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指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報告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近年來,巫溪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山水資源為依托,以發展生態經濟為重點,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初步探索出一條邊遠貧困山區“后發趕超、綠色崛起”的發展道路。深刻領會和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我們更加堅定了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實現巫溪綠色崛起的信心和決心。
以打造山水產業為切入點,提速發展生態經濟
山水資源是貧困地區跨越發展的重要依托,發展生態經濟是實現后發趕超的主要途徑。巫溪山水資源豐富,目前已發現礦產18種,探明儲量的有8種,其中大理石儲量1.2億立方米,煤炭2.1億噸,硫鐵礦1200萬噸,鹽鹵8.4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開發量84萬千瓦,風能50萬千瓦﹔森林面積323萬畝,活林木儲積1300余萬立方米。這是巫溪實現后發趕超的本錢和優勢所在。面對國務院確定的“限制開發區、水資源涵養區和人口減載區”的定位,巫溪將大膽解放思想,以山水資源為依托,以資源驅動項目,以項目吸引資本,以資本帶動發展,全力打造山水產業,提速發展生態經濟。
集合力量,發展“山”產業。大力發展能源礦產業,積極開發風能資源,支持勘探開發石油、頁岩氣資源。提升壯大以大理石板材加工為重點的環保建材產業,加快發展中草藥提純生物醫藥產業。
勘探開發,發展“水”產業。開發利用天然弱鹼性水資源,全面推進流域綜合開發,加快發展水上觀光和特色水產養殖業。
通過不斷提升山水產業的規模和水平,使資源優勢迅速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以堅持循環發展為著力點,促進發展方式轉變
轉變發展方式、堅持循環發展是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巫溪從建立健全轉變發展方式的長效機制入手,成立資源管理委員會,通過提高資源管理水平,統籌資源配置和開發,深入開展行業專項整治,關停並轉效益不好、浪費資源的開發企業,依法收回資源開發權,杜絕對資源“亂圈亂佔、佔而不用”的行為。
政府主導建立合理的資源開發利益分配機制。企業在巫溪注冊,在巫溪納稅。政府以資源作為資本,與企業展開深度合作,把資源開發帶來的財稅和股權收入,投入到扶貧開發、社會事業、基礎設施等領域,實現發展生態經濟造福人民群眾的目的。
建立循環發展模式。以水電、風電為電力支撐,積極開展與國家電網的協作,確保地方能源盡量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支持巫溪發展“山水”產業。與相關企業合作開展大理石加工、煤選洗、黑鹵綜合利用等,培育相關聯的配套產業和資源開發利用的下游產業,切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升產品附加值。
以調整經濟結構為根本點,推動產業協調發展
調整經濟結構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推動產業良性互動、相互協調、同步發展的有效手段。巫溪將圍繞能源礦產、環保建材、生物醫藥、食品輕紡四大支柱產業,建好基礎設施,完善發展平台,強化要素保障,提升配套能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清潔能源、新型建材、農特產品精深加工業,優化產業產品結構,提高品牌質量效益,做大做強工業經濟。
巫溪還將發揮資源優勢,打生態牌、走特色路、念致富經。優化農業區域布局,以科技為支撐,精心打造現代農業園區,以龍頭企業為帶動,以重專大戶為紐帶,以農戶為主體,集中力量做優做特馬鈴薯、中藥材、煙葉、草食牲畜等骨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打造全國知名人文生態旅游勝地,加大投入,推進紅池壩、寧廠古鎮、大寧古城等重點旅游景區建設,切實完善接待服務設施,打造特色縣城旅游中心。精心策劃,深入挖掘,提升文化底蘊,積極培育一批旅游精品,大力發展旅游支柱產業。
以深化改革開放為關鍵點,凝聚發展強大動力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必須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尊重市場規律,發揮政府統攬協調作用。巫溪將以市場為導向,打造“低物流、低稅費、低要素、低物業、低融通”的投資環境,建設巫溪物流園區,配套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提高物流、物業等配套服務水平。
優化發展環境,提升服務效能。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程序,兌現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加強運行監測管理,強化水、電、煤、油、人等要素保障。深化校企合作,建設職校、技校、電大等“六校合一”的職教園區。聘請中咨公司、深圳泛華國際的資深專家學者,為巫溪發展建言獻策。引進重慶銀行、三峽銀行、重慶興農擔保公司,成立金融服務中心、瀚信擔保公司,破解企業融資難題。擴大對外開放力度,進一步吸引縣外投資,目前已引進三峽水電、中冶建工、湖北凱瑞百谷等企業集團參與巫溪流域開發、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圍繞重點支柱產業,建立“一個項目、一名縣級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項目推進機制,凝聚加快發展生態經濟的強大動力。
(作者系中共巫溪縣委書記)
(2012年第12期)
(《當代黨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