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平
何平,女,漢族,1991年1月生,中共黨員,湖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生。
父親中風癱瘓在床,母親患間歇性精神病,弟弟患先天性心臟病,然而這些災難、噩運沒有擊倒何平,她用羸弱的肩膀扛起生活重擔,成為這個多難之家的“頂梁柱”﹔她以超乎常人的毅力,演繹人間親情,彰顯傳統美德。
這是一個多麼不幸的家庭!父親1986年遭遇車禍切除脾臟,母親患有間歇性精神病。在湖南瀏陽農村這個命運多舛的家庭,何平經歷的艱辛和磨難不可想象。從記事開始,她就學會了做飯、炒菜、打掃、洗衣,她經常去附近的鞭炮廠捻引線、卷筒子,幫父母掙藥費,給自己掙學費。然而,2008年3月,父親突發腦出血癱瘓在床﹔8月,弟弟何君心臟病突發生命垂危。17歲的何平面對“塌天”之災,一邊在醫院通宵達旦守護父親,一邊想方設法籌集醫藥費。巨大的精神和經濟雙重壓力,何平更加堅強,“隻要一家人能平安地在一起,這些困難我都能夠挺過來。”媽媽常常發病離家出走,幾天都不回家,何平焦急地四處尋找。每當找回蓬頭垢面的媽媽,何平的爸爸淚流滿面地說:“沒有何平,這個家早就垮了!”
2009年,何平以優異成績考上大學。她一邊讀書,一邊掙錢養家,每月要寄回家五六百元。當回家看到8歲的弟弟何君面黃肌瘦、發育極不正常時,她作出了人生中一個重大決定:帶著弟弟上大學。每天早上,她先送弟弟上學,自己再去上課﹔中午,再接弟弟去食堂吃飯﹔下午,帶弟弟在操場打籃球﹔晚上,陪弟弟去圖書館看兒童書籍。節假日,她打更多的工掙錢。她做過家教,發過傳單,送過報紙……最多時暑假做了七份兼職。為保証弟弟每頓飯有葷菜,每兩天一個蘋果、一杯牛奶,她平常穿的是捐贈的衣服,每餐吃的是一塊錢的“無葷餐”。
何君有一幅畫,畫了一家人,在姐姐何平的臉上,挂著很長的兩串淚珠。何君解釋說:“姐姐累了就哭。”作為弟弟感同身受,在他的心中“姐姐像爸爸!”苦難面前不低頭,自強樂觀有大愛。何平的優秀品質,感動了許多人。何平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專業前茅,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今年考取了碩士研究生,實現了她的青春夢。在何平房間的牆壁上,貼滿了向日葵。她喜歡向日葵,認為向日葵代表著一種樂觀進取的生活態度。她說:“太陽越大,開得就越燦爛。我覺得人也應該如此,雖然辛苦,但是我們要像向日葵一樣迎著太陽生活!”
何平榮獲湖南省“五四”青年獎章榮譽稱號。
來源:中國文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