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艷琴
張艷琴,女,漢族, 1964 年 4 月生,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石空鎮關帝村村民。
做代課老師的一段人生經歷,使張艷琴與孩子結下了不解之緣。 26 年來,她始終用無私的愛照顧孤殘、留守兒童,被人們贊譽為“愛心天使”。
孤殘兒童、留守兒童大都缺少親情,受過這樣那樣的心靈創傷。張艷琴從做孩子心理疏導入手,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發展為長期從事抑郁症兒童康復治療方面的工作,每年經她輔導過的孩子有 1500 多人次,先后幫助近 4 萬孩子進行心理健康輔導, 50 多名患有心理疾患的孩子在她關愛下順利康復。
為了給孩子們提供一片成長的天地,她把自己的家騰出來,將名言、警句、詩詞、格言貼滿了一面面牆壁。她自創了一個“小紅花”信箱,隻要有孩子的來信,她都一一作答,從不推延。 20 年間,張艷琴收到了多少封信,又回復了多少封信,自己也說不清。張艷琴的床下有五個大紙箱子,裡面全部是 20 多年來與孩子們的通信,有 30 多個牛皮紙檔案袋,分門別類裝著她曾經輔導過孩子們的檔案。盡管自己生活非常清貧,沒有穩定的收入,僅靠打工掙些錢,但她還是盡己所能為孩子們提供經濟上的幫助,用點點滴滴真摯的關愛,讓缺少家人疼愛的孤殘、智障、留守兒童在她這裡感受家的溫馨。
2001 年初,《北京青年報》上一篇題為《特殊孩子的心裡話找誰說去》的文章深深地觸動張艷琴的心弦。文章是以中華慈善總會的名義寫的,內容是北京順義一家兒童慈善福利院招聘志願媽媽。張艷琴毫不猶豫地報了名,通過全面考察、了解,她被正式錄用。當年 2 月,她毅然登上了去北京的列車。經過崗前培訓,張艷琴被分配到“心語工程”輔導教育組,主要從事孩子們的心理咨詢。一年后,張艷琴回到家鄉,全身心投入青少年成長心理健康輔導,“小紅花信箱”開始在杞鄉大地傳開。 2007 年,張艷琴創辦了“美麗青春、共同關注”聯誼活動,幫助那些心理坎坷、迷茫、對生活失去自信的青少年恢復心理健康,激發了他們積極向上的學習熱情。在她的影響下,逐漸形成一個愛心團隊,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幫助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列中來。
張艷琴榮獲寧夏回族自治區學雷鋒活動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來源:中國文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