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海南大學教師趙紅亮正在河南老家看望父母,突然接到參加暑期社會實踐的學弟學妹們來電,說臨高的一位農民要親自跟他說聲謝謝,因為趙紅亮自費刻錄的光盤廣受村民歡迎。
“能幫助到村民就好,下次我再多刻點兒實用的生產技術進去!”趙紅亮高興地說。今年暑假趙紅亮自掏腰包刻錄了1500張農村生產技術光盤讓參加社會實踐的學弟學妹們免費發放給海南邊遠山區的村民。
2002年,趙紅亮考到海南儋州上大學。從那時起,趙紅亮就和儋州市敬老院的老人和孤兒院裡的孩子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堅持每周按時到敬老院、孤兒院做義工。2006年7月,趙紅亮毅然放棄在家鄉政府部門當公務員的工作,主動申請到國家級貧困縣——白沙黎族自治縣南開鄉黎苗少數民族山區,開始了他兩年的志願服務生涯。
為幫助當地人發家致富,他多次回母校了解橡膠、木薯等熱帶經濟作物知識,主動學習橡膠種植與割膠技術,回來后指導當地種植戶,並向他們發放以橡膠等熱帶經濟作物為主的科普圖書300余冊,贈送自費刻錄的近百份關於橡膠種植的光碟。趙紅亮還拿出了自己的積蓄為邊遠黎苗山寨編撰出版多期涵蓋科普興農、法律宣傳、醫療自救、奧運等內容的刊物《南溪苑》。
趙紅亮還有一個名字:向群弟。他從小就崇拜英雄人物,當1998年全國掀起學習“抗洪英雄李向群”的熱潮后,趙紅亮就將自己的筆名定為“向群弟”。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他熱心參與“希望工程”,將個人的零花錢積攢下來,資助江西革命老區高安縣的兩名貧困家庭小學生直到2007年完成學業。
2002年,當趙紅亮得知海口有一所向群小學后,開始省吃儉用,繼續以“向群弟”名義給向群小學的貧困生捐款至今。近10年,向群小學每年都會收到落款為“向群弟”的幾筆捐款,少則50元,多則5000元。同時他還為學生們購買課外讀物及學習工具書近萬冊。
9月份各學校馬上又要開學了,身在河南的趙紅亮已經列好了回海南后要辦的一筆筆助學款,總共4000多元,其中當然包括向群小學的一份。
短 評
一個人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一個人奉獻一次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奉獻。海大教師趙紅亮,10多年來省吃儉用,寄出一張張溫暖的匯款單幫助貧困學生。他腿腳不便,卻深入大山播種希望,跋山涉水給村民分憂。他視敬老院的老人為父母,視孤兒院的孩子為子女。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是趙紅亮喜歡的一句話。面對有缺憾的軀體,他沒有自暴自棄,反而以堅強、樂觀的態度服務他人,回贈社會,讓成長之路充滿“玫瑰”香氣。趙紅亮的事跡告訴我們,隻要有一顆善良、助人為樂的心靈,人人都可以溫暖他人。(記者 王曉櫻 魏月蘅)
相關專題 |
· 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