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上,教育部強調,要大興為民務實清廉之風。近些年,教育部黨組對作風建設常抓不懈。2012年是教育系統“作風建設年”,一年間,從決策公開常態化到機關干部下基層,從設立24小時舉報電話到作風行風社會評議,教育系統講正氣、比作風,縷縷新風扑面,作風面貌大變。
機關作風好不好,關鍵要看老百姓滿不滿意。“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這是百姓曾經調侃到機關辦事的遭遇,調侃裡有不滿也有無奈。“作風建設年就是要堅決改掉這些壞風氣。我們必須將這項工作抓出實效,不擺花架子,不走過場。”教育部領導態度鮮明。
過去一年,教育部大力推進政風行風評議,將部機關司局、各地教育部門都納入其中。公開測評,請百姓打分,請督導機構監督,讓問題暴露在陽光下。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堅決追究有關人員責任﹔對工作不積極、有不正之風的干部,堅決處理不講人情。群眾評議推動機關作風大改進。“作風建設年”讓為民服務的理念在全國教育系統蔚然成風。
在河北,當地構建“一站式”服務模式,將教育廳所負責承辦的業務全部統籌起來,並按照“一門受理、專人承辦、內部運作、限時辦結”的工作機制及時有效地為百姓辦事。來辦理業務的申請人隻需到行政服務中心服務窗口進行登記、遞交材料即可。該窗口工作人員有專人受理申請,並移交相關業務處室辦理,業務處室明確專人承辦,在規定期限內辦結后反饋中心,再由中心送達申請人。
在浙江,省教育廳全面推進網上辦事大廳建設工作,確保所有行政審批事項實現網上申報受理和網上審批,並積極提供辦事在線咨詢、辦事項目查詢等服務。通過網上咨詢、信息公開意見箱等網上互動交流平台及時為公眾解答教育方面的法規、政策、辦理流程等問題,虛心接受公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2012年,省教育廳受理網上來信超過7000封,辦結率超過90%。
在湖北,教育廳主動放權,精簡或下放一般管理事項近50%,對行政審批事項進行了“四減五制三集中”改革,即:減少審批事項、審批環節、審批時限、審批費用﹔實行窗口受理制、首問負責制、一次告知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推動審批職能、審批事項、審批人員向一個部門集中。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批事項、審批環節、審批時限大為減少。
轉變作風,要靠實干。如何把好事辦好?“帶著一個問題、蹲在一個地方、住上一段時間、找到一個辦法、形成一個成果”。2012年,教育部大力推進機關干部到基層蹲點調研,提高機關工作科學化水平。54名干部分赴新疆、貴州、雲南、青海等10個西部省(區、市)的基層教育單位蹲點一個月。
“根扎了下去,問題帶了回來。在調研基礎上開展工作,才能切實解基層之渴,才能贏得百姓的擁護。”蹲點調研的教育部機關干部在基層的磨煉中轉變了作風、得知了民意、思考了工作。如今,到基層蹲點已經成為教育部制定出台重大政策、破解教育改革發展難題的重要依據,也成為提高黨員干部能力的重要途徑。
教育部機關干部在加強學習、提升能力上帶了好頭。地方各省市也扎實推進,力求改變。在湖北,省教育廳提出打造一支“科員及干部適崗入門、科級干部應知應會、處級干部行家裡手、廳級干部專家權威”的專業團隊。省廳組織各處室開展崗位練兵、技能競賽活動,提高公務員的辦文、辦會、辦事和抓落實的能力,要求機關干部努力做到“提筆能寫、開口能講、問策能對、遇事能辦”。
在吉林,省教育廳推進“六子”活動:讀本子,不斷充實提高自己﹔坐凳子,耐住清貧和寂寞﹔動腦子,勤於研究思考問題﹔爬格子,有所創造和積累﹔串門子,沉下身子到基層去﹔挑擔子,勇於擔當發展重任。
“經過多年的努力,教育系統作風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與中央的新要求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決心還不夠大、規定還不夠細、措施還不夠實。”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要求,各地由領導帶頭,持之以恆地執行中央要求,繼續推進教育系統作風建設。(記者 張婷)(來源:《中國教育報》2013年1月15日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