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他把一生獻給國防科技事業

記第四屆全國敬業奉獻模范林俊德 

2013年09月29日10:36   來源:新疆日報

原標題:他把一生獻給國防科技事業——記第四屆全國敬業奉獻模范林俊德

“把我埋在馬蘭。”

這是我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某基地研究員林俊德在彌留之際留給組織的話,享年75歲。

從1964年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1996年我國進行的最后一次地下核試驗,他參與了全部45次核試驗。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

林俊德被指定為“核試驗沖擊波機測儀器研制小組組長”。面對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他們白手起家,沒日沒夜拼命干,半年時間研制出第一台樣機,一年后成功用於我國第一次核試驗。

——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

林俊德再次臨陣受命,在羅布泊凜冽的漠風中日夜奔波,研制試驗新一代高空壓力自記儀。兩個多月后,終於成功將6個帶著壓力自記儀的紅色氣球升上了萬米高空。1967年6月17日8時,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與他並肩戰斗幾十年的女高工唐潤棣,淚流滿面地告訴記者,他一輩子都是這麼過來的:

有一次核試驗,為了在第一時間拿到數據,林俊德帶領速報小組全副武裝沖向爆心方向。開始防化分隊跑在最前頭,結果被林俊德超過了。爆后有沾染誰都清楚,但為了盡快搶到數據,他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

與林俊德共事20余年的王佔河研究員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為盡快攻克爆炸工程技術的一個重大難關,年逾花甲的林俊德帶著同事學生們在辦公樓附近挖了一個大土坑,每天爬上爬下做實驗,冬天寒冷刺骨,夏天悶熱炙烤,一干就是300多天。“經常一身土一身泥,大家都笑稱他是‘民工院士’。”

“老林住院的60多天,是我們夫妻在一起生活最長的一段時間。”妻子黃建琴輕輕地說道,截止到最后的日子,這位瘦弱的女士和林俊德在一起工作生活了整整45年。

黃建琴很動感情地說道:“回想我和老林一起走過的日子,最幸福的時刻,還是1964年我國第一次核試驗成功后,我們有緣相識﹔1996年最后一次核試驗,我們在羅布泊場區,能一起置身在歡慶成功的人群中,我們深感能夠為祖國的強盛貢獻自己的力量而自豪。老林住院期間經常說:‘我75歲了,這輩子干了核試驗這件事,我很滿意。’這是老林的心裡話,也是我們那代人的共同心聲。把一生獻給國防科技事業,我們覺得很光榮﹔陪伴老林一輩子,我覺得很幸福。”

“把國家利益看得高於一切,把忠誠使命看得重於一切。”總裝備部某基地副政治委員侯力軍這樣評價林俊德。侯力軍說,即便是身患癌症后,他念念不忘的仍然是未完成的科研項目,在生命的最后8天,他3次拒絕手術治療,強忍病痛整理完用畢生心血積累的大量科研資料﹔在生命的最后3天,他3次打電話指導科研工作,2次召集課題組成員布置后續任務﹔在生命的最后1天,他用盡氣力向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發起了悲壯沖鋒……

2012年5月31日上午,林俊德已極度虛弱,脹氣和腹水使膈肌上抬,導致呼吸困難……然而,承受這樣苦痛的林俊德,卻先后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

於是,病房中便出現了那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眾人的攙抬下,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開始了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后的沖鋒……

此時的林俊德,意識已時而清醒,時而模糊。監護儀上,各項體征已到生命的邊緣……兩小時后,已近昏迷的林俊德被抬回了病床。在間或的清醒時,他反復叮囑學生,辦公室裡還有什麼資料要整理,密碼箱怎麼打開……

5小時后,心電儀上波動的生命曲線,從屏幕上永遠地消失了。一次次蘑菇雲升起,一次次地動山搖……這位一生盡忠報國的軍人,這位戰斗到最后一刻的暮年老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勇敢沖鋒。一朵一生都在為祖國的核試驗綻放蓬勃激情的生命之花凋謝了。

馬蘭,一種在被稱為生命絕地的羅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綻放的野花。坐落在那裡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就是以這種野花來命名的。入伍52年來,一生扎根戈壁、為我國國防科技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林俊德和他帶領的團隊,在這片神奇的地方綻放了一朵最動人的“對黨忠誠、矢志報國”的馬蘭精神之花,這朵“馬蘭精神之花”必將永遠開放在人們的心中,永不凋零!(嚴小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