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

523 全國孝老愛親模范候選人:張玉清事跡

2013年07月16日10:05   來源:中國文明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張玉清,女,漢族, 1983年 2月生,中共黨員,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白崖台鄉東長城村村民。

張玉清年僅 6歲時,父親遭遇事故重傷致殘, 8歲時,母親不堪重負棄家出走,稚嫩的張玉清卻在逆境中堅強站立,干最粗的活維持生計,用最細的心呵護長輩,用瘦弱肩膀擔起沉甸甸的家。

為了支撐這個殘缺的家,年幼的張玉清學會燒火做飯、洗衣服、整理家務,細心照顧腰部以下癱瘓、起坐都要扶助的父親張培毅和 70多歲體弱多病的奶奶,此外,她還要拾田、砍柴以維持生活。 1996年,張玉清 12歲時,東長城小學撤並到五裡以外的白崖台村,為了照顧父親,她放棄了學業,開始在村裡幫人干活。成年人的活,她一個小姑娘干,可從沒喊過苦,叫過一聲累,一干就是兩年!她借錢買材料,在家做手工門帘,然后帶到城裡去賣。她把地裡的庄稼拾掇的有模有樣,儼然成了一個種田好手。

父親張培毅整日以淚洗面,生活的困苦,病痛的折磨,女兒的不易,讓他覺得這樣長期拖累下去對不起女兒和母親,輕生的念頭反復出現在腦際。他的脾氣變得越來越火爆,可無論怎麼發火,女兒就是一聲不吭,在默默接受的同時,對父親的照顧更加精心細致。特別是晚上,為了防止父親尋短見,小玉清的手總是牢牢地抓著爸爸的手,父親一個輕微的動作,她都會敏感地睜開眼,警覺地去查看情況。幼小的她每天帶著笑臉堅持為父親按摩,每兩小時給父親翻一次身。父親睡不著她就講故事、唱歌。在女兒的陪伴和鼓勵下,父親漸漸地走出陰影,振作起來。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張玉清慢慢地長大。艱辛的生活使她歷練得勤快、能干、堅強、有主見,對父親至善至孝得到了鄉親們好評。到了談婚論嫁年齡,上門說媒求婚的人自然不少,但張玉清找對象有一個決不動搖的條件,那就是必須和父親一起生活。她說:“沒有爸爸,哪有我。容不下爸,那就是看不起我,就是不盡孝道。”

2005 年,玉清和本村精明能干、勤勞善良的李玉福結為伉儷,第二年有了可愛的女兒。結婚以來,不僅夫妻倆恩愛有加,玉福照顧岳父也是盡心盡力,玉清對公婆也非常孝順,兩家合一家,共享天倫之樂。看著玉清有了好歸宿,父親張培毅整天也樂呵呵的,鄉親們都羨慕張培毅,說老張不幸又幸運,不幸的是他身體早早致殘,幸運的是他養了這麼一個好女兒。

張玉清獲得山西省第三屆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來源:中國文明網

(責編:姜萍萍、楊媚)


相關專題
· 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