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漢超
2013年02月17日08: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村干部崗位吸引力下降,未來農村事業誰來干?村集體“三資”引發的矛盾增多,以后農村事情怎麼管?隨著社會加速轉型,農村發展中諸如此類的深層問題,亟待破解。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順應農村經濟社會結構、城鄉利益格局、農民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完善鄉村治理機制。本版將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分兩期探討如何完善鄉村治理機制。
新春時節,河南滑縣的村村寨寨彌漫著節日的氣氛。村民們趕集備年貨吃芝麻糖,村干部們也沒閑著。他們要趕在村裡人聚得最全乎的時候“述職”,拿出年初承諾辦的實事,比照是否已兌現。
“在家當村干部,不如出去打工。”這是很多經濟落后地區農民的感受。如今,村干部職位已不太有吸引力,工作苦累待遇低,干好得不到肯定,干孬也沒人批評,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差不多,慵懶散的村兩委並不少見。滑縣,作為河南第一產糧大縣,農業份額大,但1019個行政村的5700多名“村官”卻心勁十足。究其原因,關鍵在於滑縣探索了一套“工作定目標、在職提待遇、干好給榮譽、退職有保障”的村干部管理機制,有效激發了他們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評星級、亮承諾、提待遇
三招根治村官慵懶散
上官鎮郭固營村村支書王善良,早上一起來就沿著村裡新修的硬化路面轉了一圈。臘月二十八,他要向全村老少述職。他和村委班子的承諾書就貼在一面黑板上,到時候黑板要抬進會場,承諾完成與否,要在全村的目光下一條條兌現,其中就有這條路的硬化,還有幫村民貸款500萬等等。
這些承諾讓村兩委“動”了起來。三年來,他們幾乎沒有歇過,村裡,三年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目標在最顯著的位置高高懸挂﹔縣裡的三項措施更讓村干部們時刻感受到壓力和動力。
第一項,村干部星級管理,村支書從一星到十星,根據干的實事一年一評。採取“動態管理、能升能降”的管理辦法,先經所在村黨員群眾和鄉鎮干部民意測評,再由鄉鎮黨委對其業績進行量化考核和星級初評,最后由縣委審核批准后張榜公示。
第二項,村班子每年干啥實事,公開承諾。每年年初,村兩委制定年度目標和個人承諾,無職黨員也要設崗定責,每一份承諾都公開張貼。待到年終,一個個站出來,向全村黨員、村民代表述諾、述職、述崗,進行民主測評,這將作為評定干部星級的參考依據。
第三項,村官星級與待遇直接挂鉤。除正常工資待遇外,一星級村支書每年200元津貼,每增加一個星級津貼增加200元﹔一星級村主任每年津貼160元,每增加一個星級增加津貼160元。2012年共評出星級村支書871名,星級村主任633名,發放星級津貼150萬余元。
津貼均到個人是小錢,起的卻是大作用。就拿郭固營來說,三年的努力,經濟發展了,村容村貌也變化了。村民王自江向記者講了村路的變化,“過去泥巴路,十幾年前就該修,下雨天車進了村就出不去,修路吆喝多少年干不成。如今修路,全村義務來干活,沒用一個包工隊,大小路全面硬化。”
此外,村支書還帶頭,籌集了一筆教育基金,資助村裡優秀貧困孩子,每月,黨員帶頭為村裡義務打掃。助學、義務勞動成了風氣,成了光榮。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比發展、學先進、補差距
哪個村不變化,自己都坐不住
滑縣留固鎮政府,進門最顯眼的一面牆上,印滿了村干部的星級排名。這在鄉裡可不是個小事。所有人來辦事,都要在這站一站,比一比,然后回去說一說。就算不為辦事,也有人專程跑來看。鎮黨委書記周佔領說,你看,哪個村長期不變化,他自己都坐不住。然后指著最頂上兩個村說,溫庄和程新庄明爭暗賽,一個爭上十星,一個九星。
來到溫庄,女支書張建玲豪爽利索,指著籃球場說,這過去是深坑,我們用鹽鹼疙瘩填起來一片地。幾年前,縣裡規劃建設新社區,前期一個鎮隻一個指標,鄰村程新庄借地利爭到指標。看著程新庄村一天比一天好。張建玲急得不得了。
溫庄地勢低,一下雨,四周田裡水全打村裡流,村裡多年私搭亂建,房擠路窄,失火水進不去,出殯棺材出不來,一爭執就打架。張建玲決心搞規劃,動動這“天下第一難”。她先拆了自家房子,在村頭窩棚住了半年。第二個動的是她愛人二哥的屋。二哥說,這麼多家,憑啥先動我?相持不下動了手。張建玲一個趔趄被撂倒在地,爬起來還說拆。就這樣,一年時間,溫庄打通了5條街10條胡同,修了2條圍村路,挖好2條排水溝。
張建玲成立了一支義務巡邏隊,女支書和別人一樣,班子成員輪班倒,每天夜裡12點巡邏到早上5點,風雨不間斷。溫庄和程新庄比著辦黨員義務幫扶隊,幫留守兒童,幫外面打工的人收麥、收秋,讓他們安心。
溫庄3900多畝耕地搞起了高效農田,地下通了地管道地埋線,以前澆地,要用柴油用拖拉機,光盤管,3個男人都不夠。現在隻用一個婦女推一下電閘。農田平均產量由每畝800多斤增產到1200多斤。
滑縣縣委辦公室主任肖文超說,你追我趕的氛圍對全縣村干部都形成激勵。全縣農村干部每年為群眾辦實事好事10萬多件,80%以上的村都搞起了致富項目。從2005年開始,滑縣又在全縣村黨支部書記中有計劃地開展了“十大杰出村官”和“優秀村官”評選活動。縣財政每次拿出大筆資金對評選出的村官給予獎勵。村官受重視的大環境,吸引了近千名外出務工人員回滑縣農村任職,其中160多人干起了村官,成為村支書或村主任。
抓長遠、穩隊伍、釋活力
想干事干得久,干得久不吃虧
讓村干部眼下干好,更要讓他們長期干好。
滑縣鼓勵長年埋頭農村的老黃牛,為他們解決后顧之憂。自2008年開始,滑縣實施了農村黨支部書記退職補助,享受補助的條件是:連續任農村黨支部書記16年以上或累計20年以上,正常退職,年滿60周歲。2010年,又進一步放寬退補條件,提高了補助標准:凡年滿60周歲、任村黨支部書記9年以上正常退職的村黨支部書記,可享受每年1200元或2400元的補助,退職補助經費由縣級財政預算列支。
除了有退職補助政策,滑縣還有養老保險政策。近年來,滑縣為每年評出的“十大杰出村官”繳納一定數額的養老保險金,60歲以后他們每月可領到100元左右的養老保險金﹔多次被評為“十大杰出村官”的,每增加一次,每月養老保險金可以多領100元左右。
想干事的干得久,干得久的不吃虧,穩定了隊伍。四間房鄉南召集村黨支部書記周寶印明顯感受到了“動力”:“我原來每月的待遇百十塊錢,現在提高到七八百塊錢,加上星級化津貼,每年收入萬把塊,增長了6倍!更重要的是老了還有保障,”他承認,混日子的心理早已沒有了。
關乎長遠發展的體制機制理順了,“村官們”的活力得到釋放,一大批制約農村發展的深層問題有人管了。八裡營鄉12.8萬畝連片耕地,光高效農田就達10萬畝。而劉苑村卻是個例外。這裡位置偏僻,三鄉交界,歷史上是片三不管的沙鹼地,發展長期落后。
種香瓜是這裡的傳統。幾年來,得益於村干部的鼎力推動,香瓜種植合作社迅速發展,目前輻射帶動了周邊14個大小村庄。63歲的社員劉省各以前拉著車到處找地兒賣瓜,欠錢窟窿越塌越大,如今,“不緊不慢兒,一年三萬兒”。
村支書劉樹整說,村裡要發展,合作社要發展,誰來忙活這些事?需要的是有人站出來奉獻,沒這個人,事就辦不成!縣裡創造了條件,沒了后顧之憂,讓我們敢當這個人,願當這個人。
村干部有了積極性,激活了一池春水。滑縣已連續21年保持了河南省糧食總產第一,如今又連續四年榮獲河南省平安建設、信訪穩定先進縣﹔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052元,比2010年增長1/5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