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郝 安
2013年01月08日09:4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十八大首次在黨代會報告中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豐富內涵及其三者之間的關系﹔首次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界定為“最鮮明特色”﹔首次向全黨鮮明強調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凸顯不斷豐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成果、理論成果、制度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

這個成果、這些創新、這份自信簡明而又鮮明地向黨內外、國內外宣示了我們黨舉什麼樣的旗、走什麼樣的路、以什麼樣的理論為指導、堅持什麼樣的制度、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目標繼續前進這些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大問題﹔這個成果、這些創新、這份自信來自於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來自於全國人民的高度認同,來自於對世界發展的獨特貢獻﹔這個成果、這些創新、這份自信讓世界看到了一個愈加成熟、愈加自信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最強和非凡底氣。

1

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時,受歷史條件限制,他們只是在批判舊社會中發現了新社會,對未來社會做了原則的論述,勾畫的僅僅是一個遠景,一個目標﹔而預留了相當大的空間給將生活於該時代的人們去發展、去探索。這以后幾近百年,馬克思主義在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飛躍中,都有實踐、理論、制度三種實現形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高高舉起的一面旗幟。風展紅旗如畫。它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的,也是建立在我們黨長期奮斗基礎之上的,是由我們黨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接力探索取得的,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著無數仁人志士的夙願和期盼,凝聚著億萬人民的奮斗和犧牲,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發展中國、穩定中國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七大將“旗幟”概括為一條“道路”、一個“理論體系”﹔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和“7•23”重要講話中,對“旗幟”內容又做了進一步深化,增加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把“制度”凸顯出來了﹔黨的十八大第一次在這面旗幟上寫上三句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論述道路、理論體系、制度內涵的基礎上,對30多年來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的三大成果給予了濃墨重彩的闡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作為黨和人民90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科學闡述了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相互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踐、理論、制度緊密結合的,既把成功的實踐上升為理論,又以正確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還把實踐中已見成效的方針政策及時上升為黨和國家的制度。作為實踐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作為理論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作為制度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鮮明特色。從實體內涵上,它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實現途徑、行動指南、根本保障的內在聯系上,特就特在這三者統一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上﹔從表現形式上,它特就特在其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上。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

2

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四個“關乎”,將道路的重要性說到了極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設﹔既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又堅持改革開放﹔既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又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形態,是中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歷經風雨、艱難探索開辟出來的現代化正路、大路、好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受了歷史和實踐的檢驗,得到了全黨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也受到越來越多的國際關注和贊譽。實踐証明,在經濟文化落后的中國要實現國家現代化,除了走社會主義道路沒有別的選擇。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國泰民安,豐衣足食,受到世人的尊重。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走自己的路,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短短30多年,中國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這個歷史進程中,中國普通老百姓分享了改革開放的成果,煥發出巨大的創造性和活力,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得到生動詮釋。中國的發展給全世界帶來機遇,世界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是中國道路造就了中國奇跡。

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道路不僅經歷很長時間,而且伴隨著嚴重的經濟危機、野蠻的殖民侵略乃至殘酷的戰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結合中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基本國情,還積極吸收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合理成分,在形成、發展過程中積累了社會主義建設以及當代人類社會發展的豐富經驗。我們的這條道路既不同於西方資本主義道路,也不同於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道路,而是一條新路。

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態度非常鮮明,立場非常堅定。重申的誓言裡,我們已經有了充分的自信、深厚的基礎以及可以向全世界庄嚴宣告的底氣。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沒有其他方向可以選擇,沒有其他路徑可以取代。

這是一條艱辛而輝煌的富強之路,每一寸道路的延伸都凝結著全國各族人民的心血。

3

一個政黨也好、民族也好,要走在時代的前列,就一刻也離不開理論思維。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重視理論思維、理論創新、理論武裝,是我們黨優良的傳統特點和優點之一。為什麼我們黨如此重視思想理論武裝?如此強調中國特色?因為照搬別國經驗行不通,所以每一個決定性勝利都得益於科學的理論指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堅持、發展和繼承、創新的關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形態,是我們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

“中國特色”表明這一理論體系吸收了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最鮮活的實踐結果,深深植根於中國大地,植根於現實的基礎之上。這個理論體系的最可貴之處,是不單純闡述和搬用前人的學說,而是發現了前人的理論無法解釋和解決的問題,在前人理論精髓的指引下,勇敢地總結人民群眾的新實踐,然后又在實踐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新理論,並用這個新的理論去系統回答中國當前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符合中國這樣人口多、底子薄的東方大國實際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不斷提高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獨創性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對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陳舊觀念,統一全黨思想,凝聚社會共識,促進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指導,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理論體系”表明這一理論是一個整體。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緊密相連,相互貫通,是一個有著嚴密內在邏輯的完整開放的體系。這一理論體系有一個總的依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總的布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一個總的任務: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一個共同的主題:發展﹔一以貫之的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同時,它在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上層層推進,一脈相承: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和基本的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科學發展觀則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圍繞這些重大問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系列重大理論觀點和戰略思想。這些理論觀點和戰略思想既保持根本上的一致性,又在新的起點不斷有新的進展,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理論是探照燈,比知識更高一層。理論撥開事物現象而揭示規律,因此在本質上更切合實際。許多在現象上打圈子轉來轉去的事,在理論上一句話就可以立判分曉。一個理論體系的形成,是這種理論成熟的標志。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4

一個國家和政黨的宏偉目標能否實現,除了看是否有科學的理論指導、切合實際的發展道路,還要看其作出怎樣的制度安排,提供什麼樣的制度保障。因為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關系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鄧小平意味深長地說,還是制度靠得住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各方面體制機制等具體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國家層面民主制度同基層民主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形態,是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共產黨執政60多年來,堅持推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系的制度體系。這個制度有三個層次,即根本層面的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層面的制度:包括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具體層面的制度:包括建立在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這些不同層面的制度,從宏觀到微觀,從框架到細部,打好基礎,建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宏偉大廈,既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又很好地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原則,還吸收借鑒人類制度文明的優秀成果,順應了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和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符合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集中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是被實踐証明了的切合中國實際的制度設計,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我們無論是擺脫危機還是創造發展奇跡,都沒有什麼捷徑可走,也絕不是偶然的幸運。它的所有“奧秘”都在於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以及由制度產生的能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

我們的制度特色鮮明、富有效率,但還不是盡善盡美、成熟定型的。這些,十八大報告毫不回避,講得很充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其制度也需要不斷完善。要把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好原則、好措施制度化、保持住。這就是辯証法,也是自信的體現。在自信中保持清醒,才能站得更穩,走得更好。

人類社會發展史表明,社會變革,歸根結底是制度的更新與重塑。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最終也必然歸結和落實在制度自信上。這三個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大擎天砥柱。

從1921年至2012年,我們黨先后召開過18次全國代表大會。從黨的一大到十八大,既是一部中共黨代會史,也是一部濃縮的中共黨史,一部中共誕生、發展、壯大、成熟史。民主革命階段召開的7次黨代會,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求得民族獨立和自身解放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后召開的11次黨代會,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召開了4次,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召開了7次。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召開的歷次黨代會,都貫穿著一條主線,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讀了民主革命階段的前半部,能使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投身中國革命奮斗之艱難、探索中國革命道路之曲折、奪取中國革命勝利之不易﹔讀了社會主義階段的后半部,能加深人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認識和了解。

50年前,毛澤東高瞻遠矚,指出從現在起,五十年內外到一百年內外,是世界上社會制度徹底變化的偉大時代,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時代,是過去任何一個歷史時代都不能比擬的。果然,中國共產黨在半個多世紀執政的緊要關頭,帶領全國人民披荊斬棘,義無反顧地堅持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通走好,走出了一條陽光大道。

列寧說,生氣勃勃的創造性的社會主義是由人民群眾自己創造的。意氣風發,我們走在社會主義大道上。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隻要我們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歷史選擇的道路就會越走越寬廣,實踐錘煉的理論就會越來越豐富,符合國情的制度就會越來越完善,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們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作者系新湘評論雜志社社長、總編輯)

(2012年第24期)

《新湘評論》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權娟、楊媚)


相關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