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高職的文化自覺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李秋華
2013年01月22日10:21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的十八大要求我們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中國高職教育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從量的擴張發展到質的提升,文化自覺已成為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這種自覺主要應該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辦學目標定位上的文化自覺。培養適應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高技能型人才,是社會賦予高職教育的庄嚴責任。因此,高職院校必須時刻關注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使專業的設置和調整始終與之相適應,從而為社會輸送符合產業需求的人才,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這個文化自覺,首先在專業的設置上要體現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特色,且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要根據形勢的發展及時進行調整﹔其次,人才培養的目標要體現人的職業發展,要對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崗位進行分析,根據各個時期對從業人員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系統設計教學內容,滿足學生不同階段專業學習和職業成長的需要﹔再次是辦學要體現開放合作特色,在現行體制政策下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不斷尋求突破瓶頸途徑,圍繞“四個合作”,即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使校企雙方互利共贏,最終使學生受益,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社會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培養模式創新上的文化自覺。人才培養模式有諸多要素,其中有“四個環節”貫穿人才培養始終,那就是課程教學、教師引導、基地實踐和學校管理,因此課程文化、教師文化、基地文化和管理文化都是育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從課程的角度,“工學結合”是體現高職課程文化的最主要特征,高職教育的課程改革就是基於“工學結合”的理念開展的,就是要融工作於學習、融學習於工作。所以高職的課程設計就要體現一種職業文化,著重學習專業對應崗位用得上的知識和技能。第二,從教師角度,教師是引導和輔助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

  自古以來,我國都有師父帶徒弟的習俗,一個有名氣的師父,拜到他門下的徒弟臉上都有光,這就是師父的個人魅力。作為一名教師,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學生,所以教師文化具有獨特的育人功能。高職院校的教師需要精通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需要以行動為導向創新高職學生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需要具備足夠的職業崗位實踐經驗與專業教學水平的“雙師”素質,需要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和道德修養,這就賦予了高職教學團隊和教師文化新的內涵。第三,從基地的角度,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隻有在校內外基地的實訓條件和功能上進行有效對接,才能使高職培養的人才跟得上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更新換代的步伐。因此,校內外基地也應該是文化互通的平台。比如在校內基地中融入行業企業元素,通過校企合作建設“校中廠”﹔也可以在校外基地融入學校教學元素,開辟教學場所,建設“廠中校”。這樣的校內外基地可以實現育人功能的對接和互補,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學生可以自然吸收校企的多元文化,其職業適應能力必然更強。第四,從管理的角度,學校的管理在育人過程中不僅具有規制的功能,也起著引導和激勵作用。因此,高職院校的教學組織和管理應該適應工學交替的需求,滿足學生學習空間的需求,滿足校企文化融通的需求,以人為本,形成既適應共性化管理、又滿足個性化需求的管理文化。

  校園環境建設上的文化自覺。辦大學就是辦環境。高職院校的環境,無論硬件還是軟件,無論空間布局、設施配置還是環境設計、活動組織,都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統領,體現培養人和培養職業人的統一。其建設應該做到“四個注重”:一是注重學生需求。從時代特征和職業特征兩個維度關注學生的物質和精神需求,以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以尊重人格為基礎,滿足學生成長成才多樣化、個性化的生活學習需要﹔二是注重氛圍營造。按照企業實際生產需要設計實訓場所、配置實訓設備規格,在課程中貫穿“教、學、做”一體化的理念,在實踐環境中設置企業制度規范、工作流程規范和操作警示規范,在文化活動載體上體現校企文化交流與互動,從而為學生的職業意識養成提供條件﹔三是注重陶冶情操。充分利用好每一個學生學習成長的空間,使環境育人貫穿到課堂內外,貫穿到校園的每一個腳落,通過名言、典故、趣談等載體的文化浸潤,讓學生在產生惰性時得到警示,在學習失意時得到勵志,在心情郁悶時得到放鬆﹔四是注重辦學積澱。在教學、制度和氛圍上形成一種師生共同的精神追求,其核心和靈魂,就是有一種統一全校思想、體現學校特色、激勵師生成長的學校精神。最終,形成高職教育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以引領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

(責編:李晨陽、權娟)


相關專題
· 學校黨建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