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傾力民生架金橋 服務經濟促發展

——記吉林省吉林市就業服務局

2013年12月16日16: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吉林市就業服務局是負責全市創業就業工作的綜合性公共就業服務部門。近年來,該局堅持以人民滿意為工作標准,鼎力踐行 “在服務中求創新、在創新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實效”的工作理念,著力破解歷史難題、不斷轉變工作方式,努力提供優質服務,為吉林市的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連續6年被省評為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先進單位﹔2012年被國家評為“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先進組織城市﹔被國務院授予就業工作先進集體﹔2013年被吉林省政府授予“人民滿意公務員集體”榮譽稱號。

狠抓作風建設,打造過硬隊伍

就業服務局圍繞強化“大局意識、民本意識、創新意識”,狠抓作風建設,鍛造出一支勤奮敬業、廉潔高效、積極進取的公務員隊伍。

一是以共同的目標提高凝聚力。把“努力建設服務型機關”、打造一流的“民心工程”作為發展目標,讓人民滿意成為廣大干部的統一思想認識,緊緊圍繞人民群眾所急所需開展工作。

二是以務實的學風提高戰斗力。堅持定期學習制度,用科學發展觀和就業優先戰略武裝自己的頭腦,增強科學發展和為民服務的意識。鼓勵機關干部在職學習,邀請專家學者進行輔導講座,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轉化為推動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三是以完善的制度規范提高執行力。建立完善干部職工文明公約、服務承諾、工作細則、監督檢查等四大類22項規章制度,明確了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和紀律約束,全局上下形成“講政治、守規矩、樹新風”的良好局面。

四是以良好的環境提高向心力。注重從優化機關環境、培育機關文化、加強人文關懷等方面下功夫,營造出了“文明、健康、和諧” 的工作氛圍。

創新工作模式,促進充分就業

就業服務局堅持以發展的理念、創新的思維、務實的舉措,加大就業資金籌措力度,不斷強化就業政策扶持,發揮創業帶動就業作用,千方百計創造就業崗位,全力推動了全市就業形勢的穩定發展。

一是積極落實就業政策,破解就業難題。吉林市作為老工業基地城市,具有關閉破產企業多、下崗失業人員多、就業困難人員多、第三產業發展不快、城鎮失業再就業吸納消化困難的特殊性,有近50萬下崗失業人員需要二次安置就業,就業形勢嚴峻。為解決上述問題,在落實積極就業政策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不折不扣、應享盡享的原則。此外,在小額擔保貸款扶持、社保補貼和創業補貼發放、公益崗位開發、就業困難群體援助等方面實現了政策上的突破,使就業扶持項目更多、惠及服務對象層面更廣。2009年以來,累計籌集就業專項資金12.6億,其中用於發放社保補貼6.8億,崗位補貼2.6億,兩項合計佔到專項資金總額的74.6%。

二是開發城鎮就業崗位,努力擴大就業。緊緊圍繞服務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開發就業崗位,就業服務不斷創新。為及時准確地了解用工信息,掌握用工崗位,建立完善了信息員隊伍,採取“分組劃區、落實任務、定量考核”辦法,對全市工業企業和規模民營企業進行分類登記,建立了重點企業服務聯系制度,全程跟蹤,動態監測,及時了解和掌握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用人需求情況,做到科學預測,超前服務。2009年以來,累計開發城鎮就業崗位60.7萬個,城鎮新增就業46.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29.4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穩定在4%以內。

三是積極培育創業載體,合力助推創業。積極開展創業孵化基地培育管理工作,在各類開發區、產業集中區開辟創業孵化基地,提供開業指導、小額貸款、稅費減免和后續扶持相結合的“一條龍”創業服務。全市共培育各類創業孵化基地44個,發放小額擔保貸款8.43億元,扶持創業1.5萬人,帶動就業6萬多人。特別是為從根本上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就業難、創業更難的實際問題,2009年創造性地提出:開辟由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以投資少、風險低、見效快的生活服務業項目為主要經營內容,以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創業為主的14個創業市場,幫助2300名就業困難人員變成創業“小老板”,實現了就業困難人員由被動安置向主動創業的轉變,收到了“一人創業、全家就業”的倍增效應。這一做法,得到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新華社內參》、《勞動保障報》、《人民日報》先后以“吉林模式——引領全民創業新時代”和“政府掏腰包,培育小老板”為題,全面介紹了我市創建創業大市場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創業的經驗做法。

拓展市場功能,提升工作水平

就業服務局加大人力資源市場的扶持力度,加快建設步伐,為求職者就業搭建了立體的直行梯。

一是創新服務模式,做到服務內容多樣化。結合工作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設計了市場大廳功能服務區,設置“一台十區”, 31個標准化服務窗口,推行了業務咨詢、信息發布、職業介紹、招聘洽談等高效便捷“一站式”辦公,對需要創業扶持、創業培訓、退休代理、家政服務、勞務輸出、求職登記、職業素質評定的城鄉勞動者,實行“親情化”免費服務,形成了人力資源市場就業服務多樣化的新格局。

二是堅持以人為本、實行服務方式人性化。針對不同群體免費舉辦萬名下崗員工進民企、五一創業促就業援助行動、農民工進城務工招聘會、高校畢業生供需見面會、退伍軍人專場招聘會等人性化、個性化招聘活動。開展以“送崗位、送項目、送政策、送貸款,進社區、進村屯”為主題的就業服務大篷車活動和大學生創業就業校園行等系列活動,2009年以來,就業服務“大篷車”提供就業崗位6.3萬個,意向性就業2萬多人,使“就業服務大篷車”真正成為流動的人力資源市場。

三是堅持工作標准,確保了服務工作規范化。堅持以服務企業和群眾為導向,實施了“真情接待零距離,一視同仁﹔真摯溝通零障礙,一諾千金﹔真心辦事無差錯,一絲不苟﹔真心服務零投訴,一心一意”的服務規范,使人力資源市場的各項工作達到有章可循、有標准可依,實現了規范化操作、制度化運行、程序化管理。人力資源市場連續6年被國家、省評為“優質服務窗口單位”。

開展精細服務,傾心傾力為民

隨著基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的快速發展,基層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平台在擴大,就業和穩定就業工作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近年來,吉林市就業服務局將就業服務重心下移到基層,堅持“精細化”服務的工作模式,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全方位掌握一手資料。每年通過摸底調查掌握就業困難人員基本情況,普遍做到“六清”,即失業原因清、時間清、技術特長清、思想狀況清、經濟情況清、擇業意向清。按照就業願望將就業困難人員分為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穩定就業、援助就業四類,在分類造冊的基礎上,針對不同類別採取不同援助方式,做到了“一人一策”,輔之以跟蹤職介服務。

二是零距離傳遞就業信息。建立外線崗位開發、內線職業介紹和現場崗位對接的聯動機制,結合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等系列活動,基層工作人員進村入戶將用工信息、優惠政策送到群眾家中,使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對不能及時收到用工信息的求職者,通過移動短信、微信平台等渠道每月發布不少於三次的崗位信息,2009年以來,提供就業崗位60.7萬個,新增就業46.8萬人。

三是無縫隙搭建就業平台。建立就業登記、失業登記和就業服務有效銜接服務流程,加強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管理,根據不同時期的用工特點,統籌規劃、分步管理,開展了15分鐘就業服務圈活動,社區居民步行15分鐘路程內就可以得到崗位信息、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就業援助、証件辦理等方面的周到、細致的公共就業服務,大大提升了百姓的滿意度。

四是人性化實施就業援助。針對低保困難家庭人員身體狀況不好、技能單一、外出就業難的實際問題,每年開發1.2萬個適應性就業崗位,牽頭組織市直機關各部門共同開展送崗位、送政策、送服務、送文化進社區(村屯)的“一下四送”活動,鼓勵和扶持低保困難家庭人員實現就業。對因各種實際困難無法外出就業的困難弱勢群體,開展以自家住所為工作場所的手工編織、來料加工、網絡商店等多項居家就業服務,增加困難居民家庭收入,就業援助工作也實現了零盲點、多渠道、全覆蓋。2009年以來,幫助6.4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了再就業。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吉林市就業服務局全體職工,立足本職,放眼未來,一步一個腳印向著更加美好的明天邁進,用實際行動續寫著讓人民滿意的新篇章。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高巍、楊媚)
相關專題
· 2013優秀公務員表彰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