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參某信息化研究所增強推動信息化建設緊迫感—— 信息制勝,且看先鋒再沖鋒
超前規劃:“路線圖”瞄准八年后
隆冬的京城雪花飛舞,總參某信息化研究所會議室內,一場以“搶抓新機遇、推進新發展”為主題的座談會正在進行。與會人員發言的內容,都聚焦到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力爭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這一目標上。
“實現這一目標,隻有8年的時間了。我們要隻爭朝夕,既要做好眼前的工作,又要進行超前規劃!”座談會上,政委李成軍的話引起大家的共鳴。
李政委向記者介紹,他們結合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勾勒出未來8年科研攻關的“路線圖”,確立了新一代指揮信息系統的發展藍圖。
記者在該所2013年工作規劃上看到,除了詳細列出新年度的科研攻關任務,還有一個特殊的附件——《未來八年科研創新基本構想和重點工程》。所領導告訴記者,這些工程每一項都瞄准軍隊信息化建設的瓶頸問題。
由該所承擔的全軍某重點工程建設啟動在即,他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網絡體系結構的選擇。有人支持沿用已有技術,難度和風險較小﹔有人建議使用一種新興技術,風險系數大,與原來設備不兼容。該所組成總體論証專家組,經過科學分析、反復權衡后決定,不能片面追求短期的“立竿見影”,而要瞄准長遠目標超前謀劃,最終他們選擇了后者。
面向戰場:每次填補空白都是新起點
這些天,總部在南京軍區組織的一場演習中的場景,一次次在該所研究員王建新頭腦中回放。從演習場回來,他便召集科研人員研究某型指揮信息系統在作戰環境中暴露出的問題。
“這些問題,坐在實驗室和辦公室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出來的。現在我們正集中研究解決之策,盡快對新型指揮信息系統進行升級!”王建新面色凝重地對記者說。
其實,該型指揮信息系統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填補了國家和軍隊多項空白,受到全軍上下的好評。擔任該項目總師的王建新剛走下領獎台,就帶著科研人員奔赴大江南北的演練場,上高原、進大漠、鑽坑道,為該系統的升級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
“所裡近年來屢獲科研大獎,許多成果被權威部門鑒定為‘重大突破’‘填補空白’‘國際領先’。對照黨的十八大報告對軍隊建設提出的要求,我們深切地感到,在打贏的征途上,每一次填補空白都是新的起點。”所長劉怒說。
為確保新研制和配發部隊的信息化裝備管用實用好用,所裡出台一項硬性規定:相關科研人員每年至少拿出三分之一的時間,到各級指揮機關和部隊進行調研,聽取官兵意見,發現裝備短板,及時進行改進。
創新驅動:打破“鳳毛麟角”之困
“頂尖人才鳳毛麟角!原創成果鳳毛麟角!”中國工程院院士、該所總工於全在談到軍隊信息化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時說。他告訴記者,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大精神,全所科研人員形成一個共識:打破“鳳毛麟角”之困,必須靠創新驅動、人才驅動。
該所新制訂的《人才建設五年規劃》,充分吸收十八大報告中“加快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布局”“加大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支持力度”“引導人才向科研生產一線流動”等新思想新觀點,為打造高素質科研人才方陣勾畫出了美好藍圖。記者了解到,該所近期啟動的數十項重大科研項目中,60%以上由35歲左右的年輕人領銜擔綱,一大批年輕骨干在科研一線挑大梁、打頭陣。
為了激發科研團隊的創新動力,該所鼓勵科研人員自主選擇研究方向,設立所長基金、創新基金和特殊貢獻獎等給予支持。在該所某中心,科研人員正運用國產信息系統核心元器件,引入新概念、新技術進行科研攻關。在該所某通信研究中心,博士碩士們正向一項世界級科研難題發起沖鋒。(吳旭 李強 通訊員 姚建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