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這樣的群眾路線,就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聽到實話、看到實情,落腳點是讓群眾得實惠。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建立一套解決問題的工作台賬,華縣已先行一步。
年中看作風之三:不當“甩手”干部
做好台賬:不圖享樂,多給群眾辦實事
“手中的權力有多少,心中的責任就有多大。每天吃得安全不安全,一直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為全縣36萬群眾的健康負責,我這個局長當得可不輕鬆,還沒想著權力有多大,先想得是壓力有山大。”2013年6月19日,華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王勇說。
早在2011年12月,華縣瓜坡鎮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挂牌成立,自此結束了全國農村基層沒有食藥監管機構的歷史,這是我國食安監管體制向品種監管為主模式轉變的第一個基層所,全面提升了地方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
“到基層所工作后,我唯一的感受是,工作更細碎了、擔子更實了、壓力更大了。不過與以前相比,現在雖然很累,工作程序雖然嚴格,但與老百姓接觸多了,溝通也良好了,工作變得好開展了。”華縣瓜坡鎮食藥監管所所長黃朝陽說。
為了多給群眾辦實事,今年5月,華縣食藥監管局對各基層所轄區內超市、餐飲店等實地走訪,發現商戶不僅對執法的反應不錯,多數認為“溝通很到位,即使要求嚴格,我們也願意好好配合”,一些商戶還建議有一個工作QQ群,實現監督管理的及時和快捷。
去年,局裡還招聘了30名大學生,全部分赴各個偏遠鄉鎮工作,最遠的距離縣城有近80公裡。王勇說:“干部的崗位在基層,干部的事業也在基層,到基層一線去工作,是每個公務員的基本起點,你必須先了解基層的情況,懂得基層的實際困難,才能解決客觀存在的問題。”
今年,王勇在調研中發現,當地商戶為了一個健康証,必須趕一天的山路,進入縣城來辦理,非常不方便。就在當天,本著便民服務的原則,他組織召開了專項研究會議,決定將這一權限直接下放基層所,簡化優化了辦理程序,為商戶們省去了顛簸之苦。
在華縣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調研中,各單位全部做到了“調研工作全覆蓋”,以增強解決問題的針對性。搞清楚了當前群眾最盼望解決的是什麼?對干部反映最強烈的是什麼?基層問題最集中的是什麼?自身工作最突出的困難是什麼?近年來貫徹群眾路線的好做法、好經驗是什麼?
不圖享樂,不打官腔,憑黨性、憑良心做事,拿敬業、拿自覺實干。截至目前,全縣共發放各種征求意見表冊18540余份,召開各種層次的座談會521余場次,全縣33名縣級干部和650名科級干部,共走訪農戶11430余戶。
在已征求到的836條意見和建議中,16%涉及干部作風問題,致富受制約佔比24%,農產品銷售難佔比18%,農業種養殖風險佔比12%,就醫、就學、就業難佔比21%,其他個別問題佔比9%。這一詳盡細致的調研結果,為下一步開展工作打下了基礎。
自我限權:接受監督,把百姓放在心上
“節假日公車一律封存,公務接待有嚴格的標准限制,且不搞迎送,不贈送土特產和紀念品,,一以貫之的清廉形象,務實高效的政府部門,在每個老百姓心中,那就是信任與信賴的基石。”華縣紀委副書記張新峰說。
接受群眾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華縣首先開展了一系列擲地有聲的舉措,對全縣做了一次徹底的“大掃除”。其中,華縣財政供養人員“吃空餉”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共核查單位320個,核查人員9411人,在已查人員中存在問題的345人,已停資152人,待進一步核查193人。
與此同時,開展了“治庸、治懶、治散、治奢”的“四治理”作風建設主題活動,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市縣實施意見,加大明察暗訪力度,加大曝光處理力度。明確規定凡是因作風問題被縣紀委通報兩次以上的單位年終考核一律取消其評優受獎資格,對群眾舉報和網絡披露的作風問題一律認真核查,嚴肅處理。半年來,共黨政紀處分2人,做出書面檢查3人,口頭告誡17人。通過堅持不懈的工作,機關作風明顯轉變,工作效能得到了較大提升。
今年,華縣在各鄉鎮和部門全面推行黨務政務公開,編制各級黨務公開目錄,以抓黨務公開、帶動政務公開、促進醫院院務公開、學校校務公開、基層站所辦事程序公開、村務公開,維護了群眾對政府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在此基礎上,今年全縣共清理精簡行政審批項目587項,並對32個項目資金使用、62個獨立核算單位“小金庫”、111個工程建設項目等進行了專項檢查,分別查處截留、挪用專項資金案件3起,查出環評、土地等問題146個,對10個建設單位發出限期整改通知。
黨員定期量化考核登記,是華縣組織工作的一個亮點。科學設置考核評議標准,對黨齡在兩年以上的黨員實行量化考核。目前,全縣共評選出優秀黨員1687名,准予登記黨員9650名,緩期登記黨員17名,不予登記黨員15名,打破了過去一次入黨管終身的傳統觀念,增強了黨員的黨性意識和修養。
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也做到了服務在一線,密切聯系群眾。華縣在村鎮兩級建立便民服務大廳,推行村干部“坐班制”、鎮黨委書記黨建述職,社區黨建“一社區一支部”,全方位強化黨員干部的服務意識,接待來訪有熱心、聽取反饋有誠心、了解情況要細心,說服解釋要耐心、排憂解難有真心,處理問題不偏心。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創新工作方法、創新制度建設,是工作的靈魂和一貫的要求,讓我們的黨建工作,與時代發展相適應、與群眾要求相適應,這是面對新形勢的現實需要,也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必由之路。”華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余建軍說。
扑下身子:不謀私利,為一方謀好發展
“讓村干部墊錢修橋,我至今寢食難安”,2013年5月29日,華縣縣委書記楊森明,深入全縣最偏遠的鄉村,在金堆鎮西坪村調研,與群眾相處整整兩天。當得知村支書江宏為修橋自己墊資15萬元時,觸動與敬仰之情,從內心生發出來。
大約下午1點多鐘,在西坪村的村委會裡,一場與全村30多名村民代表的座談會開始了。遠離繁華市區,地處秦嶺深處,這一天來了“全縣最高級別的干部”,村民們“當然要有一說一”,即使沒吃午飯,也絲毫不減熱情。
野豬成災不敢打、拱了庄稼白心疼﹔發展產業、擴大規模,步步都缺資金。村民說一件,書記面對面回答一件,一下子回答不了的,就認真記在本子上,答應一定帶回去,與相關部門協商解決。於是,這場交流會足足持續了4個多小時,“肚子飢腸轆轆,思想相當飽滿”。
下午7點多,天色漸晚,晚霞西斜,楊森明書記又串門來了。走過那條村支書墊資15萬元修建的橋,楊書記給過路的村民們承諾,不能讓好干部吃虧,一定要把這錢落實下來,還要把橋上、巷道裡的路燈全部亮起來,村民們開心得叫起了好。
一路步行4公裡,隨機走訪多戶村民,發現問題、排憂解難、聽取建議,在這誠懇又親近的接觸中,村民們把書記稱作了“自家人”。在48歲的村民馬照榮家門前,楊書記被一片豬苓地吸引了。“我剛放下飯碗,書記進來了,問我豬苓種得這麼好,有啥經驗得講講”,馬照榮說。
在小小的院子裡,馬家的鄰居們也坐了下來,聊起這“種豬苓”的話題,在不經意之間,召開了近兩小時的“全縣中藥種植現場會”。“每畝10萬元的投入,縣裡會幫著協調資金﹔種半畝豬苓要兩方的櫟樹木頭,採伐指標不夠用,我回去和林業部門商量個辦法。我們的膽子可以再大一點,步子邁遠一點,思想再活一點,我會全力支持大家,一起讓咱的村子富裕起來。”楊書記給村民們鼓足了勁兒。
隻見公仆不見官,為民務實清廉。“老百姓很親切,隻要能辦到的事,你努力去辦了,那些辦不到的事,講明白就會得到理解﹔老百姓的中國夢,也是很朴實的夢,隻要干部們想辦法推上一把,大多都能實現夢想,在任一方多辦實事,給一方謀好發展,老百姓會從心裡把你記住。”楊森明說。
聽到實話、看到實情、落腳點是讓群眾得實惠。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建立一套解決問題的工作台賬,華縣已先行一步。目前,全縣共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難點問題180余件,解決群眾困難168件,化解村級矛盾500余件,協調幫扶資金130萬元,一個個落實責任主體,一個個規定完成時限,讓群眾看到調研活動的實效,幫老百姓圓一個個朴實的“中國夢”。(記者 梁瀟 康傳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