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紅船觀瀾:平台“升級”要“跟上趟”

李章軍

2013年10月29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早幾年到基層採訪,常能聽到一些“軟弱渙散”基層黨支部書記抱怨:支部連個開會的地方都沒有,怎麼去搞服務?拿什麼凝聚群眾?

  這話得“兩隻耳朵”聽。一方面,以此為由,把戰斗力不強、凝聚力差甚至“軟弱渙散”都歸咎於沒有陣地,顯然失之偏頗。比起條件更差的革命時期,黨組織、黨員和群眾的關系卻魚水情深,那時候又是哪來像樣的活動陣地,何來經費保障?另一方面,也必須承認,活動平台對於黨組織開展活動、發揮作用的重要性,確有一些地方黨的基層組織在陣地建設上是有欠賬的,成了組織建設的短板,甚至有的村黨支部連“三會一課”都不得不安排到村支書家裡開展。

  時至今日,類似活動陣地這樣的硬件問題應該說已基本得到解決,寬敞明亮的村委會、黨員活動室,功能現代的遠程教育站點等,很多基層黨組織實現了“鳥槍換炮”。但對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新任務,人們越來越發現,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服務平台和載體的“升級換代”似乎成了新的軟肋。比照基層服務型黨組織要“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黨員和服務群眾”的高標准、新要求,作為達成這些目標的必備基礎——服務平台和載體,一些地方又感到有些“跟不上趟”了。

  這一新問題的出現,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原因。

  客觀因素主要表現在:黨組織和黨員的服務對象——群眾,對黨的認同已經從過去的感情認同,更多的轉為法理認同和利益認同。同時,群眾本身也不再是“整體一塊”,分屬於多個利益群體,訴求呈現多樣化特點,其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也較之以前有了很大不同。

  主觀原因主要表現在,一些地方的建設思路出現了偏差,他們要麼將原本行之有效的服務平台和載體棄置不用,另起爐灶、另鋪一攤,造成人財物的浪費和群眾的無所適從﹔要麼未經深思、調研就拋出一個個“模式”、“工作法”,看似光鮮,實則毫無作用,落不到實處﹔要麼就囫圇吞棗,不管本地適應不適應,群眾需要不需要,照抄照搬別地的經驗做法……好似這樣一來,基層服務型黨組織一下子就能建成了一樣。

  主客觀因素相互交織的結果是,服務群眾,群眾往往不領情、不買賬。但越難越要做,作為符合發展規律和方向的嶄新事物,在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征途中,讓服務平台和載體“亮”起來,是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好的服務平台和載體,必須以服務群眾為核心任務,以群眾需求為基本導向,以群眾滿意為檢驗標准,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摸索出符合本地黨員群眾需要的、能夠解決服務工作中遇到的這樣那樣問題的服務平台和載體,基層服務型黨組織中的“服務型”才能實至名歸。

  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讓服務平台“亮”起來的過程,既要下大氣力“跟上趟”,也容不得任何急功近利。當前,尤其需要注意后者,指望通過一兩種“平台”、“模式”的搭建,就讓基層服務型黨組織一夜成形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29日 17 版)

(責編:楊媚、權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