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在仁懷市召開的全省民營企業黨建工作暨“萬企助村”活動交流會上獲悉:自2011年9月我省開展“萬家企業聯村助村活動”開展以來,全省“萬企助村”活動穩步推進,取得了初步成績。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2年12月,全省民營企業和個人96779家(人),共幫扶困難群眾103819人(次),資助金額23567.7萬元,捐贈實物24150.21萬元﹔招工扶貧164433人,培訓扶貧35738人﹔開展惠民項目1882個,到位資金335900.56萬元。這些工作在相當大程度上支持了全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改善,幫助農戶拓展了致富的門路,助推了農村村容村貌的改變,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全省各市(州)、縣(區、市)黨委統戰部和工商聯按照省的統一部署,相繼制定了實施意見,對如何開展好“萬企助村”活動明確了目標。同時,積極開拓進取,不斷推陳出新,探索出不少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積累了大量成功的工作經驗:
一方面,各地統一思想認識,形成強大動力。將開展“萬企助村”活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當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解決民生問題的頭等大事來抓﹔另一方面,加強領導,建立機制。絕大多數地方成立了活動領導小組,制定了“萬企助村”活動的具體工作方案。六盤水市工商聯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結合深化統一戰線“同心行動”品牌的打造,在“萬企助村”活動中提出在“四個需要”、“五個堅持”、“三個著力”、“四個抓好”等方面下功夫。貴州省施達集團還成立了專門的助村工作部門,明確由一位高層領導分管。
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工商聯黨組書記劉朝容說,村企互利、共贏和諧是開展“萬企助村”活動目標。一年多來的工作實踐証明,隻有促進民營經濟“兩個健康”發展,民營企業才有能力、有實力、有意識為“萬企助村”活動作出更大的貢獻。
據了解,全省各地具體工作中,有的採取產業帶動,有的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開展幫扶活動,既有效解決了企業自身原材料問題,又帶動了當地農業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有的採取合作開發,挖掘生產潛力。
省工商聯主席李漢宇說,民營企業與結對村合作,共同開發,共同發展,企業獲得了經濟效益,幫扶村也享有了很大的社會效益。
據了解,民營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通過招收農民工,提供技術培訓,幫助農民實現自立,增加農民收入﹔有的採取公益捐助,弘揚民族美德,是民營組織參與率最多最廣的一種形式。
通過助村幫扶,企業在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自身也得到發展,社會認知度、美譽度及文化建設也得到提升。
黔東南州工商聯深入企業、深入群眾,積極促使“萬企助村”各項工作符合企村雙方的意願。貴陽市烏當區圍繞“六個一”開展互幫共建、共謀發展,建立企幫村、村助企的和諧共贏局面。
創新思路、擴大覆蓋是關鍵。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提出幫扶思路,找准村企雙方的利益切合點,採取符合實際、能夠可持續產生效益的措施,盡可能擴大覆蓋面。
遵義市匯川區工商聯要求執委以上企業都要挂幫對應行政村。仁懷市推動全市1064家民營企業採取“一對一”或“多幫一”方式,與173個村(社區)結成幫扶對子,共實施項目356個,幫扶資金5320萬元。仁懷市由此還提煉出了“支部+公司+農戶”模式、共建“同心家園”方式和“產業帶項目”的形式。
科學規劃、措施得力是保障。實踐中,全省各地充分整合政府有關部門及各人民團體的職能作用,科學規劃,採取得力的措施,形成“萬企助村”活動持續推進的強大合力。黔西南州工商聯制定了“334”推進計劃,組織民營企業300家,結對幫村485個,幫扶項目投入資金8613.5萬元。畢節市委統戰部、工商聯圍繞“組織引領、典型引導”的主題推進活動,達到了良好的效果。湄潭縣栗香茶業公司以突出“農村現代建設、農業產業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為主題,出資1000多萬元修建茶葉加工廠,與當地茶農簽訂茶青收購協議,還幫助村修建4.5公裡的泥石路,受到當地群眾好評。
量力而行、激發農民自我發展意識是基礎。在“萬企助村”活動推進過程中,遵循“政府倡導、企業自願、村企互動、互惠互利、實效長效”的原則,不攤派,不下硬指標,不搞一刀切,積極引導企業從自身實際出發,發揮優勢,量力而行,積極而為,真正調動和激發民營經濟人士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他們多形式、多模式、可持續協調推進“萬企助村”活動,有效參與新農村建設並取得顯著成效。
在“萬企助村”活動推進過程中,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注重激發和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民營企業在幫扶過程中,與農民共謀發展之路,共商致富之策,通過組織外出考察學習、免費提供技術培訓、安置就業、幫助拓展致富門路等多種方式讓農民實現就業、創業。(沈彤 記者 陳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