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的留守學生劉藝沒有想到,自己隨意寫下的一個小心願竟然變成了現實。
寒假前,劉藝在學校發放的一張表格上寫下自己的心願時,她並未太當真。沒想到,在四川省關愛留守學生圓夢行動中,與她素不相識的四川省電力公司團委書記趙藟幫她圓了夢。
這是年初發生在四川的故事。從2012年12月至今,團四川省委啟動關愛留守學生圓夢行動,調動團內團外各種資源,為全省各地數萬名留守學生圓夢。
劉藝家住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父母遠在成都打工。這名五年級女生最期待的就是每年假期到成都與父母相聚的日子。
臨近放寒假時,班裡那些父母在外打工的同學都收到了老師發放的一張表格,除了填寫姓名、班級、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外,還要寫上自己的一個小夢想。在“心願”一欄,劉藝毫不猶豫地寫下“想到成都和爸爸媽媽團聚”幾個字。不過,伴隨著期末考試的到來,填表的事情她很快就遺忘了。
幾天之后,劉藝和其他同學填下的心願表匯總到了團四川省委。在四川省團代會期間的一次活動中,劉藝填寫的表格被參會的團代表、四川省電力公司團委書記趙藟抽中。
按照四川省關愛留守學生圓夢行動的規則,趙藟將為劉藝圓夢。
1月28日,趙藟派車來到劉藝的家鄉,接她到父母的身邊。這給了劉藝一個巨大的驚喜。“見面的時候,小姑娘一下子就扑進了媽媽的懷裡。”回憶起母女相聚的場景,陪同劉藝前往成都的四川省電力公司的志願者感慨萬千,“看到孩子圓夢后幸福的表情,我們心裡也很滿足。”
在那次活動中,時任團四川省委書記的張彤也抽中了幾位留守學生的夢想,其中一位名叫肖玉玲的女生,心願是參觀博物館。她寫道:“博物館裡有許多我從來都沒見過的動物、植物,我想可能還會有恐龍化石吧。我希望能去參觀博物館。”
張彤上網查了一下,發現成都理工大學自然博物館有恐龍化石。於是,寒假的一個周末,張彤帶上肖玉玲,前往成都理工大學參觀。為了使氣氛輕鬆一點,張彤還帶上了自己的孩子陪肖玉玲一起參觀,中午還一起吃了漢堡。
張彤一共抽到3位留守學生的心願。寒假前,他為另外兩位孩子購買並寄去了新衣服、新書包和學習機。他在微博上說,留守學生圓夢行動得到了大家的熱烈響應,愛心在寒冬中匯聚,正能量在不斷傳遞。
截至目前,僅在四川省關愛留守學生圓夢行動官方主頁上,就發布了近4000個留守學生的心願,其中大部分已經實現。在團四川省委的倡導下,四川省、市、縣各級團組織,企事業單位團組織也以線上、線下的形式,收集留守學生的心願,並幫助數以萬計的留守學生“圓夢”。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由團組織發起實施的公益活動,參與者並不局限在團組織內部。許多平日裡與團組織並不熟悉的社會公眾,在得知活動內容后,也紛紛主動加入。
在四川省雅安市,一家文具店的老板在電視上看到圓夢行動后,主動聯系團雅安市委,捐出價值4000多元的文具。按照老板的意願,團雅安市委把這些文具發給了那些心願是得到文具的留守學生。在眉山市,團市委把留守學生的心願卡集中起來,在當地的市民廣場上開了一家“心願認領公益超市”,供愛心市民挑選認領。
更多的社會人士則通過網絡認領孩子們的心願。記者注意到,在團四川省委與騰訊大成網合作的活動官方網頁上,網民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個孩子的心願和家庭情況。孩子們的心願就像超市裡的商品,公眾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在網上認領。
“孩子的姓名、住址、聯系人、聯系電話、愛心寄語等內容全部公布,這種全公開的公益行動,不但讓我們捐助得放心,還能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示。”眉山市民馮雪彬說。她帶著孩子一起獻愛心,希望孩子學會幫助比自己弱小的人。
一位市民說:“很多時候不是不想幫,而是我們更願意幫在明處、幫個明白,留守學生心願達成的全過程公開透明、可逆可查,我隨時可以打開專題網頁對受助情況無條件進行搜索查詢。”他覺得,圓夢行動為市民奉獻愛心提供了一個可信的渠道。
團眉山市委負責人說,留守學生圓夢行動打破了以往那種層層下任務、級級包任務、企業攤任務的派發式愛心救助,變被動接受為主動選擇,讓公益愛心的自發性達到了100%,因此贏得了公眾的贊譽。
團四川省委志願者工作部的負責人說,在組織留守學生圓夢行動的過程中,團組織作為組織方的職能是搭建一個公開透明、便於操作的捐助平台,把社會公眾奉獻愛心和留守學生獲取幫助順利地對接起來,突出項目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續性。
團四川省委的目標是,把這個項目做成一個持久的公益項目,做到愛心不斷流。(王鑫昕 通訊員 古良駒 徐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