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空軍英雄試飛員群體先進事跡

敢上九天馴鯤鵬——記空軍某試飛團副團長、空軍“十大杰出青年”鄧友明

2013年08月20日09:50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試飛員,一個即使在飛行員中也會得到尊敬的稱號,它意味著卓越的學識、高超的技藝,還有過人的膽略。

  而在12年漫長的試飛生涯中,鄧友明已試飛過國產運輸機的所有機型,承擔過數十項重大科研試飛任務。他是我軍擔負國產運輸機科研鑒定試飛的唯一一位雙學士試飛員,是我國具有國際軍民用運輸機適航取証資格的試飛員之一。

  自從人類制造出第一架飛機展翅藍天,飛得更高更快就成為永恆的追求與夢想。但航空事業發展到今天,已不是單憑冒險精神就可以一飛沖天的。

  “試飛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熟練掌握各種高科技知識。這不僅是技術發展的需要,更因為我們手中掌握的都是祖國航空事業發展的結晶,身為試飛員必須為此負責。”談起這12年試飛的體會,鄧友明這樣說道。

  從地方航空大學畢業后,鄧友明加入了我空軍飛行員行列,但他沒有就此止步,而是利用一切業余時間,不斷學習、充電。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5年后,他被選入我國第一所“試飛員學院”,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批接受雙學歷試飛理論及駕駛技術培訓的試飛員。在同期學員中,他又以不斷探索實踐的精神成為佼佼者,畢業后受到多家地方航空公司的青睞。但鄧友明並未動心,相反卻向團黨委遞交了“請願書”,要求盡快投入到我國急需的“支線客機”研制試飛行列。不久,鄧友明如願被派往上海參加“支線客機”模擬機的培訓。

  這是90年代中期,我國與國外合作引進現代技術,在客機研制上前進了一大步。然而,國外航空研究機構向我國提出了苛刻條件,對參與試飛的中方試飛員更是充滿了挑剔的眼光。這時,鄧友明深厚的知識儲備開始嶄露頭角,他以豐富的航空理論知識、流利的英語答辯順利通過考核,並贏得了外方企業的尊敬。在國外半年的時間裡,他如飢似渴地吸收了大量世界領先的航空試驗技術,回國后他的技術也越發洗練純熟,如期完成了各項試飛任務。

  “試飛員應該是無畏的戰士,更應是專家學者。”

  這既是感悟,也是一名新時代軍人的錚錚誓言。探險,也是一種無私奉獻。

  廣袤的藍天,並不是任何時候都風和日麗。每一名試飛員都非常清楚,每一次試飛要冒多大的風險。“風險越大,我們就能為祖國作出更大的奉獻。”對此,鄧友明是這樣理解的。

  那是一個難忘的日子。

  由我國自行研制的“運七-200A”型飛機,將首次嚴格按照與國際接軌的中國民航適航條例進入驗証試飛。完成它,就意味著我國民航飛機將實現劃時代的突破,意味著領取到飛出國門的“綠卡”。為了保証試飛任務的完成,我國聘請了著名國際試飛員貝克。

  顫振和失速是試飛的一道鬼門關,而運輸機的顫振失速,能使飛機在很短的時間內空中解體。國內還沒有搞過這項試飛,但中國飛機要進入國際市場,就必須邁過這道門坎。試飛那天,征得貝克同意,鄧友明坐在1號位,他決心用中國人自己的能力完成這一歷史性的任務!

  “運七-200A”迅速躍升至3000米高度。鄧友明一拉駕駛杆,隨著機身的抖動加劇,飛機進入失速狀態,像一片落葉向下旋轉……國際標准數據已經飛到了,貝克指示鄧友明改出失速狀態,可鄧友明想機會難得,決心飛到極限!飛機3秒鐘已掉下1000多米,就連經驗豐富的貝克也坐不住了,大聲喊道:快改出!隻見鄧友明一個輕輕的順勢推杆,接著打開襟翼……飛機溫順地改平了。

  回到地面,貝克熱烈地將鄧友明抱入懷中。當他倆成為好朋友后,貝克力勸鄧友明出國,並提出以年薪60萬美元聘用。鄧友明卻連說幾個“NO!”后來,貝克得知這個中國空軍試飛員一年的收入,還不及他一個場次的飛行報酬時,先是驚訝,后是不解,鄧友明卻只是輕輕一笑,把手指向了自己胸前的五星紅旗。

  濃雲密布,天幃低垂。一架嶄新的“新舟-60”支線客機,在新加坡國際機場徐徐降落。

  “這是中國飛機嗎?”有位外國飛行員用懷疑的口吻問。鄧友明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很禮貌地請他到客艙參觀。走出駕駛室,這位外國飛行員佩服地說:“中國飛機了不起。”

  鄧友明此次飛行的意義,不僅關系著我國航空工業的國際形象,也是“新舟-60”能否走出國門打開國際市場的一次“考試”。接受任務后,鄧友明和戰友們心潮澎湃,他們結合新加坡航展機場特殊的地理、氣象條件,以及航展組委會對動態表演的特別要求,從理論到模擬實踐演練了無數個回合。

  “新舟-60”起飛了。在陽光的照耀下,尾翼上的五星紅旗圖案閃閃發光。鄧友明機組,在規定的3分鐘時間內完成了“大坡度盤旋”和“小速度通場”兩個最能體現該機優良性能的表演動作,順利通過了本屆航展資格考評委員會的考核,並受到了國外航空專家的一致贊揚。

  掌聲剛落,該輪到美國著名戰機F-16舒展它的身姿了。

  突然,觀眾席中發出了驚呼,還在空中的“新舟-60”進入了螺旋狀態,飄飄搖搖往下掉。這是表演未設的科目,但鄧友明決心讓國產飛機奪得更多的目光,贏得更多的喝彩聲。正當觀眾手心捏一把汗時,飛機已經順利地改出螺旋。頓時,全場歡聲雷動。當日,《新加坡聯合早報》頭版頭條以醒目的標題刊出:“鳳凰”飛出國門,華人揚眉吐氣!

  (解放軍報 2003年10月11日 第3版 特約通訊員 李溪)

(責編:趙健、董宇)


相關專題
· 空軍英雄試飛員群體先進事跡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