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山東省高唐縣高級農藝師杜立芝

為農土專家 愛農女漢子(最美基層干部)

2013年11月13日08: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杜立芝(左一)進麥田查看小麥粒重。

她笑言,自己是“土專家”,是在泥土裡摸爬滾打出來的﹔她還說,自己是“女漢子”,農田裡男人干的事,她也能干。28年記了50多本共計300萬字的日記,各種摘抄資料摞起來足有一人多高。她就是山東省高唐縣高級農藝師杜立芝。如今已是縣農業局副局長的她,至今仍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杜站長”。

(一)

1992年,蔬菜大棚在高唐剛剛興起。這年冬天,楊屯鄉侯橋村一個大棚戶拿著黃瓜秧心急火燎地來到農業局,滿懷希望地向杜立芝咨詢為啥黃瓜葉邊變黃。這把杜立芝給問蒙了,她紅著臉答道:“我不知道。”大棚戶悻悻離去。

這讓農校出身又從事農業技術指導的杜立芝心裡很不是滋味。“不能為群眾服務,老百姓要我這個技術員干什麼?”

她暗下決心,要盡快掌握大棚蔬菜栽培技術。於是,她白天進大棚,晚上看專業報刊,寫心得記筆記。杜立芝的愛人朱東水回憶說:“那幾年孩子小她顧不上,白天下村,晚上學習,筆記寫了一大摞,騎壞了3輛自行車,兩輛摩托車,經常連續10多天工作在大棚裡……”

1993年,姜店鄉尚官屯村新建的50個冬暖式黃瓜大棚裡的瓜苗不知得了什麼怪病,不等移苗就枯死。杜立芝火速趕到出事大棚,很快找到了病因:大棚蓋了劣質薄膜,遇熱分解釋放毒氯,引起黃瓜死苗。她的診斷引起了部分薄膜經銷商的記恨,他們從外地請來專家診治,給農民開出藥方:溫度過低要提溫。杜立芝的藥方恰恰相反:放風降溫排毒。結果,提溫的大棚死苗愈演愈烈﹔降溫的黃瓜苗有了生機。保住苗后,再換上優質棚膜,這些棚戶當年平均每戶賺了六七千元,一下收回了成本。一傳十十傳百,老百姓都服她。

后來,老百姓發現,杜站長問不倒了,藥方一用就靈,杜立芝成了“農技通”。老百姓都說:“杜站長的一個技術‘小妙招’就能解決俺們增收致富的‘大難題’”。而杜立芝說,“當共產黨員就要有為群眾服務的‘金剛鑽’,才能把群眾的破碗鋦成致富的好碗。”

(二)

這是杜立芝普通一天的行程——早上8點30分出發,先后到3個鄉鎮,走過9個村,200多裡路。20多年裡,全縣的700多個自然村她跑了一大半,行程兩萬多公裡。“隻要是種植戶需要的地方,便總能見到杜站長,這讓俺農民種起田來特別踏實。什麼病啊災啊,都不怕哩!”尹集鎮前花園村王可輝說。

而老百姓感恩的方式是經常往杜立芝的辦公室送蔬菜。“也沒別的,杜站長幫俺種菜,俺種出的第一筐菜得給她嘗嘗鮮。”尹集鎮唐窪村村民王建強感激地說。

2002年秋,杜立芝收到一份特殊的禮物:尹集鎮王花園村的大棚戶王振廣送來8個10多斤重的大南瓜,一字排開的南瓜上刻著幾個字:“祝杜站長天天快樂”,字是他在兩個月前南瓜剛挂果時刻上的。王振廣1年前建了兩個冬暖式黃瓜大棚,不懂技術的他幾乎天天給杜立芝打電話,請她過去指導選種、育苗、嫁接……這一年,王振廣收入2萬多元。

“滿滿的兩箱子榮譽証書都不及這幾個南瓜,不及老百姓從心裡對我的認可。”杜立芝說。

而在農民那裡,杜立芝好像無所不知。一位農民說,杜站長,你知道這堆麥子有多重嗎?過秤怪麻煩,你給約摸個數,我就賣了它。“就是信她,她從不坑咱老百姓。”

杜立芝常說:“我從農村長大,工作又和農民打交道,我和農民有感情﹔我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獻給像我父母一樣的庄戶人家,為他們做點實事,心裡踏實。”

(三)

縣農業局原有一個技術熱線:12316。因為電話大多是找杜立芝的,后來局黨組干脆把熱線電話改名為“杜立芝熱線”。

其實何止這一部熱線,她的手機和家庭電話都成了技術熱線。一年下來,她光電話就要接7000多個。現在,杜立芝每天接二三十個農民群眾打來的電話。老百姓們經常對杜立芝說:杜站長你可別換號碼,換了俺們就找不到你了。

杜立芝今年50歲了,農民們發愁:“要是杜站長退休了,俺們遇到問題可咋辦呢?”縣農業局局長唐文生說:“杜立芝是我們農業科技人員的驕傲,我們要發揚‘杜立芝’ 精神,打造‘杜立芝’品牌,培養更多的‘杜立芝’”。農業局又有了“杜立芝團隊”。

杜立芝則說:“作為一個技術員,我們的心在田間,作為一名黨員,群眾就盼著我們在農村生根發芽。我們自應多進兩家門,多說兩句話,多跑兩步路,多解兩個題。”

“杜立芝是一個平凡的科技工作者,做的是為農服務的平凡事。但她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對群眾一片真情﹔在為群眾服務中為黨解憂,對黨一片真誠。”聊城市委常委、高唐縣委書記劉春華說,高唐縣越來越多的黨員干部開始像她一樣走向為民服務第一線,用汗水譜寫真情,用服務感動百姓。(潘俊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媚、秦華)
相關專題
· 致敬基層好干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