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2013,北汽股份將迎“大考”

2013年01月16日16:45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2013年,是中國汽車市場深度調整的第3年,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進一步明晰。作為自主品牌,北汽集團后發先至。伴隨著汽車產業深化調整進程迅速成長,借勢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大趨勢,北汽集團用不足3年的時間,借助海外並購已初步構建起全價值鏈自主創新體系能力,成為中國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典范。

  日前,記者就此專訪了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和誼。

  轉型升級是當務之急

  徐和誼表示,當前,中國汽車產業正從高速增長進入平穩增長期,北汽的發展具備了“借東風之勢,先萬裡之行”的便利條件。作為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后進者,跟隨策略顯然不是北汽的目標,創新發展和跨越發展是北汽必須要解決的一個核心課題。

  北汽的發展從來就不是“循規蹈矩”的,得益於北汽在結構調整與升級轉型持續的堅持,10年的巨大發展讓北汽已經具備了世界級的規模。2002年,北汽集團產銷不足18萬輛,2012年北汽集團產銷達到170多萬輛,10年增長8倍﹔2002年,北汽集團產值為117億元,2012年實現產值1820億元,增長近14倍。如今已成為中國汽車行業骨干企業的北汽集團,其綜合經營指標排在行業第四。如單從銷量上比較,北汽集團已經與寶馬(2011年銷量167萬輛)接近。

  2013年北汽該如何轉變發展方式?徐和誼告訴記者,黨的十八大報告已經明確,要靠創新驅動,不創新怎麼轉變?北汽要考慮的是怎麼把轉變發展方式落到實處。北京市提出要推動集成電路、新材料、高端裝備與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4大潛力產業集群跨越發展。4大潛力產業中,北汽的業務就涉及兩項。

  集團化發展是北汽的“看家寶”,在此基礎上北汽將考慮用集群化管理來提升集團整體發展速度。如乘用車集群、商用車集群、新能源集群、金融集群、國際業務集群、技術研發集群、通用航空集群等,用集群對業務進行分類管理。

  先進制造觀引領發展

  徐和誼認為,中國要成為汽車強國,一是要有國際化的中國自主品牌,二是要有世界級的跨國公司。但中國汽車產業目前存在3大怪現象:一是有大企業但沒有大品牌﹔二是有大制造卻沒有大研發﹔三是有大引進卻沒有大出口。中國汽車產業要真正由大變強,就必須擁有一批世界級的跨國公司。

  北汽堅定地走出了一條先進制造之路。近年來,北汽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多重創新之路。堅持高舉高打,通過收購薩博品牌車的技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建立屬於自己的全價值鏈自主創新體系,以高起點打造具有國際水准的高端化自主品牌。下一步,北汽將發展汽車輕量化、智能化、電子化方面的技術,使中國的先進制造業跟上國際的發展水平。

  大力推進自主創新

  去年上市的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車E系列,市場反響與銷量表現不凡,上市伊始就保持月銷量2000輛以上。截至去年12月底,E系列累計銷量達20008輛,並成為12月A0級市場銷售漲幅最高車型,在該細分市場排名第四,在業內一舉開創了“銷量增長快、渠道建設快、口碑積累快”的“北汽速度”。

  今年上半年,北汽將正式推出在完成對薩博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后的首款中高端自主品牌乘用車紳寶D系列,越野系列的B40也將在2013年全面上市,這對矢志走國際化中高端自主品牌道路的北汽來說,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挑戰。此外,作為北汽自主品牌發展核心載體的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也將在2013年迎來大考。徐和誼透露,全面進入資本市場是北汽“十二五”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按照這一目標指引,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工作也將在2013年進入倒計時准備。

  徐和誼表示,過去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式都比較粗放,大家都把眼睛盯在銷量、營業收入這些硬指標上,而對於發展的質量、運行的效益、資源的消耗、勞動生產率等指標關注得很不夠。對於北汽來說,未來要在發展理念和增長方式上來一個根本轉變,即由單純依賴規模擴張的外延式增長,向以效益和質量為基礎的內涵式增長與外延式增長結合的方向轉變。北汽集團的目標不是全國最大而是全國最強,要做國際化的企業,形成自己的自主創新能力,制造出有口皆碑的高質量產品。(蘇 民)

(責編:李晨陽、楊媚)


相關專題
· 國企黨建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