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以制度自信推動民主政治建設

楊雪冬
2013年01月09日09:5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中國依然處於社會主義處級階段和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路並不平坦順暢。國內外情況的快速復雜變化以及不斷涌現的各類挑戰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持續有效運行,才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因此,在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時,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繼續“勇於實踐、勇於變革、勇於創新”。對於政治體制改革來說,尤其如此。因為圍繞政治體制改革的爭論更為激烈,政治領域的每一項具體改革都具有深遠而廣泛的影響,關系到中國的改革發展進程。

政治體制改革是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提出,“政治體制改革同經濟體制改革應該相互依賴,相互配合。隻搞經濟體制改革,不搞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也搞不通。”盡管在后來的改革進程中,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相比,遇到的困難障礙更大,取得的成效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差距明顯,但並沒有停滯,一直在積極穩妥地推進著,尤其是對於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和路徑的認識不斷清晰完善。

執政黨高揚人民民主的旗幟,順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變化以及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強的政治參與要求,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這套制度連同經濟、文化、社會領域的制度共同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成為了中國各項改革繼續深入推進的起點和邊界。因此,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要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積極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制度績效決定了制度自信

有著建國后60多年執政經驗,改革開放30多年的變革實踐的執政黨對自己帶領人民選擇並建設的制度充滿“自信”。這種“制度自信”是建立在經濟的高速持續增長,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改善以及對各種重大事件、災難的有效應對等大量客觀事實基礎上的。從世界范圍比較,中國的制度“特色鮮明,富有效率”,獲得了公認。制度績效決定了制度自信,有助於消除制度建設、變革過程中的“妄自菲薄”,避免“數典忘祖”式的改革實踐,堅定從中國國情出發的道路選擇。

但是,制度自信不能蛻化為“妄自尊大”,走向自我封閉,這是更為危險的傾向。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一個學習創新的過程。通過打開國門,積極吸收人類文明的先進成果,中國充分利用了“后發優勢”,在許多領域縮短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距離,甚至實現了趕超。就政治體制來說,民主法治建設的深入得益於各級黨政機關以及人民群眾的開放心態和學習精神。但是,必須承認,現有的民主法治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民主政治的具體制度設計和實踐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擴大人民的有序政治參與,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發揮人民創造精神等方面還存在不足。要克服這些不足,必須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十八大報告系統提出了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基本路徑

十八大報告從“制度自信”出發,以“制度建設”為切入點,系統提出了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基本路徑。這條路徑包括三個基本內容:

首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構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在這些制度上建立的各項具體制度。實踐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利於保持黨和國家活力、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有利於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

其次,要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任何一套制度都不是完美無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處級階段這個歷史時期建立起來的,並且會隨著這個歷史時期的變化而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完善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保証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保証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保証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保証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

第三,要更加有效地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制度效力。客觀地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雖然已經形成,但是還是框架式的,粗線條的,在體制、機制、程序、技術、方法等諸多方面還有著巨大的構建、填充和完善的空間。隻有豐富、夯實中觀、微觀層面上的體制機制、程序技術、方法手段,才能使這套制度更為有效地運行起來,真正走出一條中國民主政治發展新路,避免倒退到“封閉僵化的老路”,滑向“改旗易幟的邪路”。要做到這點,就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大力鼓勵基層和地方的創新實踐,將不斷增長的政治參與熱情,以及改革創新要求轉變為推動體制改革完善、有效運行的動力,使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具體制度,煥發出更大的活力。

民主政治建設是具體的實踐,而非空談的口號。既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又要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既要堅持各項已經確立的政治制度,又要改革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體制機制﹔既要善於總結改革創新的實踐經驗,又要充分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通過激化制度活力發揮制度優勢,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為中央編譯局世界發展戰略研究部研究員)

《紫光閣》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權娟、楊媚)


相關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