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以科技自信助力實現中國夢

白春禮
2013年06月14日10: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一個人需要有自信,因為它是通往成功之路的起點。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自信同樣彌足珍貴。經過60多年來社會主義道路的不斷探索,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摸石頭”階段,中國人已經沉澱出了道路、理論、制度方面的“三個自信”,引領著中華民族快步向復興夢靠近。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科技居於龍頭地位,可以說是撬動中國夢實現的“杠杆”。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期間,提醒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增強創新自信”。我認為,在當前態勢下,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廣大科技工作者自覺樹立特有的“科技自信”,就顯得尤為關鍵和必要。

敢於自信

建國以來,經過老一輩科學家艱苦卓越的努力,我們已經有了不少可以載入史冊的“招牌”性故事,比如“兩彈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破解哥德巴赫猜想”、“雜交水稻”等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這是我們樹立科技自信的堅固“地盤”。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依靠自己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在經濟上取得了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綜合國力顯著提高。得益於此,我國財政科技支出連年穩步增加。2006年以來,我國R&D經費投入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2011年我國的R&D經費投入總量達到8687億元,反映了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和高等學校在重視科技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這是我們樹立科技自信的物質基礎。

近幾年來,我國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技術研發都取得了歷史性的長足進步,整體科研水平已經從過去“跟蹤”國際一流同行的工作,到現在逐步實現與國際一流工作的“同行”,乃至在個別領域成功實現了“引領”。僅以2012年為例,我國科學家在高溫超導、中微子震蕩、量子通信、誘導多功能干細胞等方向取得了一大批世界領先的研究成果﹔在關系到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等重點領域,取得了像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載人深潛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另外,在基礎研究領域,我國科研人員發表的國際論文總數已經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2位,論文影響力也逐步提高﹔我國科技工作者的數量和質量也得到大幅提升,一大批優秀科研人才學成回國,本土人才培養體系也在逐步完善。這是我們樹立科技自信的豐沃土壤。

實現自信

當然,我們必須客觀理性地看待科技自信,正視與發達國家的科技差距,切不可夜郎自大,自娛自樂。畢竟,我們還不是一個科技強國。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在於創新,關鍵要靠科技。面對這樣的共識和期盼,科技界應該練好內功,解決好自己的問題,關鍵時刻給力,確保不掉鏈子,最終挺起腰板“實現科技自信”。

要真正實現科技自信,科技工作者必須要恪守科學價值觀。當官和發財是兩條道,同樣科技工作者也應該把實現科學創新作為自己最大的人生夢想和價值追求。袁隆平院士將一生的汗水洒在了心愛的田地裡,直到今天,80多歲的他仍有“禾下乘涼夢”: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顆粒有花生米那麼大。相比袁隆平,遺憾的是,科技界還存在不少的“投機取巧”的現象:淺嘗輒止,因循守舊,小富即安,甚至沉溺於名利追逐的游戲。科技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板凳寧坐十年冷。

要真正實現科技自信,科技工作者必須要樹立“干大事”的信心和勇氣,敢碰重大科學命題,要把致力於重大科技突破作為奮斗目標。近日,中科院物理所和清華大學組成的聯合團隊,成功實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是中國科學家長期積累、獨立完成的重大科學突破,完美地貫穿了從理論研究到實驗觀測的全過程。我相信,這支研究團隊在數年的攻關過程中,心中一定有著干大事的豪情作為支撐。

要真正實現科技自信,科技工作者還要敢於“標新立異”。科學研究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去偽存真、逐步逼近真理的漸進式過程。不盲從、不迷信、不跟風理應是科技工作者的職業特質,提出新理論、開辟新領域、探尋新路徑理應是科技工作者的價值追求。隻有形成“標新立異型”的特色文化,中國的科技界才有希望涌現出一批喬布斯式的人物,擔當起為中國發展、中華民族振興、中國人民幸福做出創新貢獻的責任。

助力自信

要真正實現科技自信,各類機構要充分尊重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要把高層次人才真心實意地當作第一資源看待。幾十年前,小平同志就提出自己要做“科學家的后勤部長”。在今天,我們要致力於打造人才“宜居”型創新生態系統和科研“軟環境”,在科技資源投入、效率配置等方面力爭有所作為。例如,中國科學院近兩年就啟動實施了解決科研人員后顧之憂的3H工程(Housing,Home,Health),保証科學家有五分之四的時間安心用於科研工作。

要真正實現科技自信,還需要在國家層面切實做好制度的頂層設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統籌協同創新。黨和國家對此給予了高度重視,在黨的十八大、兩院院士大會、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都有詳細的闡釋。去年,中國科學院聯合教育部啟動實施了“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聯合所有省級地方科學院組建了“全國科學院聯盟”,試圖通過這些外部舉措,在國家層面上探索更為優化的創新路徑。同時,中國科學院近期在內部確立了兩個“三位一體”的改革舉措:科研院所、學部、教育機構“三位一體”的組織架構,出重大成果、出優秀人才、出前瞻思想“三位一體”的機構使命。

科技自信是創新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應有的心態和視角,也是中國科技界應有的基本氣質。當前,新一輪科技產業革命蓄勢待發,有一種觀點認為,建立在互聯網和新材料、新能源等基礎上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初顯端倪。面對這一后發國家難得的趕超發達國家的“機會窗口”,中國科技界要樹立起強大的科技自信,勇於作為,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接上地氣,助力中國夢的實現。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院長)

《紫光閣》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楊媚、權娟)


相關專題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