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藏”著的出版浪費——“反對鋪張浪費”系列報道之五

2013年03月25日08:39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日前,趙小姐來到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准備購買近期熱賣的《看見》。拿到書,她發現,書外包著一層透明的塑料薄膜。“聽說《看見》銷量破百萬了,這要多少塑料袋?超市都出台‘限塑令’了,圖書為什麼沒有限制?”趙小姐表示疑惑。

數據顯示:我國出版的圖書品種數,從2005年的22.25萬種,增至2011年的37萬種。隨著出版品種和總量的增多,越來越多的書加上了這層既不環保,又提高成本的塑封。當我們陶醉於數字增長的喜悅中時,這些隱性的浪費現象正在侵蝕出版業。

塑料封膜泛濫

不僅是圖書,雜志也是“全副武裝”。北京海澱橋西南角的一家書報攤上,記者發現,除極少數雜志外,其余雜志上都有包裝袋。攤主說:“除了有贈品的雜志需要包裝外,其他雜志有沒有都行。”

北京某印刷廠的工作人員小付回憶,塑封在2007年左右出現,現在已經很普遍,特別是暢銷書,基本都用。塑封價格根據質量不同有所區別,真空收縮膜質量較好,一本16開本圖書的封膜需2角到2.5角﹔另一種套裝塑料袋隻要1角左右。出版社加塑封,主要是為了保持圖書干淨,防止讀者翻閱之后卻不購買。

至於材料是否符合環保要求,他說:“現在都叫環保膜,至於是不是環保我們也不清楚。”

與中國情況相反,正在美國芝加哥念研究生的蔣秋伊,很少在美國書店中看到塑封的書,“一般隻有教科書或者很厚的硬皮書才有”。她認為塑封是一種浪費,在中國圖書出版量如此巨大的今天,這種做法將帶來數量龐大的白色垃圾。

“跟風書”成災

在國企工作的小趙聽到幾個同事聊最近熱賣的《舊制度與大革命》,於是上網搜索打算買一本,卻發現有超過十家出版社出版了此書的譯本。

一位出版社編輯說,去年大熱的《舌尖上的中國》,在網上顯示的相關書名有108種之多。而曾經風靡一時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更是成為“重災區”,書店裡《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全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大全集)》等隨處可見。

據書店工作人員介紹,一本暢銷書肯定會帶起一陣相關圖書的出版熱,但時間不會很長,而且這些“跟風書”銷量肯定遠低於暢銷書本身。最終這些賣不出去的書,會退給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原社長李景端說,重復出版和“跟風書”已經成為出版界的頑疾,這是出版精力、資源和讀者金錢的多重浪費。他建議,主管部門應該注意這種扎堆現象,對出版社予以提醒。此外,“跟風書”亂象也是出版市場無序競爭的表現,一些出版人急功近利,造成不正當競爭。而目前我國書名版權不受保護的現狀,給了跟風者一個可鑽的“空子”。李景端建議,首先,出版業必須加強行業自律。此外,既然商標有商標法保護,書名也應該受到法律保護。

(記者 李 苑)

(責編:楊麗娜(實習)、楊媚)


相關專題
· 貫徹落實《八項規定》糾正“四風”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