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陳燕楠介紹延安時期“雷公事件”:群眾工作的典型案例

2013年04月01日08: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4月1日電 (記者 李晨陽) 今天,由人民日報社政治文化部、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共同舉辦的“群眾工作典型案例”征集評選活動正式啟動。上午9時,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燕楠受邀做客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介紹“群眾工作典型案例”征集評選活動有關情況。

陳燕楠在訪談中向網友介紹了延安時期群眾工作的一個典型案例,就是所謂的“雷公事件”。陳燕楠說,當時陝甘寧邊區的財政收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外援,這部分的收入佔了邊區財政收入很大一部分。但是到了1940年之后,這方面的外援由於日本的侵略、封鎖,也由於國民黨的反共政策,使得邊區的財政狀況變得非常緊張。到了1940年之后,這種外援基本上就沒有了。這樣的話,邊區的財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從老百姓那裡去征集公糧解決財政的問題。比如1939年,我們當時征集公糧的數量是5萬擔,到了1940年就到了9萬擔,再到1941年一下子增加了20萬擔。對於老百姓來講,那幾年天氣不是很好,收成不是很好,老百姓感覺負擔非常重,有些老百姓就會有一些怨言。

正好1941年6月份一天,當時陝甘寧邊區召開縣長聯席會來討論如何征集公糧的問題。開會的時候,突然降了雷雨,一個巨雷正好把會場的一個柱子劈倒了,坐在柱子旁邊的當時的延川縣代縣長叫李彩雲,不幸擊中犧牲了。在會場外面,老百姓在柱子上栓著一頭驢也被雷劈死了。有一個老百姓借這個機會就發泄了一些不滿,當時講了一句話,叫做老天爺怎麼不開眼,怎麼沒劈死毛主席。當然,這個事情,保衛部門很重視,結果把這個農民抓起來了。抓起來以后,還想再查一查后面還有些什麼背景。

陳燕楠說,后來毛澤東同志知道這件事情之后,馬上下令保衛部門要放人,他說老百姓不會無緣無故地說這樣的話,我們要聽一聽背后到底有些什麼原因。最后調查,發現是因為公糧征集任務太重,老百姓感覺到壓力太大,有些怨言。所以,這件事情引起了當時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關注,他敏銳地察覺到這樣的問題,如果我們不解決的話,我們長期形成的同人民群眾非常好的關系會受到損害。經過認真地研究,當時作出了兩個決策,一是採納了當時的黨外民主人士李鼎銘先生提出的精兵簡政的一條建議,把機關的人員大幅度減少﹔另外,開展大生產運動。大生產運動,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從經濟上去解決供給不足的問題,但實際上我認為最后不是把它僅僅看作是從經濟上解決供給不足的問題,而是看作在政治上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應該講通過大生產運動,我們群眾的負擔大幅度下降,我們自給的程度有很大的提升。在整個陝甘寧邊區形成軍民同心這樣的局面,我覺得對我們抗日戰爭的勝利,以及我們最后能夠取得全中國的勝利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點擊進入直播頁面

(責編:李晨陽、楊媚)


相關專題
· 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常務副院長陳燕楠談“群眾工作典型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