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理順管理體制 創新黨建模式

大力提升民營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水平

貴州省仁懷市委副書記、市委統戰部部長 黃澤越
2012年11月29日13:5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近年來,貴州省仁懷市結合民營經濟發展實際,針對過去民營企業黨建多頭管理、交叉管轄的現象,積極創新模式、理順機制,創造性地採取“黨委統籌、組織主導、統戰主抓、企業主建、社會聯動”的工作模式,全面加強民營企業黨的建設工作,形成了民營經濟黨建與統戰工作、組織工作的協調推進、多向滲透、共同發展格局。

一、黨委統籌謀劃布局

市委著眼於讓民營企業黨組織增加新活力,讓民企黨建服從和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進而引領、推動和保障民營企業的發展。一是發揮統籌優勢。近兩年來,市委常委會先后11次專題研究民企黨建,出台了《關於促進非公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全面加強非公企業黨的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等規范性文件,建立了民營企業上繳黨費全額返還制度,市財政安排3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補助民企黨建工作經費。二是理順管理體制。充分發揮組織部門、統戰部門各自的優勢,明確民企黨建管理主體,在統戰部、工商聯設立非公經濟黨工委,負責具體業務和督促檢查。市委將民營企業黨建、民營經濟發展納入全市綜合考核內容,與全市經濟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形成了市委統一領導、組織部牽頭指導、統戰部主抓落實的工作格局,民營企業黨建工作有專人專抓、有辦公陣地、有經費保障、有工作機制。

二、組織主導牽引帶動

市委組織部全面負責指導民營經濟黨建工作,積極探索民營企業黨組織管理的新模式。一是實行分級管理。健全抓民企黨建工作分級負責制,明確規模以上企業黨組織由非公經濟黨工委管理,規模以下企業和微型企業黨組織由各鄉鎮黨委實行屬地管理,從而建立起由組織部門指導協調、非公經濟黨工委和鄉鎮黨委對民企黨組織進行歸口管理的“金字塔式”管理格局。二是優化組織設置。廣泛開展“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系列活動,找出了一批“口袋黨員”和“隱形黨員”。結合民營企業數量不斷變化的特點,建立了動態管理機制,採取“獨建、聯建、挂靠”的方式設置黨組織,確保民營企業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三是創新領導配備。針對民營企業缺少黨務干部的情況,引導企業面向社會選聘黨務人才擔任黨組織書記或副書記,特別是採取選派黨建指導員的方式,解決有人專抓、有人會抓的問題。全市共選派各級黨建指導員564名,實行企業和指導員“雙向選擇”,指導規模以下企業和微型企業組建黨支部78個。

三、統戰主抓重在落實

市委統戰部充分發揮經濟統戰的職能和優勢,將民營經濟黨建融入到統戰和民營經濟發展工作中,做到同研究、同落實、雙促進。一是制定發展規劃。對全市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及黨建工作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制定出台《2011-2015年民營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規劃》,明確了民企黨建工作具體目標和要求。每年召開2∼3次民營企業黨建專題會,專題研究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檢查、年末有考評。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完善了非公黨工委議事規則、工作制度等16項管理制度,基本做到了機構、人員、設備、場所、經費“五落實”。還編寫了《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指南》、《非公黨建三字經》,供企業和黨務工作者使用。民營企業黨建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軌道。三是提升黨員素質。採取與企業、單位聯合辦班的方式,開展黨章、黨史和黨務知識培訓共14期,培訓民企黨員2856人次。全市民營企業涌現出國家和省市先進黨組織26個、紅星黨員213人。民營企業業主擔任各級黨代表11人、人大代表24人、政協委員53人,企業業主參政議政、支持黨建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四、企業主建彰顯特色

各民營企業黨組織結合自身實際選准黨建載體,激發內生動力,靈活開展黨的活動。一是黨員示范爭先進。在企業中開展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支部建在項目上、黨旗插在工地上”等主題活動,探索建立保持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如酒中酒集團黨委結合企業生產經營,做到“到位不越位、參與不干預、引導不強制、監督不對立”。在企業改革、項目擴能等方面,倡導黨員爭當生產技術上的標兵,營銷管理上的能手,共實施創新項目11個,為企業增加經濟效益1.8億元。集團黨委榮獲了“黨建強、發展強”的全國“雙強百佳黨組織”稱號。二是文化育人促和諧。各企業黨組織結合員工黨員特點和企業發展實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豐富企業文化生活,激發黨員干事創業、愛崗敬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爽淨公司黨總支在員工中開展“我為國酒作貢獻”主題活動,教育培養員工黨員“講孝道、懂感恩、負責任”,打造了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勝任、特別能奉獻”和“愛茅台、愛公司、愛車間、愛班組、愛自己”的團隊,近年來為茅台酒廠輸送各類合格員工5000多人。三是服務發展增活力。許多企業黨組織深入開展“我與公司同發展”建言獻策活動,採取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員工對領導班子建設、企業發展管理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及時落實整改措施,提高服務發展的能力。如國台酒業充分吸納黨員意見,突破了傳統的“單層式”車間模式,採用“復式結構”車間廠房,使土地的單位面積利用率提高了一倍以上。特別是在蒸餾、接酒、運輸、儲存等生產環節,實施了技術創新改造,使產品質量更加穩定,節約了生產成本,給白酒產業帶來了一場技術革命。

五、社會聯動形成合力

在民營經濟組織中探索“百企助村,聯動共建”新路子,共同搭建黨群工作一體化新平台,積極踐行“同心”思想,努力營造聯動共建、共同發展新格局。一是上下聯動。建立形成了市、鄉、村、企業四級聯動的工作體系,在企業和園區啟動“群工110”服務機制,聯合解決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推動企業產品創新和園區項目建設。如茅台鎮建立了企業和村(社區)互派干部挂職鍛煉機制,三合鎮推行“保姆式”、“跟蹤式”服務,二合鎮創新村企黨組織“1+1”共建模式,加速推進了工業園區建設。二是左右聯動。實施民營企業黨建“一帶四”工程,在民營企業中同步建立工青婦和關工委組織240個。建立部門挂幫聯系企業工作機制,幫助61家規模企業解決發展中的突出問題128個。如市國稅局黨委與賴世家酒業黨支部“結對共建”,創新活動方式,開展“稅企結對幫村”活動,聯合捐資為喜頭鎮中心村修建通組公路,為村黨支部捐贈辦公設備。三是村企聯動。全市1064家民營企業與173個村(社區)結成“幫扶對子”,重點解決結對幫扶村的飲水、就醫、出行、上學等難題。全市共實施“同心項目”356個,投入幫扶資金5320萬元,帶動農民投資上億元建設新農村。糊涂酒業黨委與壇廠鎮樟柏村結對共建“同心家園”,先后共投入400多萬元扶持樟柏村發展,改善了樟柏村的村容村貌。國寶酒廠、釣魚台酒業、超一集團等民營企業先后實施產業帶動項目18個,使2.4萬農戶從中受益,形成了企業發展、農民增收、黨組織壯大的喜人局面。

目前全市擁有民營企業1064家,個體工商戶8987戶,從業人員15.6萬人。全市民營企業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兩個覆蓋”達到100%,實現了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企業黨組織由2008年的7個增加到現在的240個,增長了34倍﹔黨員人數由68人增加到1826人,增長了27倍。今年1至10月,全市民營企業實現產值98億元,民營企業繳稅佔財政收入比例達到35%以上,推動了仁懷經濟跨越發展。

(責編:楊媚、權娟)


相關專題
· 非公企業黨建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