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廣集團公司是一家有著50多年歷史的老國有企業,曾經作為浙江省主要煤炭工業基地,對浙江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隨著煤炭資源漸趨枯竭,礦井相繼關閉,主業萎縮,大量職工下崗,企業一度陷入瀕臨破產邊緣。
近年來,新一屆領導班子改變“一煤獨大”歷史,積極發展生物質產業,實現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大力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以帶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走出了一條具有長廣特色、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轉型發展之路。
尋找新能源
燃煤發電機組關停后,企業和職工何去何從成為一道難題。長廣集團把眼光投向了新能源產業——生物質發電。
長廣集團公司先后投資1.1億元,建成省內規模最大的生物質發電機組,裝機容量為2×15兆瓦,項目列入省重點工程,並於2010年4月和2010年12月先后並網發電,實現了長廣發電生產由燃煤發電向生物質發電的成功轉型。2011年,兩台機組累計發電量15130萬度,上網電量14013.14萬度,營業收入10612.2萬元,實現利潤483萬元。
生物質發電機組的成功投運后,長廣集團公司瞄准以生物質板塊為主的新能源領域,先后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簽訂了生物質綜合利用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生物丁醇、生物燃氣發電中試項目合同。同時,擬在國內生物質資源豐富的地區進行建設布點。
由此可見,當今時代,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新興產業引領產業的發展方向,誰捷足先登,誰必將佔據發展的制高點。
廢棄礦石再利用
為實現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長廣集團公司利用煤炭開採過程中廢棄的數以百萬噸的煤矸石資源,在牛頭山礦區原一礦工業廣場,建設年產8000萬塊(折標)煤矸石頁岩燒結磚生產線,項目一期於2010年3月竣工投產,先后獲浙、皖、蘇三省市場准入証,產品供不應求,成為集團公司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1年11月,集團公司再投資4000多萬元,建設同等規模的項目二期生產線,並在今年8月點火投入試生產。2010年10月,長廣集團公司與省建設投資集團公司合作投資1.8億元,引進國外先進牆材技術,建設年產2.4億塊(折標)頁岩、煤矸石燒結磚生產線,並於今年3月投入試生產。由此,長廣新型牆材生產能力達到年產4億塊(折標),成為國內產能規模最大的新型牆材生產基地,還讓200多名下崗職工重新走上了就業崗位。
這啟示我們,“東方不亮西方亮”,實施多元發展戰略,是企業增強抵抗市場風險能力的需要。
巧用“兩個市場”
長廣集團公司充分發揮地處長三角腹地、交通網絡完善、物流量豐富的區位優勢,對相關資源、市場、運作機制等進行全面整合,發揮多年物貿、運輸經營的經驗和市場佔有的優勢,廣泛拓展國內外的發展空間,強化貿易提升企業規模的功能。貿易業務從單一的煤炭購銷向鉛、鋁等有色金屬擴展,業務范圍從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邁進,並且有效地控制了經營風險,物貿規模從不足1億元提升至10億元以上,快速提升了集團的經濟總量。
從中可以看到,在當今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國有企業應該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制定有針對性的經營策略,在更加廣闊的空間,尋找轉型發展的機遇和要素支撐。
投資專科醫院
近年來,長廣集團公司按照建設特色專科醫院的發展思路,積極整合企業內外醫療資源,投資4600余萬元完成職業病防治所遷建工程項目,投資350萬元收購長興縣煤山地區醫院,開展了“二乙”醫院創建,職工醫院診治規模由原來的93張床位增加到400張床位,2011年,醫院門診量73000余人次,比2007年增長128.8%,業務收入7600余萬元,比2007年增長198.6%,逐步走上集職業病防治、精神病治療、殘疾人康復為一體的特色醫療發展之路。
“長廣”的實踐表明,對於資源枯竭型礦山企業,墨守成規必死,急於求成必亂。轉型發展的活力來自企業的深化改革和深挖潛力。立足實際,因企制宜,整合優化資源配置,才能使企業不斷提高競爭能力,立於不敗之地。
(2012年第22期)
(《今日浙江》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