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

121 全國助人為樂模范:候選人余培珍事跡

2013年07月16日08:41   來源:中國文明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余培珍

余培珍,女,漢族, 1966 年 11 月生,重慶市江津區德感街道居民。

二十多年來,身為下肢高位截癱的殘疾人,她自強不息,靠一雙勤勞的手,無微不至地照顧福利院 6 名孤兒,其中 2 人已成為大學生。

18 歲那年,她到重慶城區打工,在一次意外中被火車碾壓導致下肢高位截癱。 在病床上躺了兩年,為不給家庭增加負擔,她住進了江津區社會福利院。大小便失禁、翻身要人幫忙。她自卑、悲傷,甚至絕望。一年后,一個小女孩的到來,改變了她的生活。 9 歲女孩姜暑輝遭父母遺棄被送到福利院與她同住。出於母愛,她對小輝充滿了憐愛,拄著雙拐一點點教她生活技能。小輝沒上過學,她便手把手地教認字、識數。不久,小輝奇跡般地直接上了二年級並保持著較好成績。

1995 年,在小輝升入了中學后,她在福利院又迎來另一個被遺棄的 4 歲小女孩莉莉,洗澡、喂飯、穿衣、上廁所,都由她拄著雙拐來照料,以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 努力擔負著一個母親的職責。一個寒冷的夜晚,她摸黑起床給莉莉蓋被子。黑暗中,一雙小手抓住她,莉莉在朦朧中喊了她一聲“媽媽”。一股熱流在心中涌動,那一刻,從未做過媽媽的她,倍感溫情,她真的想做孩子的媽媽。但她擔心自己是殘疾人,會給兩個孩子今后的前程帶來麻煩,她要孩子們叫“阿姨”。雖不以母女相稱,余培珍仍把自己當成她們的母親。除了教孩子學會做家務,以母親的名義教她們青春期知識,還向福利院申請單獨開火做飯,改善伙食。單獨開伙做飯,每月 100 多元生活費遠遠不夠,她不得不為一些手工店織毛衣、繡十字繡掙生活費。織一件毛衣可收入 20 元左右,繡一張十字繡最少 10 元錢,一個月下來,也能掙兩三百元。

她每年織 60 多件毛衣、繡 10 多幅十字繡,每天為此工作六七個小時,對沒腿的她來說很累。而換來的錢,全花在這倆孩子身上,有人說她傻,但她卻說,如果沒有這倆孩子,不知道自己活著有什麼意義。

二十多年,她先后喂養大 6 個孩子,其中老大已經結婚嫁到萬州﹔失明的老二在成都開盲人按摩所﹔老三葉露是福利院第一個大學生,今年剛畢業﹔老四讀大三了﹔老五讀高二﹔老幺讀小學五年級。

“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對社會多少有些仇視,但我們沒有,是她教我們懂得了什麼是愛。”孩子們說。身為孤兒,很多人說是沒家的,但在她們心中有家——余培珍在哪,哪就是她們的家。

余培珍被評為重慶市道德模范。

來源:中國文明網

(責編:吳思瑤、楊媚)


相關專題
· 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