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我為祖國守邊疆

記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楊祥國

2013年09月09日09:27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我為祖國守邊疆

這是西藏最苦最遠最險的巡邏道,被稱為“生死路”:全長160余公裡,需穿越10多條冰河、8座終年不化的雪山,隨處是刀鋒山、老虎嘴,毒虫、猛獸出沒,泥石流、雪崩頻發,6天5夜才能走完。有這樣一名戰士:10年來行走在這條路上,往返60趟,行程2萬多公裡,47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留下了21道傷疤。他就是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解放軍某部巡邏尖刀班班長楊祥國。

2001年12月,楊祥國應征入伍來到駐西藏某部。在他看來,軍人最大的誠信,就是兌現對黨和人民的忠誠﹔邊防軍人最大的誠信,就是守好祖國的一草一木、每一寸土地。新兵訓練一結束,他主動要求駐扎在“生命禁區”的邊防部隊,巡邏在祖國西南邊陲的邊防線上。

2004年8月,一場暴雨沖走巡邏道上的獨木橋,切斷了楊祥國和戰友們巡邏的必經之路。負責開路的楊祥國嘗試鋪設簡易木橋,木頭卻連續4次被河水卷走。“請示上級撤回吧。”傾盆大雨中,帶隊干部無奈地說。楊祥國卻不同意,“今天就是爬也要爬過去!”因為巡邏路少走一步,國土就有可能丟失一寸。岸邊的大樹給了楊祥國靈感。他提議用蕩秋千的方法空擺過河。他將攀登繩一頭拴在河邊的樹上,一頭系於腰間,助跑、起跳、前跳、放繩、落地,有驚無險空降對岸。這樣的經歷,在楊祥國的巡邏中並不鮮見。10年的生死巡邏,讓楊祥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長期負重巡邏導致脊柱嚴重變形,現在的他,身高比當兵前矮了2厘米。

在這生死巡邏路上,楊祥國總是與戰友患難與共、生死相依,曾13次奮不顧身營救戰友。每次在戰友體能透支時,無私讓出自己的干糧和水,把戰友的物資裝備扛在自己肩上。戰士張威在巡邏中得了雪盲症,眼睛突然看不清東西,他就用攀登繩把他和自己拴在一起,牽引著張威翻越絕壁、塌方、激流等危險路段,經歷了滑下山坡等生死考驗,平安回到連隊。

為了讓巡邏更安全,楊祥國建議連隊採用模擬訓練法,在營區周邊設立類似獨木橋、刀鋒山、一線天等危險地形的訓練場,將陡坡沖鋒、借繩攀登、負重下蹲等課目寫入訓練課表,通過逼真的訓練讓官兵預適應,100%的新兵當年就可完成各項危險巡邏任務。他還整理出《巡邏遇險50個怎麼辦》等經驗,在連隊推廣“負重巡邏體能分配法”等訓練法。這10余項訓練革新創造巡邏安全紀錄,7年來,這條生死巡邏路上再沒發生過重大事故。(張 忱)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