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決策之要。當前,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轉變工作作風,就要從改進調查研究開始。
目前,有些地方在調研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調研方式上,蜻蜓點水,浮光掠影,缺乏深入性﹔調研內容上,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缺乏全面性﹔調研報告上,陳詞濫調,生搬硬套,缺乏准確性﹔調研轉化上,雨后送傘,事后諸葛,缺乏實效性。對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改進調研工作。
雙管齊下,確保調研深入扎實。要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層次、全方位、廣渠道地了解情況。傳統手段上,選取座談、個別訪談對象時,不僅要包括基層干部和普通百姓,而且要包括黨代表和人大代表﹔蹲點調研時,既要做到身心俱下,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又要“跳起來摘桃子”,掌握基層真實情況。現代方法上,提倡一竿子插到底“短平快”式,不打招呼、不搞陪同、不定對象“隨機”式調研﹔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敏感課題,可採取課題委托的形式,組織高等院校等外界力量進行調研,借腦引智,真正抓住制約發展的“結”、群眾鬧心的“難”、基層工作的“憂”。
統籌兼顧,確保調研真實全面。調研地點選擇上,既要到工作先進的地方總結經驗,又要去矛盾突出的地方解決問題,不僅要按安排好的路線看“門面”和“窗口”,而且要多些“自選動作”看“后院”和“角落”,切實避免管中窺豹、以偏概全﹔針對調研內容,不僅要聽工作匯報會上的,更要在田間地頭、廠礦車間、街道社區聽普通群眾的,既了解正面的意見,又傾聽反面的看法,做到尊重客觀現實。
實事求是,確保報告准確可靠。一是文風朴實要有吸引力。調研報告力戒矯揉造作,倡導開門見山、短小精悍,內容陳述做到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既報喜又報憂,實事求是、引人入勝。二是觀點論証要有說服力。通過典型事例給人啟示,通過大量數據令人信服,對事例和數據不是特別充分的地方,要進行補充調查,不斷充實論據﹔對問題挖掘和分析不夠深入的地方,要繼續研究論証,逐步深化細化﹔對提出的措施建議有待商榷的地方,要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尋求破解對策。三是文字表述要有感染力。通過深入實際調研,把豐富多彩的實踐,用形象化的語言、通俗化的表達體現在材料中,做到言簡意賅、朴實無華。
實踐應用,確保調研取得實效。一要把調研成果轉為決策成果。調研報告形成后,將典型經驗、問題思考和對策建議,揉到文件材料中,滲進會議內容裡,亮在刊物媒體上,並適時轉入決策程序,制定和出台有關政策制度。二要把調研成果轉為實踐成果。建立調研轉化跟蹤督辦制度,明確有關領導為責任人,負責調研成果轉化的督辦,確保存在的突出問題實打實解決,個頂個落實,切實避免理論和實際、調研與應用兩張皮。三要把調研成果轉為社會成果。理論性強、思想有深度或有前瞻性的優秀調研成果,除在本地交流分享外,及時向上級黨委政府報送,使調研成果在更高層次上得到認可,在更大范圍內發揮作用。(作者單位:重慶市黔江區委組織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