔2300米的山頂,短短幾公裡,落差上千米,是名副其實的“山高溝深”、“閉塞偏遠”。
2013年底,岩博村人均年收入1.1萬元,村集體資產達到1600萬元,家家戶戶住洋樓、開轎車。這個富裕程度在全省都排得上號的村庄,12年前卻是另外一副模樣:不通路、不通電、不通水,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1/3人口沒過溫飽線。
12年,在這個常人看來缺乏基本發展要素的地方,余留芬帶領900多村民頑強拼搏,向世人呈現出一個由窮到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形象。
在村民眼裡,“掌家人”余留芬是個“不惜命”的女人:不知疲倦的步履、層出不窮的點子、永不滿足的追求。
上任第七天,余留芬決定帶領大家先修路。沒有資金,她四處貸款,拿出自己的2萬元積蓄墊上﹔白天在工地和鄉親們一起掌鋼钎、掄大錘,晚上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修路期間,她還曾摔下山崖,腰椎跌成粉碎性骨折。
岩博村如何發展致富?2002年,余留芬抓住機會“贖回”原本屬於村集體資產的1480畝林場,當年盈利幾十萬元。岩博村周邊20余個小煤礦有大量煤矸石廢棄堆場無人問津,附近沒有制磚廠。余留芬拿著村裡經營林場賺來的30萬元,再吸收村民入股的26萬元建成村辦企業煤矸石磚廠,建成當年就實現產值100多萬元。
“要沒有余支書領著大家干,我們現在可能還隻知道在山裡種土豆呢。”村民肖海龍笑著說。
“誓把村子做大做強”
一間煤矸石磚廠、一家農家樂、一間酒廠、一間火腿加工廠、一間養殖場,現在的岩博村有5家村集體企業。“要學著用企業家的眼光經營村庄,把岩博村做大做強。”余留芬說。
2012年,羽翼漸豐的岩博村辦產業,斥資數千萬元全線擴產:合作社開始對養殖場進行大規模現代化擴建,注冊成立岩博酒業公司,異地興建5000噸級現代化釀酒廠,煤矸石磚廠技改也同步展開。在蛋雞養殖大棚前的辦公樓裡,技術人員介紹說,添食、加水、溫控、濕度、防疫等全部自動化控制。離村委辦公樓不遠的地方,佔地近20畝的酒業公司廠房正在緊張施工……
余留芬還著手村裡人才隊伍的培養。“當下社會發展變化快,但岩博村的發展不能停,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余留芬特意挑選了十幾名年輕人,培養村裡自己的人才隊伍。
“我的想法是,到2020年,岩博村總產值達到20個億,村集體年收入達到28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超過3萬元。”余留芬信心滿滿地說。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29日 08 版)
相關專題 |
· 致敬基層好干部 · 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的好干部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