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齊心協力“筑港灣”

哈爾濱市南崗區榮市街道農民工黨建工作紀實

□ 宋永超 本刊記者/韓建平
2013年07月22日11: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4月28日上午,哈爾濱市秋林商廈附近的獻血車旁,呼呼啦啦來了一幫人,獵獵的紅旗上“榮市農民工黨員志願者服務隊”13個大字分外惹眼。這些人大多是以經營水果、蔬菜、豬牛羊肉等為生的小攤販﹔他們大多還不是“城市人”,戶口和親人仍在鄉村﹔他們來自四面八方,有省內的,也有省外的。

這天,他們跟往常一樣——凌晨進貨,四五點鐘出早市,九點鐘跟家人收好攤兒后,就匆匆趕到街道社區集合,然后一路步行去義務獻血。而他們中的很多人,在拿到獻血証之前甚至說不清自己的血型。

他們是這個城市的“漂泊一族”,他們也是這個城市的弱勢群體。那麼,是什麼讓這些背井離鄉、艱難謀生的人聚集到了一起?又是什麼在溫暖著他們的心,喚起他們心中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的那團火?

記者來到他們中間,被這裡黨群共建的火熱氛圍所感染,被他們的純朴和真情所打動。

建組織,焐熱“漂泊心”

榮市街道辦的轄區是哈爾濱市的中心城區,也是老城區。眾多的農民工主要聚集於三姓街早市。這個在20世紀90年代自發形成的市場,有六百余個攤位。在為居民提供方便的同時,也難免魚龍混雜,影響市容市貌、社會秩序。

“隨著問題的增多,如何加強市場管理、如何維護農民工權益、如何保持轄區清潔之類的工作,像考題一樣擺在面前。”榮市街道黨工委書記梁梅介紹。在這樣的背景下,2003年年底,街道黨工委和社區黨組織進行了兩個月的摸底走訪。他們發現,農民工對市場的混亂局面同樣不滿。他們舉目無親、常受欺負,更需要有人替他們出頭。

2004年年初,街道黨工委決定在這裡成立農民工組織。但是,建立什麼樣的農民工組織成了首要問題。成立黨支部?許多農民工黨員都在“隱身”,且黨員組織關系都在農村。成立農民工協會?工作力度小,缺乏向心力……正在為難之際,南崗區總工會的領導提出建議:“不如讓我們牽頭成立農民工工會,走一步看一步。”

於是,2004年3月9日,三姓市場攤區農民工工會成立。市場攤區所在的龍泰社區主任曹淑玉任主席,樂於助人的“賣菜大哥”曹國富任副主席。但工會剛成立就遇到了大難題:攤販們找出各種理由拒絕入會。“人們懷疑工會好看不中用!”

“要想打消攤販們的顧慮,必須切實為他們辦事兒,讓他們得實惠。”曹淑玉介紹,工會很快就在南崗區委、街道黨工委的支持下,砍出了“三板斧”——協同公安機關清除市場內欺行霸市的地痞無賴、“二道販子”﹔對市場進行系統規劃,公開、公正地實行攤位實名制﹔多方協調,解決了28名農民工子女就學難的問題,並免除每個孩子每月600元的借讀費。

三件實事兒溫暖了農民工攤販們那顆冰封已久的心。他們爭相入會,會員迅速達到數百人。其中,王寶志、蘇鵬東、肖廣義三人相繼亮出了自己的黨員身份。2004年6月,他們三人在轄區領導的鼓勵下,分別把黨員組織關系從綏化、巴彥等地遷來,成立了三姓市場攤區農民工黨支部。這是我省成立的第一個農民工黨支部。黨支部成立后,農民工工會的骨干曹國富、徐銳、李春艷、關洪軍等人相繼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從此,他們的征程開始了。

搞活動,團結“一家人”

攤區黨支部成立不久,就以維護市場誠信經營、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為主題相繼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並很快將農民工兄弟吸引、凝聚在自己的周圍,同時也贏得了社區居民和廣大顧客的信任與支持。

在黨支部的帶領下,攤主們和市場管理所簽訂了集體合同,規定了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過去,攤區管理員一下班就挨家拿菜。現在,明文規定工作人員不許吃拿卡要。否則,我們有權舉報。當然,農民工攤販賣菜也不能缺斤少兩。說實話,我以前就在秤上做過手腳。簽了合同后,我帶頭把那個秤砸了,許多攤販也把問題秤交到了管理所,把管理所的辦公室都堆滿了……大家都說,現在咱們有‘臉兒’了,就得維護好這張‘臉兒’。”說起這些,如今已有八年黨齡的曹國富依然非常激動。

2005年7月,為增加攤販的收入,黨支部通過多方協調,在黃金地段——鞍山街上開辟了“農民工夜市”,並且爭取到了免除攤位費的政策。農民工攤販們每天都能增收幾十元。

黨支部和工會幫助農民工維權,也讓他們挺直了腰板。農民工魏學臣對記者說:“我以前曾在一家倉買打工,老板不給工錢就要趕我走。我把這事兒跟黨支部和工會說了。黨支部和工會出頭替我說話后,老板不但給了我工錢,還向我道了歉。”據不完全統計,黨支部成立九年來,共幫助解決勞動糾紛十余起,實施法律援助三起,追討回資金近十萬元。

為提高農民工群體的自身素質,黨支部在街道黨工委和龍泰社區黨組織的幫助下,開辦了農民工夜校和農民工子女家長學校,講師團的成員有街道領導、社區教師、離退休老干部。近幾年,在黨支部的協調下,該社區還組織農民工子女與城市居民子女開展“暑期學習交流會”,交流學習心得,暢談新學期打算﹔開辦繪畫、書法、英語班﹔舉辦“正確利用網吧”講座等。這些舉措進一步加深了轄區內城鄉居民的相互融合。

為了滿足農民工的文化生活,黨支部和工會經常合力組織文娛活動。2007年夏天,有人建議:“來到哈爾濱好多年了,有些人甚至連太陽島都沒有去過。能不能組織出去玩一次?”於是,他們搞了一次集體漂流。“那次漂流有110多人參加,玩得別提多開心了。我生平第一次知道了日子原來可以這麼過。沒去的人看了我們漂流的錄像,后悔得要命。”

近年來,黨支部和工會還組織起一支50人的合唱隊,組織了“南崗區迎哈夏農民工專場演出”。面對台下的城裡人,很多第一次參加演出的農民工在雷鳴般的掌聲中情不自禁地哭了。

他們找到的不單是“城裡人”的融入感,更有一種做人的尊嚴!

做貢獻,釋放“我能量”

今年4月中旬,三姓攤區黨支部進行了換屆改選。因為黨支部書記“水果大王”王寶志要去大連做買賣,不方便繼續任職,於是,黨員們選舉“賣肉師傅”徐銳成為新支書。在當天的支部黨員大會上,黨員們還舉手表決通過了李春艷的預備黨員轉正議題。

“李春艷是黨支部成立九年來發展的第四名黨員。我是第二個。”談起黨支部的自身建設,徐銳很有感觸。他告訴記者,農民工攤販入黨在符合黨員標准和履行入黨手續的大前提下,還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必須在市場持續經營十年以上﹔二是誠心經營、群眾認可﹔三是積極參與黨支部和工會組織的活動。同時,自農民工攤販申請入黨開始,每履行一道入黨程序,黨支部都要將相關信息公布在市場的布告欄上,向其他攤販和顧客們公示,接受監督。

如今,黨支部已有黨員六名、入黨積極分子五名,還有十名農民工攤販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那麼,是什麼促使他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呢?“黨支部讓背井離鄉的我們相互團結,在幫助我們把日子過好的同時,還讓我們釋放了自身價值、獲得了社會認可。”徐銳是黨支部裡的“文化人”,上過大學,他的這席話可謂一語中的。許多農民工攤販都記得這樣一件事兒:2004年,攤販鞏樹德的妻子高麗娟得了尿毒症,因為沒錢醫治,正在家中挺著。聽到這個消息后,曹國富帶頭捐了十元錢。見他帶頭,攤販們有人五元、有人兩元、一元,一共捐了213元。錢雖不多,但高麗娟接到這筆飽含溫情的捐款時,激動得熱淚盈眶。

九年來,在黨支部的帶領下,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引領下,三姓攤區的600余名農民工相互團結、相互幫扶。漸漸地,覆蓋在他們心靈上的堅冰開始融化﹔慢慢地,他們與城市生活的壁壘被推倒。他們認識到:這裡同樣是他們的家園,同樣需要他們為家園的建設添磚加瓦。九年來,他們曾自費購買花草樹木將租住大院的綠化義務承包下來﹔他們曾主動參加社區巡邏、清冰雪、清理小廣告等義務勞動﹔他們曾主動為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以及高鐵成、張莉莉等見義勇為英雄捐款﹔收入高點兒的農民工還與社區貧困戶結成了幫扶對子、免費送菜送肉﹔成立了哈爾濱市第一支農民工志願者服務隊……

“農民工進城務工不容易,能在城市立足不容易,能積極向黨組織靠攏、默默奉獻,就更不容易。他們以自己的行動証明,農民工有境界、有精神。”榮市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丁越介紹,三姓市場攤區農民工黨支部作為全省農民工群體的一面旗幟,已經培育出市級以上勞動模范六名、區政協委員一名、區黨代表一名,而榮市街道辦也因此榮獲“全國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的稱號。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楊媚、權娟)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