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春風惠民滿園新

——中國共產黨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鎮委員會工作紀實

2013年12月16日16: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德峨,是一個你想不到,卻可以來得到的地方﹔德峨,是一個你來得到,就忘不了的地方。這個地處廣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縣西南部的偏遠鄉鎮,是廣西石漠化綜合治理和扶貧開發試驗區項目實施地,全鎮總面積為346.5平方公裡,轄15個行政村291個自然屯共7982戶36200人,聚居著苗、彝、仡佬、壯、漢五個民族,少數民族佔96.31%。這裡的民族風情古朴濃郁,民族服飾花團錦簇,民間藝術多姿多彩,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贊為“活的少數民族博物館”,曾獲國家文化部“中國民間藝術文化之鄉”稱號。由於受到歷史和地域等因素的影響,經濟社會和各項事業發展緩慢。近年來,該鎮在各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把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經濟建設緊密聯系起來,統籌經濟社會和各項事業發展,促進民族團結,著力改善民生,取得了顯著成效。

抓民族團結教育,促地方和諧穩定。民族團結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和保証,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該鎮始終堅持把加強公務員隊伍素質建設作為推動加快發展的基礎,堅持理論業務學習日常化,提升干部復合型能力,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全面增強公務員隊伍的綜合能力。同時,貫徹落實好《民族區域自治法》,加大干部群眾對民族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教育力度,積極推進民族團結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提高各民族群眾的法律意識,增強遵守法律法規的自覺性。近年來,該鎮共舉辦各類培訓班近200期,開展各種宣傳活動近100場,發放各類宣傳資料200余萬份,建設農家書屋15間,各間存書1000冊以上﹔特別是每年舉辦的苗族跳坡節、彝族火把節、仡佬族嘗新節等特色少數民族大型節慶活動,各族人民萬人共慶,促進了各民族之間融合與協作,各族同胞親如一家,互相依存,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通過貫徹黨的惠民政策與抓好民族團結教育相結合,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2012年下半年以來,該鎮開展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與民族團結教育宣講活動10余場,聆聽宣講的各族干部群眾逾11000人(次),全鎮呈現各民族和諧相處、共同繁榮、干群關系密切的良好局面。先后榮獲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廣西壯族自治區和諧村屯”、“百色市平安鄉鎮”、“百色市第二次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百色市第三次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全縣第三次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全縣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先進單位”、“隆林各族自治縣成立六十周年縣慶工作先進集體”、“縣級文明鄉鎮”等榮譽稱號。

積極落實民族政策,促進民族經濟發展。沒有農村小康,就沒有全國小康。民族地區隻有落實好黨的民族政策,發展好農村經濟,建設好農民的家園,讓農民過上寬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近年來,該鎮黨委一班人組織鎮村干部認真學習鑽研國家現有的各項民族政策,盡量用好、用足各項民族政策,把各項民族政策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積極爭取上級更多支持,搶抓國家、自治區大力支持石漠化綜合治理和扶貧開發及自治區對口幫扶的機遇,先后組織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石漠化綜合治理和扶貧開發等建設項目,投入資金近2000萬元,建成下弄老屯、坡腳屯、阿搞屯、上朗洞屯、水落洞屯等新農村示范點,硬化了道路、改造了民房,村子裡公共服務中心、文體活動設施等得到進一步完善。同時,積極組織實施為期3年(2011一2013年)的桂西北峰叢窪地治理區(ⅠA)試驗區項目,投入資金約5000萬元,通過“治理山上、開發山腰、整理平地、完善設施”(即治理山上恢復生態、開發山腰振興經濟、整理平地保証口糧、發展養殖增加收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發展)的治理模式,有效解決了各民族同胞“生活難、住房難、飲水難、增收難”等民生問題,促進了農村生產生活模式的重大改變,提高了少數民族同胞的致富意識,改善了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實現了生態改善、農民增收的目標。此外,該鎮積極探索出符合自身實際的“三張葉子(煙葉、桑葉、茶葉)一椒(辣椒)一花(金銀花)”農業產業發展思路,逐步做大烤煙生產,以點帶面發展種桑養蠶產業,依托資源和地理優勢擴大三沖茶葉種植和生產規模,引進辣椒種植,在石漠化村屯開展金銀花種植,先后成立烤煙生產、種桑養蠶、茶葉種植等專業合作社。今年該鎮組織群眾種植烤煙逾7000畝,預計創收超過1500萬元﹔全鎮桑園面積超過5000畝,已發展成為全縣種桑養蠶產業主要基地﹔全鎮有金銀花16200多畝﹔三沖高山茶葉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証、“翅東”牌被評為廣西著名商標,公司的產品已暢銷廣東、湖北、北京、上海、港台地區和歐美國家。該鎮還鞏固發展養殖業,僅2012年全鎮累計出欄肉豬1.24萬頭,牛、馬1.38萬頭,羊4.2萬隻,家禽14.33萬羽,畜牧業交易額達7000多萬元。2012年全鎮人均收入3953元,比2007年增加2415元,經濟社會實現了較快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先后榮獲“自治區先進基層黨組織”、“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開發工作先進單位”、“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縣烤煙生產先進單位”、“全縣種桑養蠶先進單位”、“全縣創先爭優黨委”等榮譽稱號。

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諧民族關系。落實國家惠民政策,使少數民族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共享發展成果,是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民族關系的基礎。近年來,該鎮轉變政府職能,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實行“領導包片、工作組包村、干部包屯”制度,開展“一幫一”結對幫扶等活動,組織干部深入村屯工作一線,解決農戶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切實為民辦實事辦好事。2011年以來,爭取上級危房改造1180戶、家庭水櫃571座、沼氣池850座、農網改造45個屯,修通屯級道路52.2公裡、進村入屯道路硬化15.7公裡,切實解決群眾住房難、飲水難、用電難、行路難等實際問題。完成11所學校學生食堂、5棟學生宿舍樓等教育項目建設﹔完成15個村15所衛生室建設﹔完成龍英、常麼、弄雜、德峨等四個村級文化活動場所建設。僅2012年發放各種惠農補貼、補助資金共2481.13萬元(其中:新農合報銷168.38萬元﹔農村60歲以上老人新型養老保險金214.63萬元﹔退耕還林補助237.7萬元﹔退耕補糧補助287萬元﹔糧食良種推廣補助23.99萬元﹔農資綜合補貼149.48萬元﹔摩托車下鄉補貼5.53萬元﹔農機補貼11.52萬元﹔危房、茅草樹皮房改造補助687.8萬元﹔沼氣池建設補貼49.6萬元﹔家庭水櫃建設補貼472.5萬元﹔農村房屋立面風貌改造補助30萬元﹔能繁母豬補貼34.2萬元﹔扶貧貸款貼息7.93萬元﹔計劃生育獎扶2.2萬元﹔農村低保98.67萬元)。2013年上半年就發放各種惠農補助資金1396.652萬元。全鎮2013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0%,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100%。先后榮獲“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鄉級示范站”、“全市森林防火工作無森林火災鄉鎮”、“全市抗旱救災工作突出貢獻集體”、“全市人口普查先進集體”、“全縣鄉(鎮、企業)武裝部建設先進單位”、“全縣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先進單位”、“全縣綜治目標管理一等獎”、“全縣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鄉鎮”、“全縣職業教育攻堅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奮斗筑就夢想,汗水妝扮家園。在德峨這樣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偏遠鄉鎮,歷史積累了多重矛盾與困難,大石山境況和石漠化生態形成了經濟社會發展速度和質量的失衡,各族同胞的民生期待與現實窮困的反差,規劃制定與協調實施的難度等等現狀,是擺在鎮黨委面前最主要的難題,但是,基層群眾的殷切期盼,使鎮黨委一班人不容懈怠,不敢懈怠,必須擔當起發展自強的歷史使命。他們增強了為民謀福祉的自信心,匯聚了銳意進取的精氣神,砥礪了改變窮貌的驅動力,從各族同胞的需求角度找准破解貧困的突破口,緊緊依靠各族人民群眾,激發干部群眾的創造力量,扎實深入村屯第一線,以良好作風感召群眾,以更新理念引領群眾,以效益目標激勵群眾,使全鎮上下“認識深一層,行動進一步”,千方百計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把自己的家園建好,把自己的生活理好。

雪天萬裡不言寒,眾人拾柴火焰高。由於該鎮黨委班子扎實推進各項惠民措施,緊密聯系全鎮各族群眾,狠抓干部隊伍的教育和管理,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使全鎮經濟社會在短期內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有效促進了民族地區和諧穩定,為全縣、全市乃至全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高巍、楊媚)
相關專題
· 2013優秀公務員表彰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