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綜合評價工作開展的基本情況
開展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的綜合評價工作,是新世紀新階段經濟領域統戰工作的一項基礎性和開創性工作,是中央統戰部五局近年來力抓的一項重點工作。此項工作自2005年啟動以來,大致經歷了局部試點、全面試行以及深入推動等三個階段。
一是局部試點階段。2005年6月,在國家發改委、國家工商總局、國家稅務總局、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國家環保總局、全國總工會、全國工商聯的支持下,中央統戰部下發了《關於開展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綜合評價試點工作的通知》(統辦發〔2005〕(五)38號),決定在山西、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四川六省(市)和銀川、溫州二市開展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綜合評價試點工作。試點工作得到了當地黨委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山西、江蘇、浙江、溫州等省市的主管書記都作出了重要批示並提出了明確要求。如浙江省委梁平波副書記批示:“同意此方案,所需經費請向財政廳專門報告”。各地抽調了精干力量,成立了由統戰部牽頭,工商、稅務、勞動保障、總工會、工商聯等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領導機構和工作班子,其中,上海、溫州等地充分發揮工商聯的作用,共同牽頭組織試點工作。銀川、溫州的試點工作均由市委牽頭推動。為保証試點工作的順利進行,一些試點單位還劃撥了專門經費,一些省市從高校、研究機構、機關聘請專家、抽調人員,組成模型設計小組,進行聯合攻關,制定了試點方案並報黨委和中央統戰部。經過三個階段的工作,到2006年初,各試點省市陸續提交試點總結報告。2006年3月底,中央統戰部在杭州召開了綜合評價試點工作總結會議,試點工作圓滿結束。
二是全面試行階段。在深入總結試點工作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2006年8月,中央統戰部正式下發了《中央統戰部關於開展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綜合評價工作的意見(試行)》(統發[2006]14號),推動綜合評價工作由局部試點向全國范圍內展開。截止到2008年7月,全國有29個省市按照統發[2006]14號文件的要求,切實採取有效措施開展了綜合評價工作。
三是深入推動階段。為了進一步推動綜合評價工作,2007年中央統戰部重點抓了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牢牢把握工商聯換屆這個契機,基本確立了“凡進必評”的原則。主要是通過文件、會議等形式強調要求各地在工商聯換屆過程中,必須堅持“凡進必評”原則,把開展綜合評價作為對非公經濟人士進行政治安排的前置程序和主要依據。這條原則在實踐中得到很好的貫徹。比如,全國工商聯換屆中,就有1名常委人選和3名執委人選因綜合評價不合格而未予以安排。二是與浙江省委統戰部、浙江省工業大學合作,經多次調試成功研發了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綜合評價管理信息系統,並於2007年7月份在杭州召開了綜合評價軟件操作培訓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15個副省級城市黨委統戰部軟件操作人員參加了培訓。培訓班取得了良好效果,各地操作人員基本掌握了綜合評價軟件的操作要領,交流了各地開展綜合評價工作的有關情況。下一步工作重點是加強調查研究工作,全面了解各地開展綜合評價工作的進展情況,摸清存在的問題,明確下一步工作思路,並繼續修改完善綜合評價軟件。
二、綜合評價工作取得的積極成效
一是積極效果已經呈現,重要性和必要性獲得廣泛認同。各地普遍反映,隨著綜合評價工作的深入開展,其重要性、必要性和前瞻性日益凸現,也逐漸得到了地方黨委、政府和有關方面的廣泛認可和有力支持。
二是“凡進必評”的原則基本確立,成果應用機制逐步形成。在工商聯換屆過程中,各地在推薦安排企業家副會長時,都對人選進行了綜合評價或有關部門綜合評審,並把評價結果作為推薦和安排人選的主要依據。有的省市還把評價結果運用到對非公有制企業的各種考評工作中,從而實現綜合評價成果運用的最大化。
三是統戰部門切實發揮了牽頭協調的作用,長效機制初步建立。通過綜合評價工作,各級統戰部門改變了過去較封閉的工作方式,加強了與政府部門的聯系,在實際工作中樹立了統戰工作的權威性,形成了在黨委領導下的統戰部門牽頭負責,各相關部門配合的格局,初步建立了綜合評價的長效機制。
四是部分省市對現有的綜合評價體系進行了積極探索。部分省市結合本地區的實際,通過深入細致的調研,對現有的綜合評價體系作了修改、完善和補充。北京、大連、哈爾濱等地還自行研發了綜合評價軟件。
三、開展綜合評價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是較好地貫徹落實了科學發展觀。各地普遍認為,綜合評價注重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政治思想、企業經營管理、履行社會責任和個人社會形象等方面的全面考察,注重把黨的統戰工作和政府部門業務工作相結合,注重群眾的評價,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二是提高了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選拔、培養和政治安排得有效性和准確性。與其他領域的統戰工作相比,非公這個新的階層出現的最晚,黨的統戰政策、理論相對比較薄弱,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最弱。另外,長期以來,我們在非公代表人士的培養、考察、安排工作中帶有一定的隨意性。這主要是我們在人物的遴選、甄別上缺乏基本的標准、尺度,隻能依靠平時接觸的印象和政治安排時的突擊考察,進入視野的非公人士的面、了解的深度以及所了解的情況的准確性都不夠,不能做到廣泛性、進步性和代表性的結合。建立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綜合評價體系,為選拔和培養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確立“框架”和“尺度”,是新世紀新階段經濟領域統戰工作的一項基礎性和創新性的工作。
三是有利於有針對性地做好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准確掌握了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的情況,包括優勢和不足,將有效增強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預見性、主動性和針對性。
四是有利於統戰部門和政府部門信息共享。綜合評價的信息可與銀行、工商、勞動、稅務、環保等部門共享,對於加強統戰部與政府部門的聯系與溝通,拓寬新世紀新階段統戰工作的領域,擴大統戰工作的影響,共同促進“兩個健康”具有重要作用。這次試點工作中,有的地方統戰部門與10個政府部門建立了協作關系,有的與18個部門建立了聯系。
四、綜合評價的主要內容和基本作法
(一)綜合評價的內容。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1.思想政治素質。主要反映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思想政治狀況和現實表現,涉及政治態度、參政議政能力、企業文化建設及支持所在企業黨、團、工會組織建設和發揮作用情況等5個評價要點。2.履行社會責任情況。主要通過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依法經營、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參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情況,反映其社會責任意識,包括對待員工的態度、參與光彩事業、捐資助學、賑災、扶貧等公益事業以及參與環境保護、自然資源保護情況等7個評價要點。3.企業發展與經營管理狀況。主要通過企業的年檢、納稅、信用、資產狀況和行業地位以及企業發展戰略、技術創新能力等情況反映非公有制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遵章守法和企業發展潛力等情況,包括4個評價要點。4.個人修養及公眾形象。主要涉及非公有制經濟代表人士的個人操守及在業內和社會上的口碑,包括2個評價要點。
四個方面的內容被分解為18個評價要點,分別由主評單位和協評單位根據不同的指標項,按照A、B、C、D四級予以評定。統戰部根據各部門的評定等級進行匯總,根據專門研制的軟件進行分類處理,為代表人士建立正規的個人檔案,並根據其發展變化的情況進行動態的管理。
(二)綜合評價的組織領導。綜合評價涉及的部門比較多,評價主體分為主評單位和協評單位。評價主體包括統戰部、工商局、環保局、國稅局、地稅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及安全生產部門、經貿委、科技部門、人民銀行、工商聯、總工會,是參與綜合評價硬性指標評定的單位,主要是參與定量分析﹔協評單位主要包括人大、政協、公安部門、計劃生育部門、法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統計等部門,參與協助綜合評價工作。由於此項工作涉及面廣,參與單位多,根據試點階段的經驗,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須要在黨委領導下進行,具體工作由統戰部負責牽頭。
(三)建立信息庫。在開展綜合評價中,評價對象自填的信息表、評價主體填寫的部門意見表等等是評價對象的初始檔案。統戰部牽頭召開聯席會議,匯總各部門的評價情況,相關數據原則上每年更新一次。研制開發的軟件系統將根據企業每年數據的變化,主要對企業的資產情況,包括利潤、稅收、資產負債率、職工人數、工資情況、安全生產、企業信用、銀行資信等數據制成變化曲線圖,從中了解評價對象企業的變化走勢,一是便於統戰部了解代表人士的情況,二是經有關部門告知代表人士企業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風險的發生。
(來源:中央統戰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