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大學要成為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引擎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杰
2012年12月13日15:0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近日,人民網記者採訪了十八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杰,張杰認為,中國的大學應該加快構建與完善三大體系:卓越的人才成長體系、創新發展體系和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大學要成為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引擎。

張杰告訴人民網記者,黨的十八大是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黨的十八大報告,認真總結黨領導人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和新鮮經驗,從戰略上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強調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人民網記者:我們都知道,您已經擔任了六年大學校長,可不可以談談大學在推動我國科學發展中的作用?

張杰:堅持科學發展觀,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就是要加強創新意識,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社會的全面轉型發展。在此過程中,創新是關鍵,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但創新的引擎和源頭是什麼? 如何建立激勵創新的動力機制和保障機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讓我們來看一下在美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歷程中大學所發揮的作用。美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十九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上半葉的要素驅動的快速發展時期,以及從二十世紀中葉到目前的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集成創新驅動的創新發展時期。在第一個階段,美國大學的主要功能是為社會培養人才,而在第二個階段,大學除了繼續為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外,還響應社會的需求通過自身的變革及建立激勵創新的動力機制和保障機制,積極發揮科技創新和文化引領的功能,成為了美國第二個發展階段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促成了60年代的航天、70年代的電子、80年代的軟件、90年代的互聯網以及正在興起的雲計算等五次技術和產業革命,帶來了美國經濟社會的五次跨越式發展。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型時期,中國的大學也應該要大有作為,要成為推動科學發展的重要引擎和創新源泉。這是中國大學的歷史使命。

人民網記者:中國的大學應該如何完成您說的歷史使命呢?

張杰:為了完成這個歷史使命,中國的大學應該加快構建與完善三大體系:卓越的人才成長體系、創新發展體系和文化傳承創新體系。

首先,在我國目前階段,實現科學發展,關鍵取決於發展模式的轉型,而發展模式轉型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創新型人才。大學承擔著人才強國的歷史重任,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轉型,對一流創新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建立卓越的人才成長體系,就是要培養一流創新人才,引領未來的科技創新、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文化傳承,建設創新型國家。

其次,卓越的創新體系為社會發展提供不竭的創新源泉。創新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而大學是創新的不竭源泉。大學之所以是一個卓爾不群的獨特社會組織,就在於它能夠不斷地創新,不斷地追求卓越。假如一個社會沒有了大學,那就失去了人才薈萃的創新基地,缺少了創新追求的蜂巢和載體。卓越的創新發展體系為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提供創新要素的輸出和創新生產力的轉化,並帶動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創新能力不斷提高。

最后,卓越的文化傳承創新體系引領時代發展。大學是知識的繼承者、創造者和傳播者,是人類的思想道德、精神文化的根據地和制高點,更是社會良心、公平和正義的最后堡壘。大學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最重要戰略資源,大學的文化和精神不僅僅是大學的追求和靈魂所在,更是中華文化傳承和創新的命脈所在。卓越的文化傳承創新體系,要發揮文化創新功能,形成創新文化,增強創新能力,在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形成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源源不斷地為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做出積極貢獻。

人民網記者:對於我國大學的發展,您還有哪些建議?

張杰:第一是希望能充分認識大學與社會重要的相互作用關系。尤其是除了人才培養之外的關系。大學除了是社會的人才成長體系外,還是社會的創新發展體系和社會的文化傳承與引領體系。

第二,希望能更加注重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另外兩個重要要素,創新動力機制和保障機制的建設。在國家的研發經費的投入上,要進一步加大日常經費和人員經費的投入,在國家教育經費的投入上,少一些項目經費,多一些日常經費和人員經費的投入。建立保障大學教師和科研人員創新活力的人事制度和薪酬體系。

(責編:權娟、楊媚)


相關專題
· “學習十八大精神體會文章”征集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