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心照顧孤殘留守兒童26載——記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石空鎮關帝村村民張艷琴
做代課老師的一段人生經歷,使她與孩子結下不解之緣。26年來,她始終用無私的愛照顧孤殘、留守兒童,被人們贊譽為“愛心天使”。
她就是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石空鎮關帝村村民張艷琴。
孤殘兒童、留守兒童大都缺少親情,受過不同的心靈創傷。張艷琴從做孩子心理疏導入手,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發展為長期從事抑郁症兒童康復治療方面的工作,她每年輔導過的孩子超過1500人次,先后幫4萬名孩子做過心理輔導。
為了給孩子們提供一片成長的天地,她把自己的家騰出來,將名言、警句、詩詞、格言貼滿牆壁。她自創一個“小紅花”信箱,隻要有孩子來信,她都一一作答。這些年來,張艷琴收到多少封信,又回復多少封信,自己也說不清。她的床下有五個大紙箱,裡面裝的是與孩子們的通信,有30多個牛皮紙檔案袋,裝著她輔導過的孩子們的檔案。
盡管自己生活清貧,沒有穩定的收入,僅靠打工掙些錢,但她還是盡己所能為孩子們提供經濟上的幫助,用點點滴滴真摯的關愛,讓缺少家人疼愛的孤殘、智障、留守兒童在她這裡感受家的溫馨。
在張艷琴49年的人生歲月中,有些事一直難以忘懷。
2001年初,《北京青年報》上一篇題為《特殊孩子的心裡話找誰說去》的文章觸動張艷琴心弦。文章是以中華慈善總會的名義寫的,內容是北京順義一家兒童慈善福利院招聘志願媽媽。張艷琴報了名,通過全面考察了解,她被正式錄用。當年2月,她登上去北京的列車。經過崗前培訓,張艷琴被分配到“心語工程”輔導教育組,主要從事孩子們的心理咨詢工作。一年后,張艷琴回到家鄉,全身心投入青少年成長心理健康輔導工作。
2007年,她創辦“美麗青春、共同關注”聯誼活動,幫助那些心理迷茫、對生活失去信心的青少年恢復心理健康,激發了他們積極向上的學習熱情……
張艷琴的事跡感動了許多人,在她的影響下,逐漸形成一個愛心團隊,越來越多的人躋身幫助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列中。她曾榮獲寧夏回族自治區學雷鋒活動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新華網銀川8月24日電)
相關專題 |
· 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