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載我去污水處理廠,那邊一批方便面急等著發!”4月22日上午9點,蘆山縣蘆陽鎮先鋒社區黨支部書記李卓卉一邊接電話,一邊准備跳上三輪車。一位大爺攔住她問:“李書記,我們的帳篷好久能到?”“今天一定到位。”話語未落,三輪車已經匆匆而去。
作為社區黨支部書記,39歲的李卓卉一直馬不停蹄地帶領干部緊急搜救和安置群眾。三天來,她隻睡了一個多小時,吃了半頓飯,甚至來不及換下逃生時穿的睡衣。
震后五分鐘就投入搜救工作
“轟!轟!”4月20日早晨,強烈的地震將睡夢中的李卓卉震醒。
李卓卉獨自住在二樓,猛烈的晃動中她立即從床上跳起來,抓了一支手電筒就往外沖,門卻推不開了——牆壁已嚴重變形。
“還有那麼多社區群眾等待救援,我必須出去!”那一瞬間,她操起一條凳子,朝窗子猛擲,嘩啦一聲,玻璃碎了。她從碎裂處鑽出,抓住下水道的管子迅速滑了下來。
脫困的李卓卉,快步跑到社區居委會辦公室。
五分鐘后,10多名黨員自發在此集結。“快,分三路組織搜救!”李卓卉和其他社區干部立即分工,自己帶領其中一隊黨員去楊家壩小區救援。一路上,他們和鄉親們一起,用雙手從倒塌的廢墟裡刨出數位幸存者……
第一波搜救過后,緊張的安置工作又開始了。安排安置點、分發帳篷和食物……李卓卉一口氣忙到第二天晚上,終於端起一碗稀飯。
這震后的第一頓飯,但也隻吃了一半——一名群眾前來反映住宿困難,她丟下飯碗就走了。
泡好的面還是來不及吃
4月22日,記者眼前的李卓卉,外套下仍是那件睡衣——她沒時間回家換。就連採訪,也隻能在她不停變換的工作地點斷斷續續進行。
在污水處理廠的食品發放點,李卓卉和工作人員商量,“剛才的兩個點是排隊領,時間太長,少數人還排隊來領第二次,這樣怕有的人領不到。”大家一合計,決定讓附近三個組的村民每組選4位代表來領。
但等在一旁的村民不樂意了。“萬一不發下來怎麼辦?”……面對疑問,李卓卉耐著性子、扯著嗓子一一解釋,“請絕對放心,我們會把東西發到每家每戶。”
李卓卉所在的先鋒社區,是蘆陽鎮人口最多的社區,安置工作分外繁雜。首批送到的帳篷和食品她優先分給了老人和孩子,連她受了腿傷的弟弟也沒分到。
在她的影響下,社區群眾互幫互助,你出米,我出油。
見縫插針採訪的當兒,時間已是中午1點半,眼看李卓卉又要錯過一頓飯,記者為她泡了一碗方便面。可面剛泡好,一個電話打來,她又匆匆走了……(記者 宋開文 董世梅發自蘆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