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內涵式發展所表達的辦學思想和理念極其豐富深刻,不僅指出了內涵式發展是我國高等教育未來一段時期發展應堅守的主要模式和發展方向,我國高等教育在經過特殊時期的外延式發展之后,應理性回歸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上來,而且內涵式發展也是高校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和深刻變革。
從傳統型管理向科學型管理轉變
自主辦學、自主管理是高校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高等教育法》第21條規定:“高等學校應當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實行民主管理。”此外,該法還規定了招生、教學、研究、技術職務評聘、工資分配、資產管理等多項高校辦學自主權。國外把大學辦學自主權稱作“大學自治”。大學是一個特殊的組織,它肩負傳播知識、知識的生產再生產、揭示自然奧秘和永無止境探索真理、創新理論和培養愛智慧頭腦的重要使命。大學一旦承擔了這個使命,大學任何功能的發揮就在其中了。大學與一般的組織相比有自己不同的成長規律,對大學這個本質屬性的認識和把握隻有大學自己才是真正的主宰者,由此得出的一個必然邏輯結論就是高校自己才有能力決定自己的命運,決定自己的建設發展應走的道路和如何走這條道路。辦學自主權的核心表現為高校對待學術的態度是唯我獨尊,維護學術的自由、獨立、自主和探索精神,這如同手術台上的外科醫生,誰主刀誰做主,大學的學術由專家學者做主。沒有學術的自由、獨立和自主,就不會產生創新的動力,也不會發現真理和推動科技進步。大學應避免和排除行政部門、工商界、其他組織和個人對大學學術尊嚴的干預和功利性的利用,以致損害大學的學術自主和獨立,並使大學偏離其應承擔的使命和宗旨。
從大學行政科層管理體制向大學崗位職員管理體制轉變
行政科層管理是大學的每一級組織機構都對應一個特定的行政級別,大學各組織機構的運行是依靠高一級的組織機構意志、命令的貫徹和下級組織機構的絕對服從而維護的,意志和命令是科層管理的主要特征。其優點是決策和執行效率高以及便於形成統一步調統一行動﹔其缺點是決策中容易被塞進與個人利益和功利主義相關的事項,使科學與否的決策皆可貫徹下去,監督和糾錯機制失靈。它是高校官僚、官員主義作風、衙門作風、官本位思想、行政化傾向、形式主義盛行的根源。崗位職員管理是大學按照需要在各級組織機構中設置不同的崗位,每一級別的崗位均對應一個特定級別的職員,實行崗位職員管理制。崗位職員管理能夠淡化或鏟除行政科層管理體制的種種弊端,廢除干部終身制及與干部終身制挂鉤的行政級別。實行崗位職員管理有利於推行“公開招聘、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的人事管理新機制,面向本校和國內外開放並公開公平的選拔人才,道理很簡單,不能從世界范圍遴選優秀的大學管理者和教師的大學,永遠不能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有利於及時把優秀人才聘用到適合其發揮作用的管理崗位,加強崗位職員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動態管理﹔有利於明確崗位職員的權、責、利,促進其自覺、主動、創造性的開展工作,為教學科研和學生服務。
從大學傳統的治理結構向大學現代的法人治理結構轉變
我國大學傳統的內部治理結構主要是黨委會、校長辦公會和教代會,這種治理結構的缺陷是黨政不分、議行不分、監督缺位。現代大學法人的治理結構要求大學應設議事機構、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它與公司的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的治理結構相對應。現代大學應設理事會,或者董事會,或者管委會等議事機構,設校長為執行機構,在工會設監督委員會,並對教代會負責。監督委員會的職責是對校長執行議事機構決策的監督、評價、提出意見和建議,並對校長的違法違紀、錯誤和失職提出處理意見,或者追究法律責任。現代大學法人治理結構的優越性表現在治理結構形成三角關系,其設置科學合理,責權分明,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總體功能,提高機構運行和工作效率。我們可以把上述治理結構稱為大學的行政治理結構,此外,大學還要處理專業性、學術性和技術性要求很高的問題,像評聘技術職務、討論重大學術問題、授予各類學位、討論決策教學事項等等,因此,高校除有一套行政治理結構外,還應設置另一套並行的學術治理結構,如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教授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等。兩套治理結構可以並行不悖的關鍵是各自負責人互不兼任,職責和權限明晰,行政事物和學術事物界定清楚,誰管誰做主,誰管誰負責。兩套治理結構共同對法律和高校章程負責,為高校的目標和宗旨服務。
從注重外延發展的管理方式向注重內涵發展或通過內涵發展帶動外延發展的管理方式轉變
在各種資源准備不足和高校間引入競爭機制的背景下,高校擴招成為我國高校外延式發展的導火索。不可否認,外延式發展同樣是必要的,但外延式發展應當建立在內涵式發展的基礎之上,才能保証兩種發展方式均衡協調發展,才是我們需要的真正健康的發展。內涵式發展主要是為實現大學的宗旨和功能大學各種構成要素的建設和發展,這些要素包括主體要素,如管理主體、教學主體、服務主體﹔軟件要素,如制度建設、治理結構、獎懲機制、學科專業建設、文化傳統、教風學風考風、學術環境等﹔硬件要素,如校園環境、大學建筑、圖書資料、實驗儀器設備、網絡設備設施等。硬件建設取決於財富的多寡,隻要有足夠的投入,幾乎是一夜之間之事。而主體要素、軟件要素的建設發展非一朝一夕可見成效,它需要積澱和時間的檢驗,需要大學根據自己的優勢在確定目標定位后一以貫之不懈的追求,同樣需要大量財富的投入。就大學而言,憑財富能夠換取的發展容易,憑智慧能夠換取的發展困難。內涵式發展要求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投放到主體要素、軟件要素的發展和建設上,而不是過度地把資源投入到硬件要素的發展建設上,隻有這樣,才能通過內涵發展的需要促進外延的發展,使高校走向常規的發展之路。(作者單位:大慶師范學院)(來源: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信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