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馮橋小學地處花山區城鄉結合部,全校2/3以上是全國各地來馬務工的流動人口子女,和城區學校相比,生源素質相對較低,給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了挑戰。為此,學校黨支部立足校情,積極組織全校黨員和教師開展了“流動兒童幫扶1+1”活動,走出了一條特色辦學新路,收到了良好成效。
一是教學“1+1”。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的中心工作,為縮小學校與城區內兄弟學校的差距,由黨支部牽頭,開展了教學“1+1”活動,即把每科老師編成一個團隊,專門對應一部分學習困難的孩子,圍繞讓這部分孩子聽懂,開展“課堂活動大練兵”活動,組織黨員和骨干教師精心備課,認真磨課,努力向課堂要效益,大大提高了教學工作的整體水平。發起成立了8個課外“義務作業輔導班”,放學后,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專門的“一對一”義務輔導,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此外,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和學習習慣,4名黨員和6名入黨積極分子主動承擔了督促學生進行午讀、午自習等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
二是興趣“1+1”。在校黨支部的倡議下,體育、音樂、美術三個科目的老師,分別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幫助學生成立了跳水、籃球、合唱、繪畫等多個興趣小組,按照一個老師輔導一個興趣小組的辦法,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課間、課外活動,讓孩子們在學習之余,加強交流,找到快樂,幫他們盡快融入本地生活。同時,興趣“1+1”活動的開展,也為學校組建高質量的校“跳水隊”、“籃球隊”找到了“千裡馬”,幫助學校形成了新的辦學特色。
三是幫困“1+1”。為了不讓一個外來務工子女“掉隊”,在深入調查每個班級家庭特別困難的外來務工子女情況的基礎上,學校黨支部在全體黨員中開展了一名黨員幫助一名困難學生“結對子”活動,共有16黨員、8名入黨積極分子,與24名外來務工貧困子女結成了幫扶對子。參與結對的教師,不僅從生活上關心這些孩子,幫助他們購買衣物、學習用品、書籍、食品等,還經常利用業余時間幫助孩子輔導功課,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受到了家長的好評。此外,針對該校某五年級患癌學生,校黨支部發動了全校師生開展捐款活動,向該生傳遞了黨組織和學校大家庭的溫暖。
馮橋小學是“全國流動人口兒童就讀示范學校”,開展“1+1”活動以來,流動兒童語、數、外三門主課成績,分別由轉入時的20-40分提高到現在的75分左右。近兩年來,兒童籃球隊、少兒跳水隊分別摘得市十運會上小學男子組籃球比賽第一名和安徽省少兒跳水錦標賽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自信心得到明顯提高。2012年6月,校黨支部又被授予全市創先爭優活動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
更多新聞請點擊:安徽先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