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記者在花園口經濟區採訪,發現一個特別的現象:下班后,許多工作人員仍從政府大樓進進出出,不僅停車場的車位不空,多數辦公室的燈一直亮到九十點鐘。一打聽才知道,原來區裡六成以上工作人員從周一到周五吃住在區內。
花園口是我省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中,在一片鹽鹼地上崛起的一個新經濟區,區內干部來自大連四面八方。為節省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干實事,主要領導干部帶頭住區辦公,全區400多名機關工作人員,“常住人口”200多名,約佔總人數六成以上,其中,30余人為副處級以上干部,值得一提的是,區領導的寢室就設在辦公室。
規劃局局長王大猛掰著指頭算了一筆“賬”:從花園口到大連,距離130多公裡,高速公路費加上燃油費,往返共需約330元。若是每天通勤,不但經濟上不劃算,時間也耗不起。從花園口到市內,不堵車的情況下需1.5小時,往返則需3小時。王大猛覺得,不折騰,干好活,住區辦公是最好的選擇。
由於住區辦公,機關住宿人員的作息時間常常是跟著工作走。行政服務大廳的趙品才負責社保工作,趕上吃早飯的間隔,他會被群眾圍在中間,逐條解釋參保政策。照顧到當地居民生活習慣,區公安分局辦事大廳調整上班時間,窗口人員提前半小時受理業務。
為讓機關工作人員安心工作,舒心生活,合理引導干部變“走讀”為“住讀”,經濟區不斷豐富住區人員的業余生活,建成足球場、籃球場、工會活動室等娛樂場所,組建羽毛球、乒乓球、電影電視等興趣小組,定期開展拔河比賽、徒步走、知識競賽等活動。
人社局張曉慧是兩年前考錄到花園口的“三支一扶”大學生,主要負責區內就業工作。從離開父母到住進機關,她不僅收獲了開展基層工作的寶貴經驗,還收獲了百姓對自己的認可。 “能利用業余時間跟大叔大嬸嘮嘮嗑,幫他們找到一份稱心的工作,別提有多高興了。 ”張曉慧介紹,隨著城市化的推進,經濟區已建起5個村級就業服務站,2000多名百姓由農民變為“工人”。
干部“走讀”變“住讀”,拉近了黨群干群關系。全區機關工作人員利用休息時間與近300戶困難百姓“一對一”結對子,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問題241件。花園口經濟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楊廣志表示,花園口已進入發展的關鍵期,機關干部住區辦公,節省了時間和精力做實事,推動區域發展再上新台階。花園口把百姓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梳理出來,正緊鑼密鼓推進一系列民生項目,包括改造農村困難家庭危房160戶,建一所綜合性社會福利院,為每個村修建一條村屯道路,對區內貧困大學生給予每人每學年不低於5000元的資助,修建一處公益性墓園等。與此同時,今年,花園口招商引資逆勢上揚,行業龍頭進入園區,截至目前,近30個新項目簽約、開工。(高欣 記者 楊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