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丹心向黨——吉林省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紀實

王曉英
2012年12月13日14:23   來源:吉林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編者按

近年來,乘改革開放的春風,吉林大地非公有制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已經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和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成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全省非公企業經濟增加值佔GDP的50%以上,從業人員佔城鎮從業人員的74%以上,佔新增就業崗位的90%以上,繳稅金額佔全省地方級財政收入的70%以上。其地位決定了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業已成為黨的建設的重要領域。

省委組織部著眼於推進非公企業黨組織覆蓋和黨的工作覆蓋,增強非公企業黨組織凝聚力和企業發展競爭力,在全省非公企業中大力實施了“雙覆蓋雙增強”工程,廣大非公企業積極配合,共同書寫了非公企業黨建的壯麗篇章。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2012年3月,全國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在北京隆重召開,標志著中央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巨幕徐徐拉開。

“強力實施‘雙覆蓋雙增強’工程,圍繞增強企業黨組織凝聚力,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充分發揮黨組織在企業員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圍繞增強企業發展競爭力,充分發揮黨組織在企業發展中的政治引領作用,努力實現以黨建好帶動和促進企業發展好。”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黃燕明著重強調。省委組織部隨即下發了《“雙覆蓋雙增強”工程實施意見》。

打好“組合拳”扎實推進黨的組織有形覆蓋

近年來,各級組織部門通過積極推行黨組織“派出組建法”、扎實開展“黨工共建”、廣泛實行“一建五送”、大力實施“火種計劃”等活動,努力培育黨的力量,加快組建黨的組織,使全省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率穩步提升。

全省重點從各級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中抽調黨員領導干部和后備干部,每3人一組成立了5000多個派出黨支部,整建制地派到未建立黨組織的非公企業,積極開展培養發展黨員、尋找“口袋黨員”、推薦黨員職工、幫扶困難職工、緊密結合企業生產經營開展黨的活動等工作,幫助非公企業獨立把黨組織建立起來。長春淨月街道黨工委精心組織、多策並舉,在60天內組建了109家非公企業黨組織。

在此基礎上,積極推行黨組織書記與企業工青婦組織負責人兼職制度,與省總工會聯合在全省深入開展了“黨工共建”活動。省總工會組織部長郭景生介紹說:“目前,全省98%的職業化工會主席都兼任聯合黨支部書記。依托這一模式,全省共新建非公企業聯合黨組織400多個,覆蓋2640個小型零散非公企業,進一步擴大了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率。”

為加強和改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2011年以來,全省積極組織開展了“一建五送”活動,即每新組建一個非公企業黨組織,組織部門就負責免費贈送一塊標牌、一面黨旗、一套黨建圖書、一筆啟動經費和一套電教設備。延邊、鬆原等地還進一步開展了“一建七送”活動,為非公企業黨組織多贈送了黨建工作展板和黨徽,有效提升了非公黨建的影響力。

針對多數非公企業沒有黨員或黨員數量偏少,組建不了黨組織這一問題,我省實施了“壯大黨的力量火種計劃”:凡職工20人以上的企業力爭每年培養3名以上入黨積極分子、發展1名以上新黨員,職工50人以上的企業力爭每年發展2名以上新黨員,重點在非公企業生產一線職工、專業技術人員、出資人及經營管理人員中發展黨員。各地依托黨校、技師(技術)學院、技校建立了非公企業黨員和積極分子培訓基地,2011年以來,共協調、投入各類培訓資金1000余萬元,培訓非公企業黨員和積極分子10萬余人次。

目前,全省符合單獨組建黨組織條件的非公企業已全部組建了黨組織。暫不具備單獨建立黨組織條件的,各地也以開發區、鄉鎮、街道社區、專業市場、商務樓宇為單元,以行業協會、商會為依托,積極組建區域性和行業性聯合黨組織。

堅持“做實功”積極推進黨的工作有效覆蓋

按照建管並重、務求實效的原則,我省積極加強對非公企業黨組織的管理。明確由縣以上地方黨委直接聯系管理一些社會影響大、黨員數量多的大型非公企業黨組織﹔由街道、鄉鎮、開發區黨委對域內非公企業黨組織進行區域網格化管理。各級黨委積極抓好非公企業黨組織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黨組織書記培養選拔和黨務干部教育培訓,努力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帶動作用強的黨建工作示范點。省個體私營企業協會黨委和通化縣委在全國非公黨建工作會議上交流了經驗﹔敖東藥業集團、萬通藥業集團、同鑫熱力集團、匯通駕校等4戶非公企業獲得了全國非公企業“雙強百佳黨組織”稱號。

我省還選派作風扎實、能力過硬、經驗豐富的組工干部、黨務干部和后備干部,深入到8879戶非公企業擔任黨建指導員,他們好比星星之火,推動了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蓬勃發展。通化萬通藥業集團堅持集團生產經營拓展到哪裡,黨組織就跟進和設置到哪裡,使黨組織在企業發展的各個環節都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中堅作用,實現了黨的建設與企業發展齊頭並進。

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努力增強黨組織凝聚力

“群雁高飛頭雁領”,抓好非公黨建,選好配好書記是關鍵。各地積極指導非公企業按照“一好雙強”標准,選拔政治素質好、推動發展能力強、群眾工作能力強的黨員擔任黨組織書記,將企業黨組織書記納入干部培訓規劃,努力提高他們的政策引導水平、參與決策水平和溝通協調能力、群眾工作能力,切實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黨組織隻有在企業中有了發言權,才能更好地開展黨建工作。為此,我省在非公企業中廣泛推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制度,實行企業黨組織班子成員與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黨員交叉兼職,有效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影響力。通化東寶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黨委班子配備上實行交叉任職,董事長擔任集團黨委書記,集團總經理擔任集團黨委副書記,公司黨委多數成員進入經營決策層,直接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在領導體制上為黨委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提供了保障。

為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廣大非公企業黨組織立足本單位實際和黨員需求,不斷創新黨建工作內容和形式,有效地增強了黨組織活動的吸引力。同時,依法依規為職工爭取合法權益和應得利益,努力化解勞資糾紛,構建了企業和諧的勞動關系。並幫助困難職工解決實際困難,僅2011年,全省廣大非公企業黨組織就為職工群眾做好事、實事8576件,有力提升了黨組織的影響力和親和力。

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增強企業發展競爭力

為強化地方黨委的政治引領作用,建立了地方黨委直接聯系、引導企業出資人制度。通過政治培養、政策扶持、素質提升、生活關心和地位提高等途徑,加強政治引領,促使企業出資人支持企業黨建工作。

通化縣委書記深有感觸地說:“我們與企業家共同研究解決企業發展之策,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對他們興業創業精神進行褒獎弘揚,進一步增進了解,融洽關系,強化責任,使得我縣非公企業合法經營、照章納稅更加自覺,重視黨建、奉獻社會慰然成風。”

各地還積極推薦支持黨建工作、能力強素質好的非公企業主擔任“兩代表一委員”,強化對他們的政治引領。在我省“十八大”代表中,就有一位來自非公企業的黨員代表——長春市匯通駕校的“當家人”王志霞。

各級黨委、政府積極組織人員向非公企業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企業依法誠信經營,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據統計,各地領導干部建立聯系點的非公企業共計2843戶,為企業解決融資300多億元,有力促進了非公企業生產發展。

企業黨組織圍繞企業發展目標廣泛開展黨員承諾制、黨員先鋒崗等活動,在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中發揮了模范作用,在企業提質增效、新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等方面發揮了骨干作用。僅2011年,全省廣大非公企業黨員職工就提出合理化建議4737個,開展技術革新項目911個,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23億多元。

黨組織還積極幫助企業培育特色鮮明、積極向上、符合時代特征、體現企業特點的先進文化,引導企業自覺承擔社會責任,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努力提升企業的社會美譽度。長春萬隆路橋建設集團黨組織引領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投身社會慈善事業。幾年來,共向社會捐款1000多萬元﹔每年安置下崗失業人員、轉崗職工和農民工2200多人。

葵花向陽,丹心向黨。隨著“雙覆蓋雙增強”工程的深入實施,非公企業黨組織在職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對企業發展的政治引領作用明顯增強,非公企業黨組織的凝聚力和企業發展的競爭力得到總體提升。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非公企業黨建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