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陽光“網”事

忻州市著力提升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科學化水平紀實

2013年01月06日11:03   來源:山西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順著結冰的滹沱河往下游走,還是沿著西口路往高處走,一樣的黃土地,給人不一樣的驚喜。糧食不歇氣的九連增,農民人均純收入芝麻開花節節高。更有17萬山庄窩鋪的鄉下人即將變身城裡人。這些變化背后,是農民更加豁亮的心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這個寒冷的季節,隨便進入哪一個鄉鎮,粉刷一新的樓房或平房總給人亮亮的感覺。而幾乎每一個鄉鎮最大的變臉,則是那些臨街房子的走向。往往是最好的建筑或者是鎮上最熱鬧的黃金地段,門臉統統由裡向外,面朝街道,面朝農民,面朝廣大的農村開著。那裡面有一張張微笑的臉,一把把干淨的座椅,一杯杯熱騰騰的開水,還有一台台嶄新的電腦。這裡不買賣商品,卻被農民稱作超市。一家子的事、一村子的事,一些想要辦成的事,一些渴望了解的事,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裡提供的是一站式的便民服務,這些電腦隻要打開一扇屏,就打開一個家國世界﹔輕點一下鼠標,就體驗到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擁有一個窗口,就擁有自己的權利。陽光農廉網的出世,讓忻州市200多萬農民享有了充分的知情權和話語權。布滿老繭的手開始熟悉這一新生事物,他們時常在網上串門,網上遛彎,隨時隨地問政、議政、參政,知情於心。而市縣鄉村領導則能夠在最大范圍問計、問策、問需、取信於民。短短一年時間,光市縣兩級陽光農廉網點擊就超過630多萬人次,視頻接待群眾2.3萬人次,回復群眾留言3600次,通過網絡為農民解決問題2700多個。2012年1至11月份,受理網上舉報106件,查處和辦結87件。一些腐敗分子得到應有懲處。

在記者採訪時,忻州市紀委書記辛旭光說,市委書記董洪運非常重視陽光農廉網的建設情況,要求我們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運用“制度+科技”的手段,建設陽光農廉網,從管農廉向管農事轉變,保障強農惠農政策落實,促進農村和諧穩定。

忻州作為全省版圖第一大區、革命老區、經濟欠發達地區,負重趕隊前行、轉型跨越發展的任務繁重。農民作為“沉默的大多數”,過去習慣於種好自家田,不管他人“瓦上霜”。隨著市場化、信息化的加速,黃金發展期同時也是矛盾凸顯期。多元化的利益反差,多樣性的利益訴求,民主意識的覺醒,期望值越來越高。原平市張村村黨支書說,過去因不規范而犯規,不了解便不理解,不參政就干政。因之,花大力氣、投巨資打造了陽光農廉網,讓老百姓眼裡干淨,心裡清淨,勢在必行。

陽光農廉網建設涉及191個鄉鎮(辦事處)、4971個行政村、215萬農村人口,錢從哪裡來成為第一瓶頸。作為陽光農廉網第一責任人的市紀委書記辛旭光提出:“認識到位,錢就能到位”“花錢花在刀刃上,辦事辦在群眾心尖上”的同時,千方百計在“全覆蓋”和“能省錢”上動腦筋、下功夫。近兩年來,光籌措投入資金就達3128.04萬元,使4212個農村開通了陽光農廉網,覆蓋率達到86.2%。世界上最早發明使用“網”的人群,開始進入網絡時代。從一開始,辛旭光就將陽光農廉網攥在手上,著眼於有用、實用、管用。為解決網速問題,將傳輸速率從2兆提高到8兆,他奔走聯系多家技術部門,新投入480萬元,啟用高效率的高速光纖。為建設一支懂技術、靠得住的網絡管理隊伍,他主持倡導,培養出一支3505人的專兼職網絡管理隊伍。

讓陽光農廉網駐鄉進村,讓普通百姓家喻戶曉。記者在原平市西鎮鄉見到一本《陽光農廉網操作指南》。鄉黨委書記朱清雲說,上面專門制作了如何使用陽光農廉網的教學片,置放於市、縣兩級網站首頁,還在各縣市電視台滾動播放,並充分利用手機短信造勢。

網上繽紛世界,網下各取所需。從春種秋收到四時變化,從購買優種到割茬補貼。“農廉網登的全是俺心上想的事。”忻府區北合索村農民段丑亭這樣評價,長期耐看的是政策,年度盯著的是承諾,時常變化的是行情,最為關注的是台賬。據統計,市縣鄉三級網頁的錄入信息達47.2萬條,累計錄入信息58.5萬條。

近年來忻州市精心打造的鄉鎮“三個中心”,即“三資”委托代理中心、信訪接待中心和便民服務中心。鄉鎮“三資”委托代理中心將所轄村集體的資金、資產、資源全部納入中心統一代理,將數據庫鏈接到陽光農廉網上,群眾查詢更加方便快捷。

首先,在資金管理方面完善了收入管理、開支“五審”批簽、資金預決算、財務公開、農村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等財務制度﹔在資產管理方面完善了資產清查制度、評估制度、承包租賃出讓制度等﹔在資源管理方面完善了資源登記、協商、招投標制度等。

其次,透明了資金運轉。市、縣農廉辦通過陽光農廉網,對各鄉鎮“三資”委托代理中心的電算化、信息化、動態化進行適時指導和監管。

忻州市對一些原來模糊的產權,如村委會陣地建設中財政投入部分、村辦小學等,進行了明確的界定,確定了歸屬,重新評估、核定、公示、入賬。寧武縣懷道、河曲縣劉家塔、靜樂縣神峪溝等,創新產權制度,通過公開招租、發包、入股等形式,重新盤活集體資產和資源,增加了集體收入,帶動了農民致富。在忻府區陽村,記者聽說了“將相和”的故事。村黨支書和村主任因分配土地賠償款意見相左,引發了家族矛盾。播明鄉黨委通過陽光農廉網這個平台,還原了事實真相,和群眾商議集資興辦企業,受到大伙擁護。村黨支書和村主任又坐在了一條板凳上謀事創業。原平市西鎮鄉建立了制度,每名鄉干部一周要抽3天時間下村幫助老百姓解決問題,並把辦理情況記入《下鄉干部工作周志》中。代縣灘上鎮鄉干部則拿上照相機、拉上復印機鑽進山溝裡辦理農民養老保險手續。繁峙縣岩頭鄉從本鄉山區村民外遷人數多的實際出發,在移民搬遷集中的區域設立臨時辦事處服務走出去的鄉民,而繁城鎮設立了24小時熱線,隨時有事隨時有人接待。今年,忻州市3866個行政村建立了 “便民服務室”,鄉鎮便民服務中心要做到 “十有”,即有電腦、顯示屏、固定值班人員、檔案櫃、飲水設備、群眾坐椅、工作人員介紹、工作制度和流程、服務事項記錄簿和群眾意見簿﹔村級便民服務室要做到“六有”,即有辦公場所、牌子、檔案櫃、固定值班人員、工作制度和流程、服務事項記錄簿。同時通過媒體、公開欄、指南等形式,將各類事項的依據、條件、期限、收費、所需材料、范文等告知農民群眾,將便民服務工作規范化、陽光化。原平市西鎮鄉田家庄村劉全葉聽到反映說村委會在發放救災款上有貓膩,出於一名老黨員的責任心,站出來要問個明白,結果上陽光農廉網一查,村委會是清白的。之后,她就開始自發義務宣傳陽光農廉網,告訴左鄰右舍說:“公道不公道,上網就知道。”

今年,市、縣、鄉各級共接到反映農村基層干部違法違紀信訪舉報2122件,解決1854件,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152件,共對性質較為嚴重的180個問題進行了立案,現已結案157件,對158人給予黨紀處分,對4人給予政紀處分,有4起案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在查處的案件中,較為典型的有:原平市子干鄉坦庄村原村委主任韓田元冒領退耕還林、糧食直補款案﹔東社鎮勞動保障所所長郝高偉違規收費案﹔繁峙縣神堂堡鄉民政助理員閆倫利用職務之便貪污騙取優撫金案,等等。

原平市新原鄉轄區內城中村多,有的村干部在公章使用和合同簽訂上,耍“上了會的就公開,私下做了交易的就不公開”陰陽手,暴露出來的個別合同已經造成了村集體經濟受損。從2012年6月份起,該鄉實行了村委會公章專人制和合同備案制。經過“四議兩公開”程序,村公章由村裡公議正派的人保管,而村集體對外簽訂的合同一律在鄉政府備案,既事先可對合同條款進行審定,又以備將來村委換屆后查詢。

忻州市充分發揮陽光農廉網的放大效應、輻射效應,創新思路,創新方法,為全市農廉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在原平市西鎮鄉,牆壁變成了畫廊,當地的剪紙上了牆,鳳秧歌亮了相,大蒜登了場,警世名言成時尚。

偏關縣窯頭村和黑豆埝村組織了廉政文藝宣傳隊,自編自演廉政小戲。定襄縣待陽、大南庄村等,以廉政文化建設為重點,自編自演小品,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營造了廉榮貪恥的良好氛圍。五寨縣杏嶺子鄉的農廉文藝隊伍利用農閑時間,經常活動在農村,構建了農村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一大批農廉文化大院、大講堂、戲曲舞台、廉政文化街、廉政文化牆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遍及全市鄉村,健康的農廉文化活動佔領了農村文化陣地,提升了新風正氣,打擊了歪風邪氣,促進了鄉風民風的根本好轉。

年頭歲尾,尋常巷陌。五台山下的繁峙縣瓦磁地村侯三娃老漢,開始學著用QQ咨詢縣裡的移民補助款啥時到位。滹沱河右岸的原平市田家庄村黨支書劉振興用上網解除了眾村民對救濟對象的狐疑。而位於石嶺關旁的忻府區庄磨鎮,一群“棉大衣”圍著便民服務中心的觸摸屏興致勃勃地查詢當年財務收支一覽表。處在晉西北八十裡丁字平川上的五寨縣前所村,村民從網上調出剛開過的全國農村工作會議視頻,圍繞增收渠道討論得熱火朝天。這不是電影上的蒙太奇鏡頭,也不是時空穿越的游戲。共同擁有的這一張 “陽光農廉網”,搭起了一座心靈溝通的橋梁,一條透明公開的綠色通道。

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陀認為,當政府部門失去公信力時,無論說真話還是說假話,做好事還是做壞事,都會被認為說假話、做壞事。因之,民意不可違,民願不可忤,民心不可失,重構信任,重建信用,重樹信念,要從陽光落地、網通百姓做起。

嚴冬的陽光再一次穿透厚厚的雲層,照射著冰雪覆蓋的大地,連所謂世界末日的傳言,也像一陣風被刮得無影無蹤。天行有常,大自然塑造了宛若童話般的一個冰清玉潔世界,陽光“網”事仍將繼續,而人民對美好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記者 班彥欽 王利強 見習記者 曹婷婷)

(責編:吳斌、姚奕)


相關專題
· 貫徹落實《八項規定》糾正“四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