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退休7年奔走老區扶貧,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吳治炎:共產黨員永不退休

2013年06月29日14:00   來源:湖北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一位4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退休之后,本可安度晚年,卻聽從組織的召喚,挑起了革命老區扶貧重任,7年裡,為42個村爭取資金1.5億多元,7萬群眾的生活得到了根本改善。

6月14日,他病倒在工作崗位上,再也沒能起來。他就是隨州市老促會會長吳治炎。

退而不休勇挑重擔

2006年6月,經組織批准,吳治炎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崗位上退休。

此時,市委請吳治炎出任市老促會會長。市委領導征詢他的意見時,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個無權、無錢、無工資的“三無”會長崗位。他說:“我是共產黨員,人雖退休了,但黨員的身份沒有退休。”

記者26日來到隨縣淮河鎮桐橋畈村。這裡山高路險,地處鄂豫兩省交界的桐柏山,1928年紅28軍曾在此英勇戰斗。

7年前的夏天,這裡是吳治炎了解隨州老區情況的第一站。原村支書張秀美說,那時,進村沒有公路,吳會長隻能徒步上山,他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走到村裡時,已經是氣喘吁吁、汗流浹背。

那時,桐橋畈村是個無公路、無辦公室、無醫療所、無電話、無電視的“五無村”,年人均純收入不足2000元。

面對飽含期待的老區群眾,吳治炎說:“對不起鄉親們,讓你們受苦了,我們將盡最大努力改變這裡的面貌。”

說到做到。回到城裡,他連夜趕寫調查報告,送給市委領導,並奔走於各有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404萬元,在桐橋畈村修建了4座橋、6.2公裡通村水泥路,架設了電線,興建了無線基站。發展香菇、木耳生產,栽種意楊,如今,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多元。

嘔心瀝血舍身忘我

吳治炎把隨州革命老區跑了個遍。看到老區群眾的困境,吳治炎難以入眠,徹夜長思。老區地處邊遠山區、庫區,交通不暢,基礎落后,如何改善老區群眾生活條件、推進老區建設發展?一份份沉甸甸的調研報告,呈現在市領導的辦公桌上。

此后,由市委、市政府組織召開為老區募集扶貧基金的動員大會,由各行各業各部門為老區捐獻扶貧基金的活動,在全市展開。

吳治炎放下老領導的“身段兒”,到處向有關單位、企業“匯報”,請求支持。有時,也見過冷面孔,聽過冷言語。他卻毫不氣餒,“老區群眾的期盼就是我的責任,為了群眾能早日脫貧致富,這點委屈算不了什麼!”

長年奔走於老區,吳治炎得出一條結論:要想徹底讓老區脫貧致富,給錢給物不如給項目,給項目不如興產業。7年來,市老促會先后籌措資金5800多萬元,用於產業化建設。現在初具規模的有大洪山羊產業、隨縣北部山區的菇耳產業、21個千畝油茶村等。

斯人遠逝精神永存

吳治炎先后獲得全國老區建設先進個人獎、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這是各級組織對他的肯定。

而另一種認可和感動,則來自民間,來自他幫助過的老區人民。

6月27日,單親母親蘇業梅與記者談起吳治炎時仍淚流滿面。

廣水地處大別山區,在推進老區建設時,吳治炎發現這裡的單親母親家庭特別困難。他提出了組建單親母親養殖合作社的建議,選一個能人牽頭,實行分散喂養,統一管理、銷售。

2008年到2011年,吳治炎先后籌措資金4萬元,協調各方扶持和銀行貸款共計200萬元,單親母親養豬戶由23戶發展到126戶,年出欄肉豬由7600頭增加到30000余頭。

6月16日晚上,蘇業梅得知吳治炎去世的噩耗,次日天一亮,她就輾轉乘車,趕到隨州。“當我跪在吳會長的靈前,望著他遺像上和藹的笑容,我終於明白了,他沒有離開,他永遠活在老區群眾的心裡”,蘇業梅哽咽著說。(特約記者 羅毅 通訊員 張順 劉熙發 石守京)

(責編:吳斌、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