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百姓致富領頭雁——記貴州盤縣淤泥鄉岩博村黨委書記余留芬

2014年01月28日09:10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百姓致富領頭雁

臨近春節,記者來到地處烏蒙山脈腹地的貴州盤縣淤泥鄉岩博村。年味彌漫整個山村,殺年豬、蒸年糕,村民們忙得不亦樂乎。

過上了好日子,當地村民忘不了致富帶頭人——村黨委書記余留芬。村民都說:“沒有余書記,就沒有岩博村的今天,是她帶領我們實現了‘舊貌換新顏’。”

岩博村315戶村民零星地散住在八擔山山腰至山頂之間。由於交通不便,村民生活一直很艱苦。受不了生活的煎熬,1993年嫁入岩博村的余留芬,在村裡干了兩年農活后,長期外出做生意。

2001年,余留芬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挑起了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重擔。

昔日的村子不通路、不通電、不通水,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余留芬深知,偏遠閉塞是阻礙岩博村發展的最大原因。大山束縛了群眾的見識,也阻斷了百姓致富的門路。余留芬發誓要帶領鄉親們“換一種活法”。

上任第7天,她便帶領村民挖下了通村路的第一鋤。“余支書告訴我們,就算是用雙手刨,也要把這條路刨出來。”回憶起當年的場景,村民袁慧英至今記憶猶新。

“為了村裡的發展,我可以不惜一切。”為早日把路修通,余留芬既當指揮又當修路工,白天泡在工地上,晚上挨戶籌錢。當時村裡沒有一分錢,但征地補償、房屋搬遷、購買工具材料,都得花錢。最終,余留芬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再貸款2萬元。經過3個月的艱苦努力,一條長3公裡、寬4米的通村公路終於打通。

發展“命脈”打通了,但岩博村的窮根未除。沒有產業作支撐,岩博村民致富奔小康依舊遙遙無期。

2002年,原屬於村集體的岩博林場,因承包人管理不善,急於轉手。同時,岩博村周邊有大小20余個煤礦,需大量木材用於礦井建設。能否以村集體的名義趁機把林場“贖”回來?余留芬嗅到了“商機”。

余留芬找村干部、村民商量,大家都支持,但聽說需要17萬元時,村民全都打起了“退堂鼓”。最終,還是余留芬想方設法借到11萬元,並以個人名義貸款6萬元,湊足17萬元,把林場“贖”了回來。當年,余留芬不僅還清了借款,還賺了30多萬元。

有了第一桶金后,余留芬將目光瞄准了產業發展上。當時,岩博村周邊小煤礦產生的大量煤矸石被廢棄,同時煤礦正在進行擴能技改,需要不少磚來修建廠房。能不能用煤矸石來制磚,然后銷到煤廠和鄰村?

在與村民商議后,余留芬2002年以村裡林場經營所得,加上村民入股的部分資金,開辦了煤矸石磚廠,建成當年就售磚600多萬塊,實現產值100多萬元。

雖然創業之路艱辛,但余留芬從未止步。此后幾年,她又帶領村民創辦了養殖合作社、小鍋酒廠、休閑山庄等村辦企業,把村民領上了致富路,富裕起來的村民買汽車、建新房,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2013年,岩博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萬元。“把富民產業做大做強”是余留芬的新年願望。今年,余留芬要帶領村民確保酒廠5000噸級技改項目按期投產,還要把綠殼蛋種雞養殖場規模擴大到20萬羽左右,帶領更多農戶走致富路。(吳秉澤 王新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