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政治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政治報告所闡述的不僅僅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一種慎重評價,更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一項庄嚴承諾,體現了我們黨對國情的清醒把握、對民族命運的理性思考、對人民福祉的責任擔當。
一、道路自信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走不出一條自己的道路,照抄照搬人家的一套,走人家的路,它就喪失了歷史主體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黨總結長期歷史經驗特別是建國60多年來的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是我們中華民族用最先進的思想政治成果和智慧所選擇出的強國之路,它包容了幾代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的理想、追求和探索,是中華民族主宰自己的歷史命運、實現偉大復興的根本所在。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無容置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探索,始於毛澤東。毛澤東將馬列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繼獨立自主地探索有中國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后,又成功探索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之路。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對“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有所覺察,並發表了《論十大關系》、《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和講話,提出鑒於蘇聯的經驗教訓,“要引以為戒”,“少走彎路”,開始擺脫蘇聯模式的束縛,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他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諸如關於要把工作重點轉到經濟建設和技術革命上來﹔關於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不能照抄外國的經驗和模式,要從中國“一窮二白”農業大國的國情出發,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可以劃分為階段﹔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和兩類矛盾學說﹔關於正確處理社會主義建設中若干重大關系﹔關於要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和企業管理中合乎科學的東西,但要堅決抵制和批判外國資產階級的一切腐敗制度和思想作風﹔關於發展商品經濟,利用價值規律﹔關於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擴大國家的民主生活,包括共產黨與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等等。毛澤東這些關於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構想,盡管還不夠完善和系統,不夠全面和具體,但其思想的提出和所作出的探索是極為寶貴的。它畢竟是我國擺脫蘇聯模式,走自己的路的偉大起點,進而為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作了理論引導。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總結我國和借鑒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進行撥亂反正,果斷地糾正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傾嚴重錯誤,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著名論斷。他說:“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今天的中國,經濟繁榮,政治昌明,思想解放,文化鼎盛,社會和諧,綜合國力顯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然持續、西方資本主義面臨重重困難的今天,中國的發展道路愈益顯得光彩奪目。一句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受了歷史和實踐的檢驗,得到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也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隻有倍加珍惜、毫不動搖地堅持這條道路,才能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夢想。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決定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布局,不僅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更加完善、更加科學,而且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得到極大豐富和拓展。從三位一體到四位一體的總布局,增加了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從注重物的豐富到尊重人的發展,這是在著力解決現代化進程中人與人的關系,為現代化進程提供穩定的社會架構,是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從四位一體再到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增加了生態文明建設,強調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這是在著力解決現代化進程中人與自然的關系,努力使中國的現代化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這是科學發展的本質要求和升華之舉。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體地講,就是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總任務又可具體化為“三大歷史任務”,就是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就為創造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指明了康庄大道。
二、理論自信
恩格斯曾斷言,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深深扎根中國大地的科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我們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談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起點時,毛澤東曾十分形象地說,是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當然,實際過程要復雜得多。那是一代人的探索,漂洋過海到處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嚴格地說,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是我們找來的。中國人民找到了馬克思主義,就在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中國革命的面貌為之一新。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誕生了中國共產黨。我們黨要把從西方尋找來的真理,變成改造東方大國的武器,形成中國革命的理論,引導革命取得勝利,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必然遇到許多特殊和復雜的問題,甚至付出巨大代價。其實,這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過程及其結果,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當年,毛澤東就告誡全黨要“有的放矢”,一定要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箭,射中國革命的靶子。所謂“有的放矢”,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
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有兩次大的歷史性飛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反復探索,在總結成功和失敗經驗的基礎上,找到了中國特色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勝利,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就是毛澤東思想。黨的七大把毛澤東思想寫到自己的旗幟上,把它稱之為“我們這個民族的特出的、完整的關於中國人民革命建國的理論”。這是我們黨政治上成熟的標志。正是由於我們黨堅定地高舉起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才成功地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而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這是中國亙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勝利,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繼獨立自主探索中國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后,毛澤東從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擺脫蘇聯桎梏,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毛澤東的探索,有成功有失誤,有經驗有教訓,但畢竟邁出了偉大的步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發生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開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經過不斷地探索實踐,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並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黨開始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其理論成果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它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特出的、完整的關於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理論。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代表著我們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客觀規律的認識,已經達到了一個新境界﹔代表著我們黨領導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實踐,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譜寫了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准確把握時代特征,科學判斷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集中全黨智慧,進行理論創新,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得到新的發展。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一系列緊密相連、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脈相承、發展創新,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深深扎根在中國這塊土地和改革發展實踐中,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我們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是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隻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搖,我們就一定能夠不斷取得新勝利。
三、制度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絕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們國家的性質和國情所決定的。中國近代史表明,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舊式的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照搬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其他種種方案,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都不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制度設計建立在對中國國情的深刻認識上,建立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上,形成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
所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指在社會主義實踐中建立、完善和發展的,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系的制度體系,包括人民代表大會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作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與當今世界其他制度體系相比較,具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主人翁精神,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保障人民權益,保証人民當家作主,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政治優勢,符合我國國情,代表人民利益,順應時代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各項任務﹔有利於推進改革開放,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証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有利於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有利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增強社會創造活力,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有利於通過爭取和平國際環境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發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擴大同各方利益的匯合點,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有利於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水平。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進程中,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制度化問題是一個歷史范疇,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並加以驗証。實踐發展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制度完善永無止境。理論的與時俱進催生制度的與時俱進,道路的不斷拓展需要制度的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使我們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制度框架與制度體系,但是制度的確立並不等於制度的定型,鞏固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需要我們不懈地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依然在探索過程中,社會的不斷發展當然需要制度的不斷變革與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隻有通過持續深化改革,才能不斷培育生長點、釋放生命力、展示優越性。我們要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不失時機地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的,我們要堅持以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堅持和完善現有制度,從實際出發,及時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作者系中共臨沂市委黨校副校長、教授)
(山西《前進》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